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 佛家文化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佛家,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佛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核心的影响是“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这两个理念,而在此之前,中国文化并没有这种理念。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时期,而最早传入中国的是小乘佛学,强调刻苦修行的内容,但是因为和中国的文化不太融合,并没有获得特别重视。

随后,是一个来自月氏国叫支娄迦谶的僧人,翻译了大量的大乘佛经,因为比较注重思辨性的义理,从而在中国获得了传播。

大乘佛经的传入已经是东汉末年了,没过多久,进入了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玄学”开始兴起,玄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世界本质是“有”还是“无”?自然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而玄学的理论其实是有很强的思辨性,讨论世界的起源于什么?但是随着不断地讨论深入,玄学家越来越发现大乘佛学在讨论世界的本质性问题上非常深刻。

特别是佛学中提出一种理念,叫“非有非无”的问题,就是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没有”,后来被解释为“空寂”。

这种状态,是中国文化中以前所没有思考过的,因此给中国当时的玄学家们带来极大的冲击。

那么,越是不断地发展,佛学就越来越重要,士族家族开始研习佛学。

佛学的精深的思辨思维,让南北朝时期,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研究佛学。

从魏晋一直到隋唐,这六七百年的时间内,涌现出大量的佛学专业人士,他们翻译佛经、传播佛学,造就了许多新的佛学理论。

并且在魏晋时期,随着社会进一步动荡,大量民众的死亡,很多人开始思考生死的问题。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佛学翻译家,叫做鸠摩罗什,他生于公元344年,去世时候是413年,就正好处于东晋时期,只是他一直活动在北方。

他出生于西域的龟兹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库车地区,贵族家庭出身,很年幼的时候就显示出绝顶的天赋。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他曾经到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去探求佛法,先后学习小乘、大乘佛学理论,精通梵语,并且也熟练掌握汉语,他不到二十岁时候,就已经名闻整个西域了。

为此,北方的少数民族国家为了夺到鸠摩罗什,发兵讨伐龟兹,先是前秦灭掉了龟兹国,而后前秦灭亡后,鸠摩罗什被迫在后凉国的凉州一带居住了十七年左右。当后秦灭掉后凉之后,鸠摩罗什又随之到了长安。

因此,鸠摩罗什的生活路线,就变成了西域的龟兹,也就是新疆到甘肃凉州,再到长安,而鸠摩罗什所研究的佛法理论也就由此传播开来。

鸠摩罗什之所以受到北方国家的争夺,那是因为他拥有非同寻常的智慧,不仅在佛学上精通各种理论,而且在语言、音律、天文、星象等领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造诣。

所以,这些北方的国家抢夺鸠摩罗什,是希望用他的智慧为自己政权服务,并且在鸠摩罗什的影响下,让更多民众能够归顺。

但是鸠摩罗什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此,他在北方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例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即《法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等。

鸠摩罗什因为精通汉语,并且非常注重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规避了原先梵文中比较繁琐的语句,采取了意译的方式,使得他翻译出来的佛经语言极度优美。

再加上,他翻译的以中观派为主,这一派强调空性,分析归纳这些逻辑并不是特别多,而非常注重辩证逻辑,所以直指人心,读起来会让人醍醐灌顶。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所以,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往往流传更广,非常适合在中国传播。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后来另外一位高僧唐朝玄奘法师,他所翻译的佛经,更注重印度梵文本来的意思,所以喜欢采取分析与归纳的逻辑,并且偏向瑜伽行派,也就是唯识学派,使得内容更为精妙和繁琐,后来传播较为有限。

但是,对于佛学理论学习来说,这两派各有不同侧重方式,需要同时并重,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理解佛学的理论体系。

鸠摩罗什不仅翻译了大量佛经,而且培养了大批学富五车的弟子,其中又以僧肇、僧睿、道生、道融最为突出,而僧肇、道生因为是南方人,为南方的佛教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对于这些精深的佛学理论,最开始的传播是受到非常大的阻碍,因为中国人最初很难理解“空”这个概念,于是都把它翻译成“无”。

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这个“空”实际上指的是事物本质是不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佛家,也就是本性是不存在的,所有能够看到的都是假象,这在假象存在是有着条件限制的,一旦脱离了这个条件就是不存在的。

就像一个桌子中国传统文化佛家,它的本质是由木头做成,桌子只是短暂存有,用上一两年,当它坏了,也就不存在了。并且木头的本性也不存在,因为它存在某个时间段内,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们见到世间的种种相,都是一种假相,本性其实是不存在的,理解这一点,就会理解大千世界本质,本来就是空性。

但是,中国人为了接受这个空性,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最开始和道家的“无”进行类比,为了解释这个“空”用“无”这个概念。

后来,为了解释“空”这个理念,僧肇为此专门写了四篇文章,编辑成为了《肇论》。他一方面解释“空”这个理念,同时又强调人认识事物,不能脱离“有”这个表象,事物虽然是空性的,但是表象仍然是存在的,比如桌子的表象仍然存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认为一切都是“空”的,也是一种自欺欺人,后来被称为“恶取空”,这是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

所以,既不能执着于“空”,又不能执着于“有”。僧肇因为解释“空”做得非常好,成为佛教史上重要的思想家,被誉为“解空第一”。

佛学理论和玄学理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交融到了一起,互相验证,互相支持,而又互相辩论。

佛道文化进行了交融,共通,到了最后又分道扬镳,但是又带有彼此的印记,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来说,佛学的影响远非如此,而是它的道德观念。大多数普通民众其实很难真正理解艰深的佛学理论,而是注重现世的精神上的安慰。

在那个极度动乱、人与人互相厮杀的年代,人们开始对道德开始质疑,开始对人性进行质疑,问题是:为什么需要做个好人?人到底是善还是恶的?

所以,此时儒家性善理论自然面临非常严重的危机。

这时候佛教中的两大理念:“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给广大民众带来非常深远的冲击。

“因果报应”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说法其实不够严谨,准确说法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就是种“善因”得“乐果”,种“恶因”得“苦果”。

并且佛教认为生命处于六道轮回当中,如果做了善事,会享受人或者天界的福报,而做了恶事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会有地狱、恶鬼、畜生之类的报应。

那么,这套理论,更能让人建立起行为的道德准则,让人产生畏惧感。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理论,让中国人重新建立起信仰,在乱世中建立了心灵的归宿。

佛教的影响非常巨大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信仰上,都重新建构起中国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当然,随着佛教信众越来越多,导致大量财富流入到了寺院,这其实完全违背了佛教本来教义,佛教本来不允许有私产的。后来,在北朝到唐朝屡次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皇权的抑制。

但是,佛教建构起的这种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的文化繁荣,并且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道教的兴起,这在下节中会继续介绍。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56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