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道家思想 > 道家故事

整本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爱不释手

整本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爱不释手

最近看了《莫砺锋讲唐诗课》,这本被称为“2019年度中国好书”的著作,看得我手不释卷。这本唐诗课共有四十堂课,比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唐代的著名诗人和经典诗歌。

作者莫砺锋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引经据典地讲述唐诗,以及背后的故事,读完让获益匪浅。对于唐朝著名的诗人以及传唱至今的经典诗词,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进行了充分论证。整本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爱不释手。

莫砺锋教授1949年出生,1984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内地第一位文学博士。现在,莫教授为南京大学文学院任教,还是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典诗词,代表作有《杜甫评传》、《江西诗派研究》等等,在诗词领域,莫砺锋教授造诣很深。他说,

“唐诗犹如一座气象万千的深山,我通读过存世的全部唐诗,对唐诗这座大山的进山路径和景点方位比较熟悉。我想做那个站在山口向游客指点进山路径和解说沿途风景的导游。”

的确如此,这本《莫砺锋讲唐诗课》就像一本唐诗的导览道家经典诗词故事,莫教授给出了大致的方向,读者能够根据指引,调动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欣赏到不同的风景,大大拓展了读者的知识面。

我很喜欢“诗仙李白”的相关内容,在这个篇章里面,莫教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政治理想,以及人格特征等。其中说到李白对道家很尊崇,尽管只有短短几句话,却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我重新研读了下李白的相关诗歌,发现他尊崇道教这点,在他的诗作中就表露无遗。

他的诗意象丰富,想象雄奇,而又无拘无束,这些都是受道教思想影响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李白诗歌中道家思想的体现:

意象丰富,高远缥缈,有许多道家思想的投射喜欢游历,写下大量山水诗,折射出逍遥游的思想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契合道家思想自由的观念一、诗中意象丰富,高远缥缈,有许多道家思想的投射

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有近千首,大部分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读这些诗就会发现:他的诗意象丰富多元,不仅有常见的明月、湖泊、烟花、江河湖海等,还有很多神话、传说中的人和物。这既是他浪漫主义的体现,又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在《蜀道难》中,他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里就出现了太阳神的六龙车,传说中的黄鹤、敏捷的猿猱等等。

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得淋漓舒畅,在诗中,他插上想象的翅膀,来了一场精神上的冒险。他写道,“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在诗的末尾,他写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这首诗绮丽又迷幻,诗里面的意象更是高远缥缈,传说中的神物纷纷登场:咆哮的熊,低鸣的龙,老虎鼓瑟,鸾鸟拉车,还有云中的神仙,以及神仙的坐骑白鹿,给人有高蹈出尘之感。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著作里的意象也很丰富,不仅有常见的蟪蛄、黄雀,鱼,还有许多神秘、给人高邈之感的意象。比如:鲲鹏,海神,河神,鹓鶵,等等。我们说李白诗“豪放飘逸”,这种“飘逸”之感,正是这些高远缥缈的意象带来的,而这正是受道家影响的结果。

除此外,李白的诗中,还有很多代表着道家思想的意象,最具代表性的有紫烟,大鹏,以及水。

首先,我们来看看“紫烟”这个意象。李白的诗里面多次提到“紫烟”,最为知名的是《望庐山瀑布》里面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除此外,还有“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素手掬青霭道家经典诗词故事,罗衣曳紫烟”等诗句。为什么烟会是紫色的呢?一种可能是实写,还有一种可能,这是李白内心的投射。

紫色是道家的代表颜色,这点可以追溯到“紫气东来”这个成语。相传当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看到有紫气从东边来,知道马上有圣人要过关,果然,不久后,老子就骑着青牛过来了。所以,“紫气”是有道家意味的意象,它意味着吉祥、高贵,而紫色也成为道教的专属色。

其次,再来说说“大鹏”的意象。庄子的《逍遥游》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是道家的传世名篇,自由翱翔的大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李白很喜欢以大鹏自比,在《上李邕》中,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他还写过《大鹏赋》,直接从庄子的逍遥游化用而来,在赋中,他以大鹏自比,抒发了自己的豪情逸兴。

最后,我们来看看“水”的相关意象。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对水推崇备至,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庄子著有《秋水》,写河伯和海神的对话,汪洋恣肆,奔腾不息。李白有很多写“水”的诗,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江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行路难》中说,“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直接化用了《庄子》中的句子,“尧让天下,许由遂逃箕山,洗耳于颍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白诗歌中缥缈高远的意象,以及丰富多元的意象表达,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道家的影响,是道家思想的投射。

二、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写下大量山水诗,折射出逍遥游的思想

李白在蜀中居住了二十多年,生活得逍遥自在,他家境算富裕,不用为生活操心。在读书学习之余,他广交朋友,游历了蜀中的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峨眉山、青城山等蜀中名山,并留下许多精彩诗篇。

24岁那年,李白出蜀,开始其仗剑走天涯的漫游之旅。他经过三峡向东,沿路留下了不少诗篇。出蜀以后,他在吴楚等地漫游,说自己“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三年以后,他来到安陆,隐居在寿山。“酒隐安陆整本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爱不释手,蹉跎十年”以后,在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前后,李白前往长安,并住了数年,可惜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又继续四处漫游,曾经隐居在嵩山,并与道士元丹丘结为好友。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的时候,李白应唐玄宗之诏入长安,担任翰林供奉,原本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想到现实残酷,因为自己才华出众,又举止狂傲,遭到不少人的嫉恨,成为朝中权贵的眼中钉,只好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上书玄宗,请求归山。

李白一生中,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漫游,他寄情山水,游历名山大川。他自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走走停停,写下大量山水诗。独坐敬亭山时,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经过天门山,他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为何热衷游历呢?我觉得这跟他仕途不如意有关。我们熟知的李白是大诗人,其实,他还是个有抱负的政治家,他在《代寿山大孟少府移文书》中说,自己的理想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想要的是治国平天下。

而玄宗呢,下诏让他进京,只是看重他的诗才,让他写点诗装点下太平盛世,写些诸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类香艳的句子,这显然非李白所愿。所以李白感到憋屈,最后请辞。

回到广阔的民间,李白只能寄情山水,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来释放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如意,他的做法和庄子的逍遥游有相似之处。庄子并非在最初就主张出世,而是对“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现实失望,与此同时,他也得不到王公大人的器重,心中抑郁不平,于是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以追求心灵上的解脱和自由。

李白也是如此,想治国平天下,无奈现实残酷,最后只能做出妥协,通过追求心灵上的自由整本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爱不释手,来慰藉自己。李白的放纵爱自由,跟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一脉相承。

三、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契合道家思想自由的观念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关于他的死,后人杜撰出酒醉后“入水捉月”的死法,非常符合世人对他的想象。他浪漫而不失赤子之心,所以他的诗想象奇特,一派天真。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小孩子大多想象力丰富,经常能说出奇妙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尚未经过驯化,内心充满童真。

李白是有些“孩子气”的诗人。月下独酌的时候,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到微醺的时候,他对月舞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在《把酒问月》中,他憨痴地问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他遥寄祝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送韦八去长安的时候,他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心可以跟随风动,真是神来之笔,让整首诗顿时生动起来。

这些诗之所以想象奇特,不拘格套,就是因为李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善良,纯真,对生命充满热情。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非常推崇“赤子”道家经典诗词故事,在《道德经》中,他多次提到“赤子”。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就像是初生的婴儿,毫无心机。“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永恒的德不会离开,而是复归到婴儿的纯真状态。

老子对赤子是赞美、推崇的,他们自然本真,没有心机也不会算计,却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他们的生命圆融自足。李白的孩子气,他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跟老子的观念不谋而合,也难怪他会醉心于道家思想。

除了想象奇特之外,李白的诗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多气势磅礴,雄奇瑰丽。在《赠裴十四》里面,他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兴致勃发的时候,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仕途不如意,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即便哀叹“行路难,行路难”,最后也会自我勉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喜欢他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气势奔腾而下,雄浑壮观,让人禁不住生出万丈豪情。

这种大气磅礴的文风,跟庄子颇为相似,庄子的《秋水》写得汪洋恣肆,在《河伯与北海若》这篇中,庄子写道,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这种汪洋恣肆、自由奔放的风格,应该是李白灵感的来源,他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有《秋水》的影子,但是境界更为开阔,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想象奇特,不失赤子之心,跟道家对赤子的推崇不谋而合。而他大气磅礴、奔放雄奇的文风,也深受庄子汪洋恣肆,奔放自由风格的影响。

写在最后:

李白与道教结缘颇深,在《大鹏赋序》里,他曾经说过自己年轻时,见过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对方说他“有仙风道骨”,他颇以此自得。他还曾在齐州请道士高如贵为自己亲授道箓,有了自己的道籍,成为有牌照的道士。除此外,他对炼丹、服药等追求长生不老的手段,也深信不疑,他热衷学道求仙,还做过白日飞升的美梦。在《下途归师门旧居》中,他说,“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道家是李白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他诗中那些缥缈高远的意象,天真浪漫的想象,雄奇瑰丽的文风,都受到了道家的影响。而他寄情山水,写下大量诗歌的作风,正是道家逍遥游思想的体现。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daojiasixiang/777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