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 佛家启蒙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状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状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并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本文将以时间顺序论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佛教代表——少林寺的发源、发展与现状。试图从中找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及其中国化过程。关键词:佛教少林寺中国文化中国化一、佛教起源及传入中国佛教发源于约公元前1026年的古印度(天竺、身毒),距今约3000多年。当时印度有八个小国,其中一国王名净饭王,有太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见众生轮回生老病死少林寺佛家文化是进取文化主张经济进取建功立业,生起大悲心,19岁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为了寻求解脱众生生老病死烦恼的办法,苦行六年,而后圆满究竟觉悟人生真谛宇宙真相,是名为佛陀,意为觉者。后来佛陀应周围的弟子、国王、大臣、人民百姓的请问,而为阐明人生真谛宇宙真相,为说解脱生老病死苦烦的办法,后来被其弟子记录下来,是为经典。佛陀于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说大乘佛法经典约三千部,小乘经典约二千部。佛陀于八十之后约1000年,于西汉哀帝时,佛经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历朝皆有人往印度取经。流传入中国的多数为大乘经典,流传入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多为小乘经典。随后又将佛经传往日本朝鲜等国。现在全世界的大乘佛法主要集中在中国。二、少林寺的建立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

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安置印度高僧拔拓而下旨建成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中而得名。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佛祖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传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影响极大。所以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第一祖庭”。实际上禅宗是中国僧人自己创造的佛学理论.实际的创始人是六祖慧能(公元638年—公元713年)。慧能师从五祖弘忍,曾做偈贴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遂得的弘忍的器重,亲传其《金刚经》,使之南归。慧能后来弘法曹溪三十年,形成了禅宗南派,门下高僧辈出,影响极大。尤其是在“会昌灭佛”之后,佛教各派都走向衰落,而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顿悟成佛”为修行法门的禅宗却异军突起。,宋元以后几乎成为了汉地佛教的代称。因此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状,少林寺不但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三、佛教的中国化从少林寺的发展历史来看,少林寺的兴盛都在于其从没有停止过中国本土化的脚步,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少林寺不但地积极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才传下了千年的伟业。

同时,少林寺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局势,采取不同的措施.也是其长盛不衰的原因。(1)禅宗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达摩大师是印度禅宗第28代祖师,中国禅宗始祖),故又称达摩宗;因其得佛心印为佛陀之正统法脉,又称为佛心宗。达摩于北魏末活动于洛阳,倡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道信传法弟子为五祖弘忍,立东山法门,为禅宗五祖。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传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神秀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惠能为六祖。后为禅宗正宗。皇帝亲赐六祖慧能大师谥号为大鉴禅师,其传法弟子颇多,如:南岳怀让禅师、青原行思禅师、永嘉玄觉禅师等,证悟者40人,开悟者不计其数。之后南岳怀让禅师之得法弟子,马祖道一禅师对中国佛教有着极大的贡献,他确立了丛林制度,规范了道场,马祖道一禅师之传法弟子百丈怀海禅师更制定清规规范门人,故佛教称之为“马祖建丛林,百丈定清规”,直到今天依然大体上不变,每天之早晚二课,也是始于这个时候。百丈怀海禅师之传法弟子有黄檗希运禅师及仰山灵佑禅师,都是至今还影响着佛教界的祖师大德!自六祖后不再传大位,也就是说没有第七祖,因为禅宗真正要传的法脉不是衣钵而是心印,心印延续至今,不曾断绝,一代代的祖师大德们,至今都延续着六祖的顿教大法!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者,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2)净土宗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少林寺佛家文化是进取文化主张经济进取建功立业,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四、少林寺的世俗化少林寺在过去这二三十年的发展措施被批评者批评为走向“庸俗化”,失去了神圣性,特别是其商业经营和媒体炒作备受诟病。在回应这样的批评时,释永信方丈援引过宗教社会学新范式中的市场理论。不过,他的解读显示了对于宗教市场论的误解。宗教市场论是一个社会学的理论,是把宗教类比为经济市场,有需求有供给,但需求的和供给的核心内容是宗教性的神灵观念、教义、仪式、组织等,宗教供求的互动关系有如经济上的互动关系,有规律可循。

斯达克和芬克的《信仰的法则》一书就是用99条命题的形式总结论述了一些宗教供需变化的规律。这跟把宗教进行商业化操作和利用宗教赚钱是完全不同的。不过,虽然如此,说少林寺市场化、庸俗化了,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而是一个价值判断,不足为取。因为在某些人眼中的庸俗化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状,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却会是务实和人世。少林寺的发展被称赞者称赞为“人世化”,即不再远离世俗。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表示不能走远离世俗社会、避世清修的路线,提出过“大众佛教”的努力方向,并且通过少林武功和互联网向国内外介绍少林寺。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宜将少林寺的这种变化称作“世俗化”,而应直接称之为“人世化”。其实,少林寺的“入世化”到目前为止仍然非常有限,仅仅局限在文化、旅游、经济层面的涉世,几乎没有关于伦理道德和政治等层面的诉求和表达。少林寺兴于文化。也损于文化在宗教社会学新范式看来,一个跟社会文化没有张力的宗教是完全世俗化了的宗教,就是说,信不信这样一个宗教不会给生活和文化带来什么差别。那么少林寺佛家文化是进取文化主张经济进取建功立业,少林寺跟社会文化是什么关系呢?简单地说,过去二三十年来,少林寺对文化并无张力批判。少林的举措的确引起了各种批评议论,但这些批评议论之所以出现,恰如释永信方丈所说过的,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少林寺太超前。

就是说,少林寺不仅随从文化潮流,而且往往因为其领导人对于潮流发展的先见之明而走在文化潮流的浪尖上。少林寺因为高举文化大旗而得以复兴,但是,它的宗教性也因为其泛文化努力而大受损害。五、结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儒,释,道为主的多家文化的有机融合的开放型文化系统。儒 家的人生智慧是德性的智慧,礼乐教化的智慧,通过修身实践的功夫,尽心知性而知天;道 家的人生智慧是无为的智慧,逍遥的智慧,超越物欲,超越自我,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 自我的超拔飞越,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和:佛教的人生智慧是解脱的智慧,无执的智慧, 启迪人们放弃外在的追逐,消解心灵上的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真。在历史 的发展中,它们之间相互侵染、相互补充。儒、道文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起来的,而佛教是 舶来品,自从它传入中国后,开始中国化,然后分化成许多宗派,其中禅宗是中国化佛教的 主流,它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向撞击、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一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发展和积淀的具有丰富而深刻内涵的文化形态。 参考文献 【1】禅宗养生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3】少林寺“世俗化"了吗?杨凤岗(美国普渡大学) 【4】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 栗胜夫,时金钟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476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