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孔子思想

王青春:孔子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郁郁不得志

王青春:孔子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郁郁不得志

文/王青春

教师节快到了,不禁想起孔子。

孔子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一般认为,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死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九日),享年73岁。

政治上,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处在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彼时,“礼崩乐坏”,奴隶制走上全面崩溃,周王室名存实亡,诸侯王各自为政,社会混乱不堪。没落奴隶主贵族出身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希望通过恢复古代的礼仪伦理来拯救社会、振兴国家。这与当时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注定了孔子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郁郁不得志。除鲁定公时期,孔子在政治上迎来了短暂的高光时刻,出任鲁国的大司寇,甚至于一度“由大司寇行摄相事”,风光无限,但很快受到排挤。失意的孔子,不得不以50多岁的高龄,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企图东山再起施展抱负。孔子及众弟子历经十余年,跑遍周边十余国,历尽艰辛,狼狈不堪,“累累若丧家之犬”,但始终未受到重视和重用,最后于68岁时回到家乡鲁国,从此潜心治学办学,5年后病逝。

与政治上的不得志相比,孔子的教育事业却是风生水起,声名显赫。他的好学、治学和办学,影响深远。因此,孔子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王青春:孔子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郁郁不得志,被公认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山祖师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代教育的影响,他的贡献也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世界的公认。

王青春:孔子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郁郁不得志

孔子出生时,家道已中落,“贫且贱”,但这阻挡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孔子从小勤奋好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是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他主张通过学习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孔子的好学还体现在他经常虚心向别人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官职的名称;苌弘是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向他请教过关于音乐的问题;师襄是鲁国的乐官,孔子跟他学过弹琴;老聃即老子,孔子向他请教过礼制的事。“子入大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孔子进入太庙,谦逊地向工作人员认真请教祭祀的礼仪。孔子说,“三人行,必得我师”。孔子十分注重总结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习要经常进行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认为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认为,学习必须老老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治学严谨。“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君子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子坚持实事求是,从不不懂装懂,不了解、说不清楚的事情从不乱说。“述而不作,信而如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论语•八佾》)。孔子注重学习、汲取古代的优秀成果,但同时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的考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治学之道。

孔子学识渊博。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在诸侯中就已闻名了。大约孔子30岁的时候,齐景公和大臣晏婴(即著名的谋臣晏子)就到鲁国问政于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多起诸侯王公遇到疑问请教孔子的事例,可见孔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名回)对老师高深莫测的才学十分崇拜,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时人感慨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孔子学术成就巨大,他对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一是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不仅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普通老百姓日常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学说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和赞赏,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东方找到了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600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说,“能够帮助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的学说”;日本学者则称赞说:“孔子者,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列为影响世界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二是整理保存了我国古代文献典籍。孔子中年时期即开始着手这项工作,“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史记•孔子世家》)。周游列国回来之后,孔子集中精力,整理编辑了《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编撰了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被称为“六经”,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孔子的第三大贡献,是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

孔子兴办私学,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使人人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孔子的私学普及了文化教育,为社会培育了人才,“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代教育的影响,既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官员素养的提升,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王青春:孔子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郁郁不得志

孔子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从教学内容来看,孔子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孔子将道德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并且主张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处于至高无上的境界和地位的,所以被后世尊为“至圣”。在注重道德教育的同时,孔子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孔子的教学内容包含“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涵盖了德育、美育、体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教育,与今天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孔子提倡培育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一个同样的问题,孔子根据冉有和子路不同的个性,给予不同的答复。所以朱子(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孔子提倡主动学习,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孔子主张教学相长,提倡教学民主。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合乎仁德道义的事,即使对于老师也不必谦让。他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问题,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师德方面,孔子主张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孔子十分关心爱护学生,他的学生冉伯牛病危时,孔子亲自探望,拉着冉伯牛的手,叹息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孔子的学生也十分爱戴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时历尽艰险,他的弟子随行左右,不离不弃。孔子死后,学生自发为他办丧礼、守墓,“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公元前479年春天,已是73岁高龄的孔子,身体更加衰弱,病情加重,终于在卧寝7日后“赍志而殁”。鲁哀公得到孔子的死讯,十分悲伤,亲自为孔子写作了悼文。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开始了对孔子的祭祀。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经过孔子故里王青春:孔子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郁郁不得志,以“太牢”(皇帝祭天大典)祭祀孔子,首开祭孔活动升为国之大典。以后历代封建皇帝对孔子不断褒赠加封,祭孔大典日益隆重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代教育的影响,称为“释奠礼”。2006年,曲阜市申报的祭孔大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国时期,我国以孔子诞辰的9月28日定为教师节。直到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台湾,仍以9月28日为教师节,表达对孔子的纪念。

太史公司马迁引用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句赞誉孔子,并感慨,“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后又二千余年,孔子的言行和学说依然流行和受尊重。孔子的品行是许多人推崇的社会道德标杆,孔子的政治理想成为许多政治家赞赏的现代国家和社会治理样式和参考,孔子的教育思想更是历久弥新,具有强烈的、充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北宋政治家、散文家曾巩说,“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曾巩《读书》),在教育充满焦虑的今天,我们能否从孔老先生那里得到更多的启示……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68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