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道家思想 > 道家启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根与魂”出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根与魂”出处

QQ截图20180719143457

姚安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点击观看视频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就是今天我讲的“根与魂”的出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括为三个内涵:一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这里,我也把习近平总书记从十八大以来到2018年5月5日期间发表的讲话做了一个关键词的解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根与魂”出处

图片1

在这几年的讲话中,他用的最多的是改革开放,247次;再有就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创新精神、理想信念等。“理想信念”里包括很多当代的概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也用了很多的概念,比如精神命脉、文化基因、文化沃土、爱国主义,其中爱国主义用了48次。

那么,何以为文化?“文”,纹理。《易经·系(ji)辞》说:“物相杂,故曰文。”“物相杂”道家的时代价值与启蒙价值,各种各样的东西汇聚在一起,杂而不乱,和谐共处。《礼记·乐记》说:“五色成文而不乱”,指不同色彩美好相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和而不同”。“化”,指变化、生成。《礼记·中庸》中的“赞天地之化育”,是一种自然的化生长育。但是我们通常说的“化人”和简单的说“变化、生成”还不太一样。比如我们经常说融化,把什么给化掉,它有一种温润、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西汉以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汇,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汉代刘向的《说苑·指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用武力来征服别人,他可能内心会有一些不屈服,所以你还要用文化来征服它。文化和武力是相同的作用,文化征服不了道家的时代价值与启蒙价值,等于最终还是没有把他征服。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属于精神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文化”逐渐变成一个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外延非常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比如居住文化、家居文化、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书法、绘画、茶酒都是文化,所以文化的概念非常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根与魂”出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有独特标识、价值源泉、文化基因三个方面。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创造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我们的思想指引。下面我着重讲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的独特标识、价值源泉,以及其蕴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独特标识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他提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提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

关键词: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根与魂”出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齐治平,首先要讲修身,其次要讲家风、家规、家教,然后才能谈治国平天下。如果自己的小节都不注意,你还能谈何把家庭管理好,把自己的职业做好?

关键词:尊时守位

“尊时守位”也是我们的独特标识和文化基因。什么叫尊时守位?就是遵循天时规律,安守自己的位置,也就是《周易》里讲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你得知道自己的位置,与时俱进。大家都往前走,你也得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讲你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尊时守位,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儒家讲的“万物一体”,佛家讲的“一花一世界”,道家讲的“道法自然”,都有尊时守位的意思。

关键词:知常达变

“知常达变”就是不能守旧,得通达,知道变化。老子《道德经》里讲:“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鼓励创新,鼓励通达,鼓励变化,这是我们最传统的一些理念。《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里讲的兵法谋略,也强调要顺应时变。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其实也是指导你大自然的变化和身体的变化要协调。这是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引发出来的,也就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关键词:开物成务

“开物成务”出自《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得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成就一番事业。人与天、自然相协调,人力与天地相配合,通过一种熟练的把心放到手艺里面的技术,从自然界中开发出有用之物。理解,然后形成一种理念,把它贯彻到具体实践当中去。

(二)价值源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根与魂”出处

关键词:讲仁爱重民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里有个关键词:讲仁爱、重民本。

孔子讲“仁者爱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根与魂”出处,“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孔子揭示的是以仁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孟子讲“侧隐之心”,强调性善。大家都知道《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侧隐之心”是“仁”的发用,“王道仁政”是仁心的推广。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讲的“民吾同胞”;程颢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这些都是讲仁爱。重民本是以人为本,把民本放在首要位置。

关键词:守诚信崇正义

现在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诚信、公正,这与传统文化的正心诚意是相通的。孔子讲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讲的“舍生取义”“浩然正气”,屈原《九歌》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关公的“忠义仁勇”,这些都是讲义的概念,也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尚和合求大同

尚和合、求大同,这也是大同思想。《礼记·礼运·大同》《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的描述,近现代康有为《大同书》的思想道家的时代价值与启蒙价值,我们现在倡导的乡规民约,一些商会、协会提出的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原则,以及老百姓常用的“家和万事兴”等话语,这些都是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从个人到家庭、社会,再到全球的“协和万邦”,包括“计利当计天下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等思想,都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是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

(三)爱国主义

关键词:先天下之忧(报国情怀)

关于爱国主义思想,历史上太多精彩的故事、脍炙人口诗歌。爱国主义诗词,比如李广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霍去病的“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要把这诗词背后的爱国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再比如苏轼的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表达了报国情怀。

关键词:威武不能屈(浩然正气)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戚继光的“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郑成功的“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关天培的“挥刀赴南惟亲军,一死无地招忠魂”,这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描述浩然正气的诗词。

关键词:丹心照汗青(献身精神)

描述献身精神的诗词,比如: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邓世昌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激发了多少人为国家、民族献身。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daojiasixiang/57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