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孔子思想

(李向东)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的启示

(李向东)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的启示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孔子生平

名丘,字仲尼(前551年-前479年)

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于鲁国(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鲁定公九年(前501年),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

孔子五十五岁时,由于齐国用计,孔子在鲁国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 先至卫国,后至陈国,复返卫,又至宋。

孔子六十岁时,因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后来,又返卫,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但终不被重用。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是年72岁。

2.主要著作:《论语》

3.主要观点:

(1)“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3)“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孔子教育思想总结,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举行和平会盟一定要有武装力量作为后盾;而进行军事活动,也一定要在宣传、思想、策略方面做好准备。)

(4)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阳货》(“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由于学习养成等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做官而有余力,就治学;治学而有余力,就做官。引申为:为官(做事)有余力,就应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应该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做事,也就是学以致用”。)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李向东)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的启示,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1)学而时习之孔子教育思想总结,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8)德不孤(李向东)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的启示,必有邻。——《论语·里仁》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4.启示

(1)“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启示:所以教育要多一份坚守。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示: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比较归纳出知识体系,提炼学科思想;同时也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意思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启示: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迁移应用。

(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每个人要各司其责。君有君的义务,然后才能要求臣对你忠;父有父的义务,然后才能要求子对你孝。孔子把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交给了君和父,把更重的担子放在了强势者身上。也就是说,孔子不但不像后世人想象的那样,更多地要求下层人民尽义务,恰恰相反,他更多地要求上层社会做得好。

后世的董仲舒为了自己和统治阶级的需要,曲解了孔子的意思,利用汉王朝的强权,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固化,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道德关系固化为高贵与低贱。这一点,我们要注意。

(6)“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启示:除了要向文本学习,也要向同伴学习,与同伴对话。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启示:学习中要与自我对话,发展元认知。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启示:在其位,谋其政。科任教师要在课堂上进扣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不要面面俱到,要落实主干知识教学,勇于舍弃细枝末节,更不要盲目进行学科间的拓展孔子教育思想总结,以免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苗。

5.参考文献:

【1】 孔子生平介绍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66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