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 佛家文化

你说你包容了别人,怎么证明你不是被别人同化了呢

你说你包容了别人,怎么证明你不是被别人同化了呢

我们经常说中国文化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其强大的包容性。但包容性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多人难免有疑问,你说你包容了别人,怎么证明呢?又怎么证明你不是被别人同化了呢?

佛教作为一种外传宗教,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发展演变,其实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最开始坚持印度传佛教的理念,到后来引入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佛教进行改革,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为了获得更大的传播范围,在妥协之中求发展,正是这种文化包容性的强大体现。

一、 佛教产生于印度,在汉朝传入中国你说你包容了别人,怎么证明你不是被别人同化了呢,最初的传播并不理想,直到南北朝战乱以后,中原文化处于低谷期的时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才迅速了起来

唐代诗人有句著名的诗,叫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

这大概是非专业研究的大多数现代人,所能知道的关于佛教在中国兴盛的最早记录了。历史有时候人由人打扮,但如果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去看的话,大多数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还是比较可靠的。

你说你包容了别人,怎么证明你不是被别人同化了呢

中国古代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确实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后,才迅速地传播开来的。

从起源上来看,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最初产生于古印度,最迟于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国人对这个外来宗教其实并不感冒,其所宣扬的转世轮回的思想,也不被儒家思想主导下,较积极的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所接纳。

也因此,汉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顺利,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因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进步,中国古代历史在经历了汉朝近四百年的统一之后,又迎来一个相对分裂的时期。

该时期中原大地之上军阀割据,住过混战,百姓民不聊生,人口锐减。战乱往往是文化传承最大的敌人,事实上也是如此,汉朝时期发达的经学传承,儒家文化,在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之中,很多典籍遗失,流派灭亡。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文化迎来一个相对低估的时期。一向主张积极入世的儒学,也逐渐不被民间所认同,入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在人们获取更好的生活无望的时候,就只能寄希望于来生。

这时,讲究轮回的佛教思想就进入了百姓的眼帘,在加上佛教相对于儒家比较平和的世界观中国文化儒家道家佛家,让人们忍受今生苦难,以换取来世幸福的思想,对于统治者来说当然是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的,于是对佛教也大力扶持。

就这样,在客观上中原文化低谷的现实下,在主观上统治者的推动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爆发期。

二、 为了获得百姓们的认可中国文化儒家道家佛家,在传统的中国文化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得不进行革新以适应中国信众

你说你包容了别人,怎么证明你不是被别人同化了呢

当然想要在中国传播,仅仅满足统治者是不够的,最初传入中国的佛教,面对的是已经被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你佛教所说的那一套,更何谈信奉。

最简单的例子你说你包容了别人,怎么证明你不是被别人同化了呢,中国古代自古以来讲究的是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这是从文明萌生的时候,农耕文明本身的骨子里局带着的东西,早已经深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价值认同里面。

而最初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讲究的是众生平等。既然众生平等,那又怎么尊卑有序呢?要知道我们传统的尊卑有序的观念,追溯到源头上还是处于孝文化。

所谓“百善孝为先”,其他一切礼法,习惯等等,都是在孝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而孝文化的本身,再往源头上找是农耕文明对于老人的重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人类早期的耕种行为根本没有任何科技手段可用,全靠着老人们的经验来,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这都是老人们最熟悉。这也正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中,只有中国文化如此重视孝顺的原因所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主体还是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再加上上千年来尊老重老思想的熏陶,想让国人认为儿子和父亲地位相同,莫说是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恐怕也没那么简单。

既然父子的关系不能平等,那么君臣的关系自然也不能平等,既然君臣的关系不能平等,那么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结构支撑的礼法,也就是尊卑有序的文化,自然也没有改变的余地。

这在根本教义上,就与佛教最初传入时众生平等的思想发生了冲突,不改变这一点,显然是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的。

于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借着中华文化低谷的机会,在传播之中迅速的吸收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的改良革新,主动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在妥协之中求发展,并最终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发展壮大以后,受到世俗王朝的打压,在此过程中佛教逐渐接受了世俗王朝监管,从而保证了传承延续

中国古代有句话说: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

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加上佛教积极融合中国文化,在民间迅速的推广传播,发展势头过猛,从而埋下了盛极而衰的隐患。

首先是佛寺占据大片的良田,与民众及国家争利。寺院极尽奢华,建一座寺院甚至与建一座皇宫等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座寺院都有大量的出家人,使国家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当然也减少了国家的税收。加之僧人只拜佛祖,不拜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礼制。

凡此种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数次佛教肆无忌惮的发展到顶峰中国文化儒家道家佛家,影响到世俗政权的统治基础的时候,就势必引来统治者的打压。

而面对这种朝廷打压的时候,无一例外的,佛教都选择了逆来顺受,这一方面当然是由于统治者强大的力量所决定的,但同时,也体现出佛教中国化的特点。

要知道在印度和其他地方的佛教传承之中,经常出现佛教高僧直接代替世俗王权统治国家的现象,甚至在我们中国本土的藏传佛教之中,解放以前,活佛的统治地位也是无可撼动的。

与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汉传佛教在历次受到世俗王权打压之后,不但没有反抗,还逐渐形成了一种由朝廷设立,负责监管天下寺庙的僧官制度,僧官发展到最严格的时候,每一个出家人,都要有王朝颁布的僧碟,放在今天就是需要持证上岗。

如果没有经过官府的统一,你私自跑去深山野林说自己信了佛,那被抓住了是要按照逃税处罚的。

而这种将佛教至于古代官府监管之下的行为,换来的是其在民间传播的自由。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以妥协求发展。

作为一种宗教,其最根本的目的自然是将自己的教义传播给更多的人,在此之外的什么权力,特权等等,那都是人心的贪婪导致,跟宗教教义没有一点关系。

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正是紧紧把握住了传播教义这个核心点,所以才能在与中国文化的妥协之中求得发展,并最终得以在中国古代迅速发展壮大。

四、 结语

现如今我们社会生活之中所接触到的很多佛教概念,实际上都已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之中,原生的佛教理念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

这种融合一方面自然是显示出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佛教本身强悍的生命力之下,才能迅速的在中国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得意快速传播。

从妥协中求发展,是文化融合相对弱势的一方,在面对强势一方时最佳的方式。很明显在刚刚传入中国的魏晋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个时候,如果一味的坚持自己,势必如同早已消失在历史上的其他文化一样,彻底被中国文化同化或者是排斥。

佛教以妥协求发展的方式,不仅使其在中国迅速传播,同时还因为其表现出来的和平属性,而受到当时中国文化的接纳,得以保存了很多本身原本的特点。

参考文献: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

《续高僧传》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19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