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 佛家智慧

苏树华:菩提树下,降魔成佛,皆依般若智慧而成佛

苏树华:菩提树下,降魔成佛,皆依般若智慧而成佛

《佛家的般若智慧》有声书-第三章(13)

作者简介:苏树华,现住山东-曲阜,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遵照元音老人的传法嘱咐,随缘授受,方便接引。凡是发愿证得自心真相的人,皆可与我们联系。

微信号

微信号

第四节 菩提树下,降魔成佛

佛教所说的菩提树,不是木头树,而是一个表法,表般若智慧。三世诸佛,皆于菩提树下,降魔成佛。也就是说,三世诸佛,皆依般若智慧而成佛。若不于菩提树下修行,或曰不依般若而行,即使用再大的功夫,那也是不能降魔成佛的。也就是说,三世诸佛,皆依般若智慧而到彼岸,皆依般若智慧而证成正觉。菩提树下的修行,即是般若智慧之行。世人不知菩提树是何物,便把菩提树当作某一类的木头树,所以,到处寻找这一类的木头树,以为在这一类的木头树下打坐修行,就能有特殊的加持力,就能迅速成就。岂不知,错认了菩提树,把木头树当成了菩提树。带着这样错误知见,即使再用功夫,历经尘沙劫数,也不能证成佛道。

一、秘密观门,课诵修行

无论修习何种法门,悟道之前,人人皆会经历一个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过程。

所谓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就是当无始种子翻腾的时候,既不能压制种子,令它不起,也不能跟随种子,被它所转。这时,应当如何?

这时,持咒的便一心持去,念佛的便一心念去,绵绵密密,密密绵绵,如推重车上山,极力追顶,路途风景,一概不理。如此用功,便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如此用功,则魔障自消,真心自现,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魔非外来,皆是自家业识种子的变现。种种魔障,或男或女,或水或火,或刀或箭,一概不理,只管一心念咒,或一心念佛,则种种魔障,便自会退去。庞居士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1]德山禅师云:“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佛家说一切智慧从大悲中来,空而妙。”[2]

如是而行,则幻境自退。幻境退去时,真性独自照,净裸裸,赤洒洒,一丝不挂,便是根尘脱落的境界,便是朗现万相的境界。这时,若是个有正知正见的人,他便能一眼认出这个无相真心,一肯肯定,不再疑惑,是名见性,亦名见佛。

认出了这个无相真心,融入了这个无相真心,以这个妙明真心作自己,是名有佛出世。释迦于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也只是这一招子,并没有什么稀奇玄妙,释迦佛只是彻悟了这个妙明真心的人,只是以这个妙明真心作自己的人。

若不悟心,着相修行,一坐一万年,万事不动心,那也不能证得自心实相,那也不能证得无上正觉。按照世间的标准,释迦十二年的苦行,他已经是万事不动心了,然而,他依然未能证得自心实相,依然未能证得无上正觉。

如何才能证得自心实相?如何才能证得无上正觉?

答曰:当依“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一切诸佛,皆依“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而证得无上正觉。不依“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则不能证得无上正觉。《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释迦佛的修行过程。经云:

尔时,弥勒菩萨等,共自叹已,而白佛言:“世尊,此秘要最上法门,于何佛闻,师何佛学,依之修行,获大神通,得大菩提?”

世尊告曰:“汝等有大智慧,作如是问。汝等谛听,当为汝说。我于过去无量劫中,与金刚大平等菩萨、金刚大身菩萨、金刚大辩菩萨、金刚大意菩萨、金刚大三摩地菩萨、金刚大降魔菩萨而为上首,及十七大菩萨并无量菩萨等,向于大毘卢遮那如来所,闻如是法,作如是观,秘密修行,得成正觉。过去诸佛,若不依此法门,无由得证于菩提。”

弥勒菩萨等,闻佛所说,咸生欢喜,复白佛言:“世尊大慈大悲,见垂哀愍,我誓修行,求无上觉,唯愿世尊,分别演说,秘密法门。”

世尊告曰:“汝等谛听,当为汝说。我生王宫,至年十六,因游四门,见老病死,及见沙门,遂悟无常,轮回不息。年至十七,夜半踰城,到毕钵罗林。于其林中,一十二年,苦行修行。每一年中,苦行各别。一年林中,持钵而食,林中多有树神。一年食其草根。一年食其杂果。一年食其杂叶。一年食其香汁。一年食冐悉底也。一年食吉祥果。一年日食枣一颗。一年日三时饮水。一年日二时饮水。一年树下习禅不起,以手构者果叶而食。一年坐禅食气。

至第十二年,极苦修行,未成正觉。乃有过去毘婆尸佛等,垂大慈悲,勅大弟子遂告吾曰:‘我是过去六佛大弟子也,奉佛教勅,故来相告,太子如斯,苦行修行,终未能证无上菩提,太子速离宴座,食于乳麋,经于一月,再诣本座,必证菩提。言讫,忽然不见。

吾乃依教奉行,却诣本林,而坐之次,乃自思惟。空中告曰:‘我苦行一十二年,未证菩提,乃有圣者语我,我是过去六佛大弟子也,今日却诣本林,依何行愿,作法法门,得成正觉?’言讫,过去六佛,应声即至,而告之曰:‘大善男子,若要成正觉,须诣菩提树,依过去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经一十二月,决成正觉。’

吾闻说是已,依教奉行,果证菩提。汝等若不依此秘密观门课诵修行,终不成于无上菩提。[3]

释迦佛作菩萨时,与诸大金刚菩萨,及无量菩萨,于毘卢遮那如来所,得闻秘密最上法门,依之而修,得成正觉。

问:如何是毘卢遮那如来?

答曰:毘卢遮那如来,即是诸人的清净自性,即是诸人的无相真心。这个毘卢遮那如来,不是对象化的他,而是绝待无对的我。切莫把毘卢遮那如来当作“人我相对的宗教偶像”。若把毘卢遮那如来当作“人我相对的宗教偶像”,便是着了我相、人相。着了我相、人相,则众生相、寿者相,便随之而生。落入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不能出离尘劳,不能证得自心实相。

经中所说,我与诸大菩萨,往毘卢遮那如来所,即是往自心也,即是回向自心也。若是背离了自心,向外追求,则不名往毘卢遮那如来所。若是背离了自心,向外追求,是名趣外奔逸,是外道行,不名菩萨。

我与诸大菩萨,往毘卢遮那如来所,即是回向自心,即是返本还源。回向自心,则速成无上正觉。背觉合尘,则永在六道轮回。

问:如何是“闻如是法,作如是观,秘密修行”?

答曰:“于大毘卢遮那如来所,闻如是法,作如是观,秘密修行,得成正觉。”于如来所,即是于此心地。不于如来所,不于此心地,则不能“闻如是法,作如是观”。

世人不识此心,是故此心,便是秘密。若也识得,则无秘密。世人皆不识,唯我独自知,唯我独自行,是名秘密修行。秘密非秘密,只因人不识。惠能大师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自己的当下,即是此心。此心是一切诸佛的大秘密。行此心行,是名秘密修行。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皆于如来所,皆于此心地,闻如是法,作如是观,修如是行,得成正觉。不于如来所,不于此心地,则不得“闻如是法,作如是观,秘密修行”,则不得成正觉。

三世诸佛,一切教化,只是让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除此之外,更无别意。

释迦自述出家因缘,及十二年的苦行。释迦见生老病死,故发心出家,誓求解脱。释迦苦行,一十二年,“每一年中,苦行各别。一年林中,持钵而食,一年食其草根,一年食其杂果,一年食其杂叶,一年食其香汁”等等。

问:十二年苦行,每年所食,各不相同。如何是释迦每年的食物?是草、果、汁、水、气等等吗?

答曰:“林中多有树神”。这个“林”,不是树木丛林,而是个表法,表自性丛林,表世间万相。树神者,心识也,污染也。譬如世人,在他信佛的最初阶段,就他所信的内容来说,多是鬼神教的内容,他试图用鬼神教的观念,探索世界的真相。

食草根,食草果,食草叶,皆属食草。草者,是非也,纠结也,烦恼也。食草,即是用是非观念而探索世界真相。

吉祥果,即禅定也,吉祥也。食吉祥果,即是用禅定的方法探索世界真相。再到后来,唯独饮水,不食他物,即是远离世事。再到后来,水也不饮,服气而已。也就是说,在修行的过程中,功夫越来越细。功夫到了最后,表面上看是安祥了,与世事不相干了,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则污染依旧。就像挺拔的雪山,一片洁白,纯然无杂。然而,这白雪的下面,依然是草,依然是尘。释迦十二年的苦行,依然不能上下一贯,十方同真。

我们看了这段经文,千万不要作事实上的考量苏树华:菩提树下,降魔成佛,皆依般若智慧而成佛,以为释迦苦行时,一年食草根,一年食杂果,一年食杂叶,一年食香汁,乃至饮水食气,以为佛就是这样“食”出来的,只要“食”这些东西,功夫到了,就能成佛。

很多学人,不明此事,便跑到深山,做个食草食果、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若是这样妄想,若是这样妄行,即使这山上的草根、草叶被他“食”干净了,那也只是个食草的人。如此食草,即使撑破肚皮,那也是“食”不成佛的。

修行人,以法为食。释迦修习外道时,他所修的法,是外道法,他所食的物,皆是外道法食。

释迦十二年苦行,修行了很多的外道法,依然不得解脱。这就告诉人们,心外求法,无论用什么功夫,无论修成一个什么样子,有成必有坏,终归落空亡,皆不能证得无上正觉。

释迦苦行,正当走投无路时,毘婆尸佛,垂大慈悲,勅大弟子,前来告之修行之法。

我们见到这样的经文,切不可打这样的妄想:毘婆尸佛,远在他方,勅大弟子苏树华:菩提树下,降魔成佛,皆依般若智慧而成佛,前来相告。其实,佛令弟子,前来相告,皆是自心中的事。自心之中,起一正念,便是毘婆尸佛,勅大弟子,前来相告。

佛是自心体,菩萨是妙用。菩萨从佛而来,正念从心而起。譬如,宴坐之时,幻相现前,令人难安。正于此时,心生一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正念,从何而来?从佛而来,或云从心而来。教下记载这个事,常常运用宗教隐喻,记曰:正于此时,佛令弟子,前来相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是宗下记载此事,则不用宗教隐喻,而是直指人心,记云:正于此时,心生一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能生这一念的妙明真心即是佛,或云即是毘婆尸佛。所生的这一念,即是佛子,或曰即是菩萨。念从心起,菩萨从佛而来。心即是佛,正念即是菩萨。切莫心外去找佛,切莫心外去找菩萨。佛与菩萨,不是他人,只是诸人“本真的自己”。

问:毘婆尸佛,勅大弟子,前来相告。言讫,忽然不见。又是何义?

答曰:毘婆尸佛,勅大弟子,前来相告。言讫,忽然不见。我们见了这一段经文,切不可打这样的妄想:佛菩萨有神通,会隐身术,忽然现前,忽然消失。若打这样的妄想,若信这样的妄想,则百千万劫,不成正觉。犹如有人,宴坐之时,浮现出了一位菩萨。忽然之间,这位菩萨又不见了。这位菩萨,不从外来,亦不他往。这位菩萨,从心而生,从心而灭。此心广大无边,哪里有什么外?既然无外,哪有什么外来的菩萨?毘婆尸佛,勅大弟子,前来相告。言讫,忽然不见。这正是行者心中,冒出一念。言讫,忽然不见。念生之时,历历目前,便是前来相告。念灭之时,了无踪迹,便是忽然不见。

念生佛家说一切智慧从大悲中来,则从此心生。念灭,则还归此心。教下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此法界者,此心也。此心广大无边,灵通十方,是一真法界。法界万相,岂能出得诸人的方寸之间?祖师云:“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释迦自问云:“当修何法,得成正觉?”释迦言毕,过去六佛,应声即至,告之曰:“大善男子,若要成正觉,须诣菩提树,依过去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经一十二月,决成正觉。”这就是说,若欲证得无上正觉,当依般若,用观门与课诵的方法,经一十二月,决定证得无上正觉,或曰决定证得自心实相。

问:如何是诸佛秘密观门?

答曰:不悟自心,法法皆是秘密。悟了自心,则无任何秘密。真正的秘密,即是人心。

观门,即是观照自心的法门,即是体会自心的法门。观照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心,体会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心。千佛万佛,只是这一佛。经云:“一切诸佛,同一法身。”诸佛秘密观门,只是反观自心,体悟自心。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是反观自心的法。

观而不诵,则容易落入心境。落入心境,则被心境所缠,则不能证得无上正觉。何以故?妄念不动时,便会落入静境。妄念纷飞时,又会落入动境。微妙现前时,又会落入微妙境。总之,触境即落,皆成缠缚。所以说,必须有个课诵,方能打破动静,方能根尘脱落。根尘脱落,真心现前。这时,若是认出了这个无相真心,便是证得了无上正觉。

问:如何是诸佛秘密课诵?

答曰:课诵,即是扫荡妄想习气的修行。无论是世间的妄想,还是出世间的妄想,统统扫荡。扫荡得一丝不挂佛家说一切智慧从大悲中来,方名根尘脱落。

念佛是秘密课诵,持咒是秘密课诵,般舟是秘密课诵,礼佛是秘密课诵。总之,凡是用来扫荡妄想习气的修行,皆属秘密课诵。譬如心中心法的修行,就十分强调,以心念耳闻为方法,以明心见性为目标,以究竟解脱为宗旨,所谓以密为用(方法),以禅为体(明心),以净土为归(解脱)。

若把观心与课诵结合起来,便是“秘密观门课诵修行”。依据“秘密观门课诵修行”,则能证得无上正觉,则能证得“本真的自己”。

心中心密法,所强调的“秘密持咒,心念耳闻”,就是《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所说的“秘密观门课诵修行”。秘密持咒,即是课诵修行。心念耳闻,即是秘密观门。把秘密持咒与心念耳闻结合起来,则能速开智慧,证得无上正觉。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云:“依过去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经一十二月,决成正觉。”心中心密法三祖元音阿阇梨说:“我们心中心法,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是很快的,说一千座已经是放宽了,尺度放宽了。实际讲来,不需要一千座,只要你时时刻刻真用心,就是我们上座时要死心塌地念念不生,死心塌地心念耳闻。念咒是心念,不是嘴念,耳朵要闻,听得清清爽爽,要能把大脑思想抓住不动,才容易入定。下座时,绵密观照,看着念头起处,不跟念头跑。境界当前,不为境界所动。这样做功夫很快,三百座,乃至五百座,就能打开本来,见到本性。这个法是见性很快的。”[4]

过去诸佛,于菩提树下,依“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觉悟自心实相,成就无上正觉。现在诸佛,于菩提树下,依“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觉悟自心实相,成就无上正觉。未来诸佛,于菩提树下,依“诸佛秘密观门课诵修行”,觉悟自心实相,成就无上正觉。于菩提树下,不是于木头树下,而是在般若智慧的护持之下。是故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5]观门与课诵,正是这个念诵与观心相结合的法。

——————

[1]《缁门警训》卷九。《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一〇九一页中。

[2]《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第三一七页下。

[3]《大正藏》第二十册,第九一一页上。

[4]元音老人著:《》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正藏》第八册,第八四八页下。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36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