庄子的人生智慧:老子、庄子、生平
老子、庄子的生平老子的人生智慧庄子的人生智慧精选课件老子;庄子。《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经,经典;恒久之至道,不刊(磨灭)之鸿教。精选课件《易》,《春秋》。精选课件《老子》、《庄子》,充满了不少深沉的智慧之言: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j)桶,垂手可得。精选课件老子,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dn)。周藏书室之史。其思想和行为浪漫(不合时俗,“正言若反”)。正言合于道,而反于俗。精选课件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钓丝),飞者可以为矰(z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矰:一种系上丝绳的短箭。老子年长孔子二十余岁。前551-前479年。精选课件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无名:不求名。关:函谷关。关令:负责守关的人。尹喜:人名。精选课件老子犹龙,飘然远逝。龙隐喻超越于世俗观念和价值之上而隐于江湖之中的得道之人。扬雄说:“君子得时则大用,不得时则龙蛇。”贾谊《吊屈原赋》:“袭九渊之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ku),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唐代诗人高适: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精选课件10庄子生活贫困。他有做官的机会,楚威王派人带了重金,请他到楚国做相,但他不愿意。庄子与孟子同时,小于孟子。他的思想和行为放诞。“南华真人”。精选课件11《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精选课件12鹓雏(yunch):凤凰一类的鸟。练食:甘甜的果实。醴(lǐ)泉:甘甜的泉水。鸱(ch):猫头鹰。在庄子看来,惠子的相位,不过是一只腐烂的老鼠,臭不可闻。李商隐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精选课件13《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精选课件14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精选课件15《庄子列御寇》:精选课件16曹商得车之多,是因为卑下、屈辱地迎合人主。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在俗人眼中,生和死是最大的变化。他们悦生恶死庄子的人生智慧:老子、庄子、生平,有一系列的礼仪迎接生命的到来与送别生命的结束。
可庄子不同,他看破生死,对于这些礼仪相当蔑视。精选课件17《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瓦缶,古时乐器)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蹲坐。精选课件18《庄子列御寇》: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guǒ),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赠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精选课件19“齐生死”(《齐物论》):其一,生与死是不同的,皆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其二,生与死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是命而不能抗拒;其三,纵浪于大化中,任其变化,不喜不惧,“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精选课件20老庄不同于世俗之人,他们的言论有异于流俗之论。从此种意义上来说,老庄是狂人,他们的言论是狂言。知我者希,则我者贵。(70章)小不只大,即人生境界低的人,不能理解人生境界高的人。精选课件21《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精选课件22世俗之人与超越之人(超人,超越世俗的价值观念)。
方内之人与方外之人。世人(常人)与畸人(j,奇人)。精选课件23一、道是本原二、自然无为四、虚静的观照精选课件24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指天地万物的本原,形而上的。只可思,不可知(证明)。哲学是思的训练,追寻本原。精选课件25各家皆有自己的道,但其内容和意义不同。儒家的道是社会、政治、人生之道。人伦日用之道。本原之道,是社会、政治、人生之道的终极根据。精选课件2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14章)看不见道之形,听不见道之声,触不到道道是无,天地万物是有;无生有,有归无。龚自珍诗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精选课件27道是无,不是一个具体的存在者。若道是有形有声的,则必定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之物,具体之物必发生变化,是有限的存在者。精选课件28天地万物皆是有形的,有形的就要变化消亡;形而上的道是无,故永恒不变。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21章)恍惚,无形无象道家人生智慧,但非空无。精选课件29道,不可名(命名),不可言说。万物是有形的,有形即可定名,定名即可言说。有形、有名必然变化消亡。道可定名,可以言说,则不是常道;常道有无限性、永恒性、整体性。
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25章)精选课件30有名(内涵和外延)即有限定,有限定的是整体的一部分。精选课件31《庄子齐物论》:琴成一部分音乐,但亏另一部分音乐而不全,故是有限的。只有不鼓琴,才能代表音乐的全部而有无限的意义。五音:宫,商,角,徵(zhǐ精选课件32多言数穷。(5章)精选课件33韩非有《解老》、《喻老》两篇。《韩非子主道》:无为于上,君臣恐惧乎下。沉默是金。精选课件34道,创生天地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25章)混成,混而为一。精选课件35道是因果序列的第一因,不会受到其创造物的影响;道是运行无殆的,其本身永恒不变。道是无限、永恒的,以对照现实世界的有限、变化,从而为现实世界及人生建立了一个不变的立足点。精选课件36《老子》51章:玄德,万物并不觉得是道长养的,似乎是自生自长的。据为己有;自恃其能。精选课件37《老子》25章:效法;人、地、天、道皆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精选课件38(一)自然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原初的、本然的、本真的状态。
真实,质朴,虚静。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9章)致虚极,守静笃。(16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精选课件39自然与文明对立,文明是对自然的改变和异化(自然的人文化)。老子认为,自然是一种完美和谐的状态,而文明破坏了原初的和谐大美。《老子》80章: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狗之声相闻道家人生智慧,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精选课件40我愚人之心道家人生智慧,纯纯。(20章)愚人之心:淳朴之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精选课件 41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自然状态不断 遭到破坏,人类真实、质朴、虚静的本性 也不断异化。 城市和官场的异化程度最大。官场,争权 夺利,尔谀我诈,一切卑污权诈的阴谋往 往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 精选课件 42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农村田园更多保存了自然状态,真实、质 朴、宁静、自由,与官场的伪诈、矫饰、 扰攘、拘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有文化 的人相比,农村的人更为质朴、真纯、宁 静、率性。 自然的原乡。 精选课件 43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精选课件 44 (二)自然,自己而然(自己就是这样)。 首先强调的是事物存在的独特性与无可替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天底下没有两片长得一样的树叶。 精选课件 45 其次,承认自身与他者的区别,反对任 何他者对自我与自我对任何他者的干扰 和压制。 万物各自的本性获得尊重,且得到充分 而自由的实现,任其本性则逍遥自由。 追求精神的自由、个性的独立。 精选课件 46 郭象《逍遥游》注曰: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 自得之场:得其本性的环境,即本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实现。任:顺应。称:符合。 大鹏展翅九万里高空;蜩和学鸠只飞几丈高,但都是任性自由,无所谓胜负高下。 精选课件 47 (三)自然,自然而然。 事物的生成变化,是顺其本性,不受外在 力量的强制和支配,也不是出于事物自身 的有意为之。 拔苗助长。 精选课件 48 本来如此,故不要人为地改变和违背其本 性,这即是无为。 无为不是不为,而是顺其本性的为,不要 妄为、胡作非为。运用到政治上庄子的人生智慧:老子、庄子、生平,行政者 的行为要尊重人民的要求,不要生事、扰 民,干涉人民的自由,更不要把自己的意 志强加在于民,“以百姓之心为心”。
精选课件 49 无为让人民有最大的独立自主性,允许特 殊性、差异性的发展。 里根;“国情咨文”;自由市场经济。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 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管”。 尧的时代有位老人唱了一首《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 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精选课件 50 《老子》5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有人理解,表面上不做,暗地里什么都来。 精选课件 51 郎咸平《小悦悦事件表明国人已从“愤青” 到“不在乎”》: 但是现在呢?我们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和我们政府 关心的话题基本是不搭边的。我们老百姓现在最 关心的是什么事情呢?按照我们调查的结果发现, 老百姓关心的其实就是三件事:物价高、房价高、 收入低。那我请问,从2006年开始,我们政府在 做什么?搞世博、搞奥运、搞亚运、搞“嫦娥”。 其实我们老百姓也不是不以这些事情为荣,而是 说,你政府所做的,不是我们老百姓想要的。 精选课件 52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0章) 一是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二是事 物的运动发展要返回到开始的状态。 反:相反;返回。 精选课件 5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同时因其对立面而形成,所谓相反相成。 精选课件 54 《老子》58章: 《淮南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福一般有相对静止,但老子强调祸福的 相互转化,从祸到福,从福到祸,流转不 定。祸福同门。祸福之变化不可知,更不 可支配。居在祸中,不要悲观绝望;身处 福中,也不要得意忘形。 精选课件 55 贾谊,被文帝贬谪到长沙,写了一篇《鵩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daojiasixiang/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