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民俗生活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值得思考的几种关系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值得思考的几种关系

民俗文化旅游一般是指以民俗事像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是为满足旅游者开阔知识视野,促进人类相互了解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到民俗氛围里去切身体验的旅游,动态的展示文化产品是以民间风俗习惯及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龙山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研究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是值得思考的。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

文化,广义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集体性、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由于民俗文化的特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值得思考的几种关系,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民俗文化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

二、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一)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另一方面,旅游又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游客不仅汲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把自己生活地的文化带的目的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从旅游的对象角度看,人文旅游资源包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艺术和民俗风情等因素,这些都涉及社会文化因素。自然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包装,也总会打上某种社会文化印记。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设施和服务融入了地域文化的沉淀和历史遗产的渗透,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从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到旅游过程中涉及的要素,文化贯穿始终,构成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

(二)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其特质有三个: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从而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值得思考的几种关系

(三)文化的基本类型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值得思考的几种关系,每种文化都存在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正是这种物质层面的文物遗址,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为方面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三、龙山县县域内所存在的民俗文化资源

(一)土家文化。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与鄂渝相邻,素有“湘鄂渝门户”、“潇湘第一关”之称。全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人口5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7%,全县辖34个乡镇(街道)463个行政村,是土家族聚居地,是土家文化的发祥地,土家文化原始古朴,民族风情浓郁厚重。龙山县是土家文化资源大县,非遗项目数量为湘西州之首。自2008年龙山县靛房镇、农车乡、苗儿滩镇、兴隆街乡被国家文化部分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即土家族溜子之乡、土家族摆手舞之乡、土家织锦之乡、三棒鼓之乡)之后。到目前为止,龙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级的已有6个,列入省级项目的有10个,列入州级项目的有39个,列入县级项目有10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列入国家级的有5人,列入省级的有8人,列入州级的有20人,列入县级的有88人。2009年龙山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境内200多项具有土家族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四射,被非遗保护专家和民族学专家誉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

(二)先秦,秦汉文化。龙山县先秦、秦汉文化是以古简、古井、古城、古墓为表征的古文化群落,主要是以里耶镇为主。

1、里耶古墓包括麦茶战国古墓群、清水坪西汉古墓群和大板汉代古墓群三部分,共704座古墓。其中麦茶战国墓328座,清水坪西汉墓304座,大板汉墓72座。在这些古墓中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玉、石、琉璃、骨、木、漆器、竹木器、钱币等随葬品。这些文物的出土为专家学者研究里耶、考证里耶和先秦、秦汉文化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

2、里耶古城遗址位于里耶镇东北部,东临酉水。据《里耶发掘报告》指出:“现存里耶古城遗址呈长方形,南、西、北三面有护城壕环绕,仅在南城门有旱道与城外连通,城隅略带弧形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城西北部尚露一段城壕遗迹。城址南北长210.4米(从护城河外缘算起),东西残宽103—107米(从护城河外缘算起),残存部分面积近2万平方米……”。里耶古城遗址包括井、塘、路、房子、灶、沟、灰坑、坑、保坎、城墙(北城墙、南城墙)、城壕、西城门、西门道、南城门等,出土了陶器、陶瓦、青铜器(兵器)、铁器、简牍、泥、石器、木器、玉器、瓷器等文物;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值得思考的几种关系

3、古井,在里耶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被考古专家誉为“中华第一井”的一号古井。据《里耶发掘报告》记载,“一号井深14.3米,井口距地表2.9米,平面正方形。井壁四周以宽0.3米、厚0.1米的木板嵌砌,为榫卯结构。一号井内径为2.1米,深至3.8米处有0.2米没有档板,以下收分,内径为2米。每面井壁均用木板42块,木板大小基本一致……”一号井除出土3.7万余枚秦简外,还出土了瓦片、铜矛、箭镞、铁锸、钱币、绳索和各种木构件等。

4、里耶秦简,里耶秦文化遗址最有力的证据。据《里耶发掘报告》记载:“从里耶古城一号古井中出土的里耶秦简包括木屑和各种形式的木质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简牍,包括残简和削衣在内,总数为3.7万余枚。秦简的书写方法为毛笔墨书,书写材料有木质(多数)和竹质(极少数)……秦简形式多样,长度多为23厘米,合秦时量制的一尺……里耶秦简的内容为秦时迁陵县的官署档案文书,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人口、土地、赋税、官史、荆徒的登记及其增减和原因、仓储管理和粮食俸禄发放……”。一号古井除了出土形态规整的简牍之外,出土的文字材料还有笥牌、封泥匣、封泥。

(三)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是指的包括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重要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纪念地、标志物(如以此相关的遗址、建筑)和能充分体现在该时期革命斗争中所使用的各类用品(如武器、衣物、文献、手稿及其它资料)等代表性实物。龙山县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浴血奋斗的地方,享有“武陵山脉的遵义城”之美誉,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有不包括战壕、碉堡遗址的红色旧遗址98处。

四、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品位评价

民俗文化要开发出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外部开发条件外,其自身还须具备较高的品位或基本的优势。

(一)资源的独特性或代表性

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民俗文化资源,应具有相对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由这样的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而比它稍逊一筹的同类资源则要相差很多,这是与山水类旅游资源的很大不同,即民俗文化资源比较容易产生雷同化问题。例如,民俗文化、民俗风情是民族省份旅游的特色,但对于旅游后发的地州,这往往显示不出优势,因为外地游人到这些省区以后,一般只是看上几处有特色的民俗风情,而不可能把各民俗风情都浏览一遍。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值得思考的几种关系

(二)资源的完好性与现实性

具有开发价值的民俗文化应是保存完好的,应在建筑、服饰、生活、生产、艺术等方面,较好的保存了民俗文化的形态,没有遭受较多冲击或破坏,也不应是支离破碎或残缺不全;它最好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延续古今的,而不是中断了或停止传承的文化。否则,进行旅游开发的难度则会加大。从民俗文化保存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典型性特征加速弱化的问题,民俗服装已很少在平日穿着,城镇民俗建筑在快速现代化,古老的习俗有很多改变,少数民俗语言使用越来越少,这对民俗文化开发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影响。

(三)资源的艺术性与魅力性

民俗文化的价值与品位在于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艺术品位高,这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古埃及的建筑艺术、韩国的济州岛民俗。相反,如果民俗文化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而没有相应的艺术成就或品位,就很难在旅游开发上有所挖掘和提炼。例如:民俗地区喜欢用"歌舞之乡"、"歌舞海洋"来比喻风情的浓郁,但往往没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走向全国,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将这些资源开发成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起码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宣传促销。

(四)资源的可展示性或参与性

旅游产品是供游人参观欣赏的,因此,发掘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开展旅游,其对外可展示性就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民俗的祭祀祈祷、宗教仪式,涉及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等,属于比较神秘、神圣的事物,不宜有外人观看或对外开放,即使其有很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没法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有些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虽可对外开放,但由于时间较短、每年日期不定,也不大利于开发成为效益好的旅游项目。因此,如何把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展示出来,是旅游开发中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属于要专业性、多学科策划和创意的问题。

(五)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值得思考的几种关系

对民俗文化资源评价的过程,也是寻找、确认发展优势的过程,找准了优势可以事半功倍,找不准优势则要事倍功半,不仅劳神费力,还可能耽误和丧失发展机遇。在对民俗文化资源的评价上,各地普遍存在自视过高的情况,觉得"人有我有"、一点不差;有的还因缺乏对外界的了解,觉得"惟我独有",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眼不识泰山。

上述五个方面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决定了民俗文化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整体水平。第一方面决定着是否值得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第二方面决定着实施旅游开发的难易程度,第三方面影响着开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第四、第五方面关系着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的市场前景。

五、龙山县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方向

民俗文化资源不仅可开发出专项的旅游产品,也可作为普遍性的一种旅游资源,用于其它旅游产品的配套、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精神和品位的提升。但成功的进行旅游开发,需要遵循旅游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选准突破"亮点",实施集中开发

选准"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国内外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一些民俗地州的旅游业之所以长期处于"温冷状态"和边缘地带,重要原因是选择的发展突破口不准,或者集中突出的用力不够。"亮点"的选择要考虑交通通达条件、城市的依托性,资源品位和特色、民俗文化的积淀、民俗民风的浓郁,对自然景观、其他优势资源的依托等各个方面;同时也要避免简单的城市中心论,注意开发的难度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持续发展的效应与后劲等。总之,要立足通过一个亮点的突破,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带动,使这一地区尽快成为旅游热线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段、或者一条支线。

(二)高起点、新思路的发展战略

这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属于一个地区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高起点,应首先是在策划、设计方面,然后是具体的开发,再是相关的配套和管理;新思路,主要是指发展模式、策划理念,并非过于具体的一些方面。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品位很高,但由于策划、规划、开发、管理不到位,不少景区点建设存在档次不高的问题。一些地方认为开发民俗文化就是建设民俗村、民俗园,就是唱歌跳舞、展示生活器具;把民俗节庆搞成了农民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商品交易会。要避免或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高起点、新思路,也就是不落俗套子、不走老路子、不重复别人的教训。

(三)突出文化的民俗与地域特色

突出文化资源的民俗与地域特色,是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将民俗文化的各方面浓缩化、集中化,其中较有生命力的是以现实村落为基础搞成的民俗村镇。二是民俗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这在民俗文化的开发中极为普遍,一般是与山水风光类产品结合一起。三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系列。上述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所谓谁高谁低,关键是看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也要看民俗文化类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但注意突出特色、提高表现品位、增强吸引力,应是共同追求的主题。

(四)要认真办好民俗节庆活动

民俗节庆活动是民俗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机会和场合,由于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因此,虽然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但由于媒体的关注报道、外地游人商旅的参与,成为促销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要成功举办一次民俗节庆活动,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扬原生态的民俗文化,不宜人为地加以现代化或随意进行附加。其次,要加强民俗节庆与旅游业的结合,既要使民俗节庆成为旅游活动的亮点,也要使参与活动的外地人成为旅游者,尽量延长参观停留的时间;再次,应本着群众自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政府部门的退出。

(五)要大力营造民俗文化的氛围

切实保护好民俗文化,不仅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各地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对其典型和精粹的开发,同时也要做好民俗文化氛围的营造。要通过政府倡导、舆论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民俗文化、尊重民俗文化、保护保存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围。在建筑方面,首先是旅游景区内的建筑,必须保持民俗化、地方特色化,改进的只是卫生条件,增添的是具有民俗特性的一些建筑符号。其次,对于景区内的不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建筑,要尽量使之符合当地的特点,避免现代化、洋化。三是对于民俗地区的城镇、路边的民居,一切旅游通道上视线走廊的地方,应该体现出民俗化的建设风格,没有力量拆除改建的,应该明确什么样式是提倡的,什么种类是禁止的。

(六)要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势共享

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虽然存在地域间、民俗间的雷同与竞争的问题,但由于旅游市场的统一性、旅游客源流动的关联性,就决定了无法关起门来搞开发,也不宜单方面考虑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我们唯有联合、合作,才能各方面共赢。但是民俗地区的各地之间,如何加强联合与协作的问题还很突出。龙山的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整合县域内的各种民俗文化资源;其次形成道路交通一体化;第三要避免各个乡镇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致化;同时还要彻底地消除人为的旅游发展阻碍,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上。

总之,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是密切关联的,只有科学处理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才能将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优势,进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民俗进步、文化繁荣,为民俗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minsushenghuo/56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