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 佛家文化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对于我国文化及其整个社会有着重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佛家。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其实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中国文化在悠悠五千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卓越的进步与完善,中国古典文学更是文人的智慧的体现,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着社会的常卓发展。关键词:儒学;道学;佛学;文化;历史;影响一、儒学孔孟荀是主要代表人物,是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出现的。西汉董仲舒批判吸收了先秦秦汉其余诸家学说,使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主要表现形式是经学。理学家出入佛老,返归六经,创建了宋明理学,主要表现形式即为理学从梁漱溟到杜维明,他们的时代课题是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论述佛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复兴儒家文化传统,希望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乃至全球文明中继续发挥她应有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的儒学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仁、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论贯穿于整个思想之中,万事以人为中心强调了人的主观动能性。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体系,它的目的是使人达到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人格境界,这是通过“修齐治平”的过程实现的,最终达到“君子”、“圣人”的境界,儒家文化是包含了一套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在内的庞大的体系。儒家的思想所传授的不外都是“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者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家经典不仅只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论述佛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家学说不止是在中国,在东南亚世界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了周围的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大多都受到了儒家的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到了至今都还是很明显的儒学的历史发展。

二、道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这使得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古人所谓“杂而多端”。在包罗万象的文化体系中,神仙理论(或生死观)可以说是道教的核心内容。但在道教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长生成仙或者说对解脱生死的看法是有所变化的。大体而言,可分为从汉魏时期重视肉体成仙到隋唐偏重精神解脱,再到宋元时期的性命双修理论。道家哲学首先摆脱了儒家社会哲学的道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的一方面是人对知识能力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

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修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道家思想还影响了宗教以及中医的文化。三、佛家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除了对中国文学思想等有直接间接影响外,从不参预政治活动,但对社会风尚习惯,却有潜移默化之功。最重要的是对人生观的改善,以及对孝道的扩展。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实际上就开始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从佛教初传到两晋时期。这个阶段的佛教主要是依附于传统思想而在中土扎下根来,突出的标志是僧肇在批判玄佛合流的基础上创建佛教哲学体系。从学派林立发展到创建宗派的过程,也是中国佛教发展走向鼎盛的时期。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

天台、华严和禅宗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完成。宋元道教的内丹学和宋明新儒学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近现代以来,其突出标志是“人间佛教”理念的传扬和实践。佛学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可说是学术成果灿烂辉煌,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他们的思想武器。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

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伴随佛教而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 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 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 个新的世界。 在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主体的儒道佛诠释着中 国的文明,它们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体现,它们的思想推动着和影响着 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

在我们阅读古典名著时,是否意识到其实这些古典著作的 背后蕴涵着深厚的哲学及宗教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支撑起了社会的发展,是社 会安定有序发展的基石。儒道佛的三家思想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作用是深刻的, 它影响着创作者的思想。纵观三大家对于中国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变迁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9黄圆圆内容摘要,中外文化思想的冲突,催促着我们对于传统文化 思想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上都受着外来文化 的影响和整体社会观念价值的变化,中国文化的发展更需要民族传统思想的支 撑,人们现在的追名夺利,不仅影响到了社会秩序中,也影响到了文学创造中论述佛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贪图经济利益,文章内容的空乏,缺少深刻意义,这一些现象的存在阻碍了中国 文学的进步。古人尚且知道创作作品来寄托志愿,可当代人们却追求眼前利益, 儒道佛的思想在他们的面前已消逝待尽。现在社会以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缺失,在国内与国外纷纷建立了国学院,举办不同主题的国学讲座,使人们重新 认识国学,也使人们从新认识到传统思想文化对于社会安定团结、和谐共建的作 用。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相信这三家的思 想在千年后的今天也依然适用,同时也能帮助中国文学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岱年《儒学与儒教》,载《文史哲》1998 [2]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 百度文库 汉语汉字 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 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同本义[;veins] 文,英语念为:text、 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 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 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 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 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 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 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 文。如汉文帝。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55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