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影响比较深远的传统文化思想应该包括儒、释、道三家

影响比较深远的传统文化思想应该包括儒、释、道三家

影响比较深远的传统文化思想应该包括儒、释、道三家。孔孟、老庄基本上无异意,对于“佛学”,更多的人认为发源于印度,不被认可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列。

据说释迦牟尼创立 早期佛教,在印度经过演化,依次经历了派佛教影响比较深远的传统文化思想应该包括儒、释、道三家,大乘佛教,密教3个阶段,到13世纪,佛教在印度渐趋衰落影响比较深远的传统文化思想应该包括儒、释、道三家,以至灭亡。所以现在有种公认的说法是 佛教始于印度,昌盛于华夏,名闻于世界。

我个人认为,“佛教”作为宗教,源于印度无可争议;“佛学思想”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的话,自两汉时期被“官方”认可、推崇以来,在民间被广泛接受,不断传承,应该早已被吸收、同化,应该可以算作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了。所以现在经常把“儒释道”放在一起,很多“大家”都是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大成者。

以上算题外话,因为由于种种原因,书上介绍的“国学里的管理智慧”重点只介绍了儒家和道家的管理思想,我觉得佛家(是佛“家”!不是“佛教”!)的智慧也应该被正确认识。

儒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德治观念。认为“德者,得也。”

关于“德者,得也。”,我听过其他人的一些讲解,不甚明白。今查其出处是《管子》:“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不别也。间之理者佛家管理思想,谓其所以舍也。”下面我就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解释一下我对这段话的理解:

首先,此段中的“舍(应为四声)”“得”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舍(三声)得”的去留的意思,“舍”,或许为“格物”的意思,就是给外物以“家”,根据一定的规律、特性做好分类;“得”,或许为“致知”的意思,就是找到这一类的共性、规律,对此类别事物的认知。

其次,我对“道”与“德”的理解,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道”就是“物质”,“德”就是“意识”,所以世界的本质是“道”的, 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德”为转移的,人可以认识“道”(人对“道”的认识就是“德”,就是“意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德”反作用于“道”,改造“道”。

再次,“无为”,应该是老子认为的初始状态,“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从佛学的角度来看就是“空”,“无为”“空”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没有,而是“先天地生”,也就是还没有人类出现,所以也就没有人类的意识。有了人类之后,才有了分别心(格物,舍之),有了 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致知,德,也就是人的意识)。

然后来说说我对《管子》那段话的理解:德 (意识)啊就是对外界事物(物质、大千世界)的分类(格物),从这种分类中找到的规律性的东西(致知),是对道(物质)的认知。所以意识啊,就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他们本来的样子(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物质世界称之为道,有了分别心、格物之后产生的人的意识就称之为德。所 以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如果非要分割的话,那就看人类如何分类,如何看待,用马哲的观点来看,应该就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所以,我以为,儒家的德治观念,应该还是人治 (仁治)思想,以人为本。仁者,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以孝悌为核心。“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夫子之道佛家管理思想,忠恕而已矣。”(曾子曰)

道家的管理思想,以老子为代表。跟孔子不同,老子似乎更强调“道”(无为),强调顺从天道佛家管理思想,自然而为(也有观点认为是“自然无为”),而不是人为之道。在老子看来,天道就是最好的管理思想,而“德”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话,可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老子认为领导应该注重人格修养,应该做到清净自制,他提倡“上善若水”的策略,“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有些被国人淡忘忽视了,有些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有些则是被国外的政治家、企业家等借鉴、整理后又重新“输入”回我国。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是全球唯一缔造两家世界500强(京瓷、KDDI通讯公司)的企业家,据说(我粗略地翻看了一下,没找到实据)他在《活法》一书中指出,指导他修炼自己和管理企业的四本书是《了凡四训》、《文昌帝君阴骘文》、《菜根潭》和《呻吟语》,也就是说“稻盛和夫虽然成功在日本,其经营哲学却是基于儒释道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张振鹏著《教师的国学素养》P016)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论语》、《易经》、《老子》、《孙子兵法》等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被韩国、日本、甚至美国西典军校、世界上很多著名高校等选为教材或必读书目,其中包含的管理智慧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启示。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了!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28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