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在高铁上读了方立天文集第八卷《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

在高铁上读了方立天文集第八卷《中国文化中国宗教

2016年10月下旬儒家道家佛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习,返回时,在高铁上读了方立天文集第八卷《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人大社2012年版)。

方立天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已故),是当代中国宗教学、佛学研究的大师级人物,“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名满天下。中国人民大学能成为中国研究佛教文化最具影响力的重镇,方立天的研究功不可没。

这本书是一个文集,把方先生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宗教的文章相对集中地放在一起。

读这样的书儒家道家佛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需要有耐性、深度和思辨性,对宗教、文化、哲学、儒释道不了解的人来说,则是枯燥无味的,而对经常关注这些方面的人来说,方先生的研究成果蔚为大观,体系化展示了中国佛教哲学的起源、发展、内容要义、佛教哲学与其他文化哲学的关系等,能提供很多有意义的提示。

此书的文章,相对零散一些,但是其中每一篇,都展现了方先生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和宽阔的视野、深度的思考,读之很受教益。

在《西游记与佛教文化》一文中,方先生提出:

中国的儒释道三教最后经过融合达到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一”是什么?这个“一”就是心性论。……儒道佛三教最后都统一到强调心性。……心性说已成为中国宋代以来文化的一个核心的理论、基础性的理论。

在《佛道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一文中,方先生论述人的地位:

佛教是就“佛”来论人在宇宙间的地位;老庄道家是就人与其他“物”,尤其是与一般动物的比较来立论,从而确定人在天地间的意义;而道教主要是相对神仙鬼怪来论人在世间的地位。

关于人的理想,方先生写道:

佛教以涅槃在佛为理想境界,道家以无为、逍遥为人生理想,道教则主张追求长生成仙。

在《中华文化的三大传统》一文中,方先生论述:

儒家思想以“人”为本在高铁上读了方立天文集第八卷《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侧重从“人”的角度来观照人生、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宣扬以道德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爱”。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就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哲学。

道家则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自然”出发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而构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则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德”,又禀赋了“气”而成“形”。万物无一例外地都同样根源于“道“的流转与“气”的聚散。道家以“自然”观照人,肯定生命的价值在高铁上读了方立天文集第八卷《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一个人若能超脱于生死的执著,其心灵也就可以超脱形体的局限。

佛教以“解脱”为本位,宣扬众生要通过修持,以求从迷惑、烦恼、痛苦和生命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大自由大自在的“涅槃”理想境界。释迦牟尼在寻求解脱的修证中,提出“四谛”“八正道”“三学”。“三学”即戒学、定学、慧学。戒学是抑止邪恶,积习善行;定学是安定身心,集中精神;慧学是如理思维,彻悟实相。

儒、道 、佛三家的差异与融合:

儒家关切社会的治理,道家关怀生命自然状态的保持大六壬,佛家关心人生痛苦的解除。故此,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入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之评论。

三家的融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二、对人生崇高境界的追求。三、重视心性修养是三家思想的主要契合点。明代著名佛教学者真可说:“儒者,释也,老也,皆名焉而也儒家道家佛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非实也。实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知此乃可与言三家一道也。”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21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