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文历史

中国人文历史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人文历史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深入研究中华文明史

增强历史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其内容是深化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工程。组织本次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史,推动对中华文明史的深入研究,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史家,所以明府是治天下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尊重历史中国人文历史,学习历史,树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政治局安排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集体研究。2020年9月,安排最新考古发现及其在我国的意义专题。今天,将安排深化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工程的话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身份,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根基,是维系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创新的瑰宝。马克思说:“一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所做的,就是他们为人类社会所做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凭借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

“超越历史,入道。欲知道,必先成为历史。” 我们党始终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看待中华民族的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自己的特色,有很多珍贵的物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者,不应该断绝历史。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人文历史,我们应该总结和继承这一宝贵遗产。这对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有很大帮助。”

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中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中华文明起源工程等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历史、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

中华文明探索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任重道远,必须不断推进和深化。要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工作。

人文北京北京历史与文化的经典再现_丽水人文大历史_中国人文历史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协会第五届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黄景文/摄

一是加强多学科联合研究,推动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工程取得更多成果。中华文明起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多元融合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的特征与成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该项目取得的成果还处于初步阶段和阶段性阶段,还有很多历史谜团有待解开,还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解决。特别是要充分展示夏朝的历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现在,我们利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对我国古代遗迹进行分析,为探索中国的起源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文明,扩展了我们对中国 5000 多年的了解。文明史知识。探索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与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综合把握物质、精神、社会关系等因素,逐步从涓涓细流中恢复文明。溪河汇流的发展过程。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加强考古、历史、人文、自然科学联合研究,扩大研究时间范围和覆盖面和空间,进一步回答中华文明。各区域文明基本图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内在机制、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人文北京北京历史与文化的经典再现_丽水人文大历史_中国人文历史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福建。24日下午,习近平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参观严复故居。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长期以来,西方形成了一套文明理论,我们应该学习,而不是照搬。中华文明起源工程提出了文明的定义和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方案识别,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论”和中华文明探索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解读、展示和传播,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是深化中华文明特征和形态研究,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支撑。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光彩夺目的中华文明中国人文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方很多人习惯于将中国视为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民族国家。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与中华文明特征与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和解读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研究和阐释所表明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化格局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化格局。以人为本、诚信正义、和谐融洽的精神特征和发展形式,阐明了中华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们不能否认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以古为今,推陈出新,继承发扬其中的优秀元素。毛泽东同志说:“孔子成为圣人,因为他是革命党,到处参加叛乱。孟子说孔子在春秋,乱臣贼怕”。他会去哪里造反,他会去任何他想革命的地方。所以,这个人不能一刀切,不能简单的‘打倒孔子’。”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式、中国式的文明研究。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打造民族复兴的灵魂。“学者可以从经典中学习,可以纠正世界的是非;可以用历史来了解过去和现在的成败。” 我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动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础。我们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人文历史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要坚持诚信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身份,更好建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中国力量。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活水之源。传统文化。要充分利用中华文明起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完整、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历史育人作用。

四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着称,通过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史充分表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资源、人,还是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的交流、交流、互动中发展进步的。要破解“文明冲突论”,必须以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契机。

我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说过:“人类只有肤色和语言之分,文明也只有肤色之分,但绝对没有优劣之分。” 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宽广的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涵,尊重各国人民在各自发展道路上的探索,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通过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通过文明的共存超越文明的优越性,弘扬中华文明。

人文北京北京历史与文化的经典再现_中国人文历史_丽水人文大历史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河北省承德市。24日上午,习近平在承德博物馆参观了“长城进出——清代民族团结实录”展览。新华社记者 谢焕池/摄

我们要立足中华大地中国人文历史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明确中国是怎样的文明和国家,清晰阐释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世界才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华民族。

五是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活力,为传承中华文明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华优秀文明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他们不能忘记祖先、贬低自己。各级领导干部要尊重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历史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要营造浓厚的中华文明传承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索工程研究成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雄心壮志,骨气,做中国人的自信。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enwenlishi/3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