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佛家思想

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 陈兵:国内的佛教研究有三大缺陷

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 陈兵:国内的佛教研究有三大缺陷

问:陈老师,您现在是著名的佛教学者,您是如何走上佛学研究这条道路的?

答:如果我从学佛书开始,我应该学佛20多年了。和很多学佛的学者不同,我是学佛书的,以后也没有打算专攻佛学研究。纯粹是出于对了解佛法、解开宇宙生命奥秘、获得安宁生命基础的浓厚兴趣。宗教追求。从禅宗的角度来看,我研究佛书和佛教是作为公案,而不是作为知识。虽然我承认我不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但我并不完全被当时的学术规范所限制,所以我实际上不能称为学者。唐寅有一首诗:“书羞自称学者”可以作为我的写照。当然,说到佛教,我还是有一些体会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初步解开了学佛经的谜团。至于着有《佛教气功百问》、《佛教禅宗与东方文明》、《生与死》、《新佛典》、《重读释迦牟尼》等书籍,以及多篇有关佛教的文章,应社会需要,应出版社、杂志社之邀而写成。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出版过有项目资助的书。因为是响应市场的需要,也就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所以我写的书畅销,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佛法的便捷途径。我经常收到读者的感谢信。

问: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佛教的研究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僧俗学者。今天,国内佛教研究出现了新的特点。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佛教研究?

答:近几十年来,中国对佛教的研究进展迅速,一批圣贤争顶,成绩斐然,尤其是在禅宗领域。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再过一两年,中国的佛学研究就会跃居世界前列。

但我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佛教研究至少存在三大缺陷:

第一个一、就是佛学研究者的素养普遍不足! ——老一辈的学者,大多半途而废或也学过佛学,大多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研究了部分佛教,而且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佛学教育,不熟悉与婆罗门语、巴利语等。藏语和其他语言在佛教素养方面与发达国家专攻佛教的学者存在一定差距。近十年来,佛教专业的研究生大多学习文学、历史、哲学或科学技术。更难得的是有亲身经历的人能够修行。在学术成就上,难免肤浅、狭隘、片面。研究中国佛教的人,往往缺乏对印度佛教的系统认识,看不到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传承关系,夸大中国佛教的中国化;或者将禅宗的起源归结于儒家和道家,或者将藏传佛教的神秘内容描述为西藏社会的产物。这些认识是非常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虽然关于禅的书籍和文章很多,但大多是“门外谈禅”。公案的本质没有准确把握,对公案的解释往往以公案陈所否认的理论为基础,错误百出。禅宗存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没有解决。一些知名学者对佛教基本原理的误解,甚至将“涅槃”解释为死寂,武断地贴上“幻觉”的标签。这些都是佛教基础理论缺乏训练造成的。

第一个二、就是研究方法还是一、死板落后! ——他们大多采用史学和思想史的一般方法,按照现有的框架来研究佛教的历史和思想,忽视了佛教的特殊性,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以科学、文化人类学和实验性、系统性的新方法来研究佛教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实属罕见。这使得佛教研究更加主观。大多数人学佛,只是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关在书房里学习,很少做社会调查,对佛教社会活动和信众心态缺乏深入了解。总的来说,佛教研究还没有建立起与佛教特殊文化现象相对应的独特研究方法。

第一三、是佛教学术研究离活佛现实太远,对佛教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太少! ——在这方面,台湾佛教学者做得很好。姜灿腾、兰吉夫、游香洲、龚鹏程等一批学者的研究,与佛教的现状密切相关,并提出了许多实用的见解。总之,我认为目前国内佛教学术研究在广度、深度、方法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佛教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问:您如何看待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佛学研究?

答:日本是当代佛学研究最多的国家。其研究方法是本世纪初从欧洲引进的,出自小南纯次郎、木村康二、宇净广寿、荻原云来等一批佛教大师。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佛教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人力财力投入和研究广度上,日本佛教研究明显强于我国。日本学者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研究,值得我们学习。然而,日本的佛学研究过于学院化,与佛教的实际脱节。研究方法过于死板,常以西方哲学和宗教观念来设置佛教。中青年一代的佛学素养,尤其是汉语水平,远低于老一辈,也缺乏思想深度。他们的研究大多是为研究而研究,或为博士论文而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一般只在狭窄的同行圈子里流传。在圈子里。这与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务研究的事实非常不符。

欧洲佛学,虽然在阵容上无法与日本相提并论,但与日本基本相同。美国佛教研究的课题和方法比较新颖、灵活。

问:您认为佛学研究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案:在文学、历史和哲学通识研究的基本素养的基础上,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佛学研究学者,首先要具备宗教学的知识,了解宗教的一般特征,通俗易懂。每种宗教的情况,以及宗教研究的原则。基本方法。

其次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对佛教要有系统的认识,包括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就研究中国佛教而言),甚至是其他地区的佛教。佛教知识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大藏经原文的广泛研究和精读。即使不能读全集,也应至少研读三千卷原著,并在精读几部最重要经典的基础上广泛浏览。如果你真的了解了一些重要的经典,浏览速度会非常快。在语言方面,即使不能掌握梵文、巴文、藏文,也要充分利用梵文、巴藏文学者的成果,比对原文,理清词义,所以才能准确理解。因为佛教作为佛教的核心,不仅是一门人文科学,而且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能尽可能的了解它,对佛教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问:刚才您谈到了进行佛教研究必须精读的最重要的经典。您认为应该精读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答:就印度佛教而言,《经》、《法句》、《杂阿甘经选要》、《清净道》、《金刚》、《维摩诘》、《华严》 ”,《莲花与胜利》等大乘经典,大智慧论,瑜伽士论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最后两篇论文,可以解读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介绍。

就中国佛教而言,《昭论》、《玄义三论》、《摩诃知观》、《华严金狮章》、《檀经》、《禅源集序》等藏传佛教的《菩提道阶》和《密道阶》,要精读。后两篇论文可以看作是对藏传佛教的介绍。永明延寿百卷宗经录,是中国佛教的杰作。 “一心为宗,照诸法如镜”。好好学习,什么都能做。

问:学习佛经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熊十力先生在他的《佛名解读与写作要领》中提到了读佛书的四要:分析、综合、踏实、凌空。他说得很好。我自己的经验是用“心”(不仅仅是眼睛和知识)来读佛书。佛经上千千万万,无非是讲自己的心里话。只有用自己的心去读,古人所说的“一一卖给自己的心”,用心去检验佛经所说的,才能明白古人的用意,辨别真伪。从佛经所说的虚假。无论是深是浅,我们都能掌握佛经中提到的佛法。我认为,掌握和理解佛法,是研究佛教思想和历史各个方面的前提。如果不了解佛教,即使用治史的方法来编造佛教史,也难免会被主观偏见所蒙蔽,难以完整再现佛教史的真面目。

问:陈老师,您说了解佛法是研究佛法的前提。您能谈谈佛教是什么,它与佛教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佛法是佛教徒探索的宇宙和生命的真实面貌,是基于此真理获得永恒幸福和绝对自由的技术。这也是人们探索这个问题的根源。道理本是超越境界,超越佛法的。佛陀多次强调他只是佛法的发现者,而不是创造者。另一方面,佛教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对佛法的探索所形成的思想、文字、宗教群体、制度、礼仪、寺庙、造像等。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在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发展变化。在佛教的术语中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 陈兵:国内的佛教研究有三大缺陷,业力造就的就是法,但也有一种恒常不变的,那就是人们对佛法的追求。

问:社会的发展对佛教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佛教要发展,必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这时,宗教界内外都继承了前人的佛教改革,提出了佛教的现代化。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所谓佛教的现代化,应该是指按照现代人的心智现状来推广佛教,使其能够更好地“现代化”。这是最近一些人提出的口号。太虚法师还专门号召“三佛革命”。也有人认为佛教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外在形式,如僧服、礼仪等,可以及时改变,但其核心内容无法改变,因此无法现代化。例如,梁漱溟先生认为,如果佛教改革了,那就不是佛教了。能海法师相信戒、定、慧三学是不容易改造的。陈建民主张佛教不应该改革以适应现代人。只是在经典的白话解释和翻译,僧尼农禅相结合,重视慈善和佛教教育,佛教界可能没有太多反对意见。

我相信佛教的精神本质和生命线是对佛法的探索和示范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是超越世界的精神。这一点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如果它改变了,根本就没有佛教。现有的佛教宗教结构、寺庙、仪式和其他业力方法发生了许多变化,时代将继续推动它们发生变化。在未来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它很可能会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可能会彻底改变。未来,人们对佛教的追求,未必一定是按照现有的佛教方式进行的。佛教教派、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往往因为涉及到习惯、堕落的本性,涉及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往往被拖延和抵制。如果何劲松现在提倡居士佛教,也有人反对。

佛教转化的形式取决于佛教徒的整体和各种社会条件。个人的主观意志是做不到的。佛教的现代改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佛的人只能提出有合理根据的意见和方案,供佛教界和政府参考。

我的主张是:在宣传的方式上,打破以山林僧为主导、以寺院为中心的格局,加强居士林建设,建立以居士为主体的大乘菩萨僧,落实短- 任期戒律制度,建立僧尼考核、监督、职称制度,确保良好形象和精干队伍;在推广的内容上,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建议入世而生,即人欲上。多种方法,使人们能迅速从佛法中获得“现世法乐”。台湾佛光山的一系列实践,为佛教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

Q:有人说信佛的人不能学佛,最好与佛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人说,没有佛教信仰就很难学佛。您能分享一下您对此的看法吗?

答:如果你是个完全信教、听老和尚的话的傻瓜式佛教徒,学佛确实不方便。很容易情绪化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 陈兵:国内的佛教研究有三大缺陷,很难平静地把佛教当作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对待。 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信仰,或者至少有浓厚的兴趣,你可以潜心研究佛教,很容易了解佛法和佛教的现状。如果距离佛教太远,学佛可能只能绕着佛教的外围转。

事实上,大多数对佛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的学者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任继宇先生师从同为内院学生的熊十力和唐永彤;杜继文、谭壮飞等人师从佛教人物吕诚,吕诚也出家;郭鹏先生也是佛学院的大四学生。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佛教学者的吕成和尹顺,都是信奉佛教的宗教人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学术研究。当然,他们都采用了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法。 ,采用源自佛教的独特方法。

在我看来,要全面客观地研究佛教,指导原则可能是佛教真实缘起观中最出色的方法。信佛的知识分子,要想学好佛法,就必须超越自己的信仰,超越佛法,进出佛门,冷眼俯视,从“释迦牟尼开口之前”学释迦牟尼,学佛法源于佛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佛教的真面目,避免各种主观片面的看法。这是佛教的基本精神,也是学佛的高级境界。从“诸法皆佛法”的角度,如果用世间各种方法,不拘泥于这些研究方法,避免其片面性,合而为一,超越,我认为研究方法只能称为研究方法。 “科学”。

Q:最后请陈老师简单谈谈禅宗的精髓,禅宗的关系,禅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答:禅宗是中国人的产物,在中华文化的条件下,利用中华文化赋予的智慧,把握佛教的精髓,回归原始佛教。禅宗所提倡的顿悟见性,是释迦牟尼教义的主要精神。你可以看到各种佛经。经过释迦牟尼的教导,有多少人立刻证得法眼清净,甚至成为阿罗汉。最低的法眼清净在场,见法的本质,这不就是洞察力和洞察力的本质吗?

至于繁琐的戒、定、慧的修炼和证悟系统,只是给那些根钝,不能看透文字的人设置的。看自然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很微妙,很难区分。它需要被来过的人识别和认可。这就是“启蒙”,应该在印度传承下去。欧乙说“教外之教,是教中之真教”,堪称极品观。

至于禅宗为何会在中国产生并广为流传,以及禅宗的表现形式和教法,当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就禅宗的整体精神而言,慧能虽然突破了世间与世间,或出家与归家的局限,但他侧重于身心与涅槃方面,而忽略了心与心的一面。功能。 “教大乘小乘”的由来遭到了新儒家的批判。这与中国文化和印度佛教的传统有关。

今天研究和弘扬禅宗,既要继承禅宗的优良传统,又要认清禅宗的弊端,着力弘扬达摩的“修法”,提倡用心、用自然、用人体在构建人类世界。勤修六度,利益众生,开专业之门,正是真正回归佛本禅宗的契机。

熊十力将佛家与周易思想结合_漫画佛家思想读后感_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

陈兵,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专攻佛教思想、佛教禅修、佛教心理学。他以深厚的佛学功底,辅以实际修行,积累了数十年的工作,全面总结和有机地融合了佛学的精髓。对于佛教的发展,根据佛陀的教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主要著作有《佛教心理学》、《净土经·念佛要旨》、《道家修养养生》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教育|公共|期刊|数字

漫画佛家思想读后感_佛家思想的弊端有哪些_熊十力将佛家与周易思想结合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7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