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 佛家文化

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

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

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

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

悟 佛

——“我与佛教”写作实践

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

什么是佛?有人说是“见庙烧香,见佛磕头”,有人说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还有人说是“如来佛祖,观音菩萨”。

什么是佛?或许是在灵山上释迦牟尼佛拈花而迦叶尊者的破颜微笑,或许是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并留下“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后的身影,或许是玄奘大师踏出玉门关的坚毅,又或许是六祖慧能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的从容。

到底什么是佛?肤浅的我也曾经以为就是那一座座香火弥漫的宝刹,就是大雄宝殿里那尊似笑非笑的泥胎,就是身披袈裟,手持佛珠,口中念念有词的僧侣。

祖母与家父笃信佛教,不过那尊手托净水瓶的观世音菩萨远远没有头戴金箍,身穿虎皮裙,挥舞着金箍棒的石猴更有吸引力。本人笃信儒家学说,尤其对阳明先生的心学心随神往,在机缘巧合下阅读了一部关于六祖慧能的书籍,十分愕然其思想与阳明先生的心学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自此开始学习了一些佛教的思想佛家文化与艺术作业,在惊讶于佛学之渊博的同时,也欣喜这一段机缘巧合使我能够与佛学结缘。更可喜是MOOC课程《佛教文化》的开设,更是让我对佛教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

自达摩祖师东渡震旦,将佛教传于我神州大地,及至南北朝,渐成大势,自此至宋初,中国之第一流的思想家皆为历代高僧。不仅如此,譬如浴佛节、盂兰盆节、腊八节等佛教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华夏传统节日之一,毫无疑问,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之瑰宝。尤其是我中华佛教并没有随着印度佛教的没落而消失,渐呈滔滔江水之势横贯古今,并演化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上座部佛教三种不同的派别,汉传佛教中又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之八大宗派,藏传佛教中又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噶当派之五大派别,上座部佛教中又有润派、摆庄派、多列派、左抵派之四大派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的佛教之鲜明的特点在于融入了许多儒家、道家等学派的理论从而自成一派,在鄙人看来,所谓佛如同道家中的“道”,“道可道,非常道”,那什么是佛?守初和尚告诉你:“麻三斤”,丹霞禅师告诉你:“烧掉佛像取暖”,清峰和尚说:“火神来求火”,德山和尚说:“文殊和普贤是挑粪的”。用《中庸》中的话来说,“君子之道费而隐”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君子之道,造端乎天地,及其至也佛家文化与艺术作业,察乎天地!”天地之大道,本非言语可云之,故禅宗留下了“不立文字”的古训。佛呢,似有似无,佛法云:色即是空。换而言之,万物皆空,那佛即是“空”。窃以为,佛法乃是心灵之修行,如同儒家所说“养浩然正气”,佛法养虚灵不昧之心。佛学认为,世人皆可成佛,每个人都存在成佛的可能性,之所以芸芸众生没有大彻大悟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佛性,易受世俗的蒙蔽,从而贪、嗔、痴,而佛教就是要通彻内心,晓理明义,以般若智慧之广博,晓瑜人们“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生,悉由我执生,留彼何所为”,以求度众生脱离苦海,更如《金刚经》结尾所说:“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像佛陀端坐云头喃喃道,万物皆空,那又何必执着去选择一条不归路呢,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

自佛教诞生至今,恰如“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但佛教如同一味良药,即是穿越了两千五百年的时空,药香依旧沁人心脾。如今社会在高速发展下,物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凡事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了欲望的同时却带来了极大的心灵空虚。不可否认一点,欲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毫无节制的欲望只会将人拖入万丈深渊,佛学向我们指出,功名利禄皆为空,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社会与我们自身,正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没有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欲望,我们才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佛家有种罪孽叫“执”,好像是强迫症一样硬要把所有的东西放在自己的背上却断难放下,佛陀告诉我们这也是众生痛苦之根源,人生在世即是苦,何必为自己添上那副枷锁呢,佛说:对自己仁慈一些吧。佛学看似为出世的学说,但我佛慈悲,同时也晓瑜我们如何入世修行,《中庸》中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佛说养虚灵不昧之心,在尘世中一心一意,发乎本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便是修行,二者好比长夜之繁星,交相闪烁,在照亮心灵的同时,如沐春风。佛说万事万物皆有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而今工业化的高度发展让我们自认为征服了大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双手触及到了外太空,在这一切切面前人们忘掉了自己只不过是地球上尘世中的生灵,“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敬畏”现如今变成了一种稀缺物品,佛教提出因果论,就是在告诫我们“君子慎独”的道理,应当“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总而言之悟佛——“我与佛教”写作实践什么是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受益匪浅,使得自己将佛教从单纯拜佛、求佛的角度上升为哲学的高度,从而明白佛教所代表的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佛教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宗教,更是一种哲学观点和文化传统。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出天道佛家文化与艺术作业,大彻大悟,为天下世人开出一剂良方,作为当代之人,传承文化,责无旁贷。在此也感谢中国大学MOOC平台,更感谢高老师的孜孜不倦,诲人不厌!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16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