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民俗生活 > 民俗礼仪

中国传统民俗文献的发展与传承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民俗文献的发展与传承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言中国自古是礼俗社会中国传统民俗文献的发展与传承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礼俗教化是执政者为政之大要。《管子?八观》云:“入州里,观习俗”。意思是说要教化百姓、整合社会,就必须熟悉地方民情风俗。因此,自先秦开始,中国的文化人就有了“观风问俗”的传统。东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的著作,是古代风俗理论文献。应劭在序言中明确写出:“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出于政教的目的,对民俗进行记录与讨论,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民俗文献的著述传统。中国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主要包括:礼仪习俗、节日习俗、人生习俗、家族习俗、信仰习俗等,其经历了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形成期、辉煌期以及衰落期。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之中,中国的传统民俗早已成为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它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和民族的真善美。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一块色彩斑谰的瑰宝,是世界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一,传统民俗中的“五礼”中国民俗礼仪文化,内容相当广泛,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从理论上说,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人伦秩序”;从具体仪式上看,礼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经后世的发展才由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为社会各个领域的礼仪。

中国传统民俗文献的发展与传承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二,节日习俗是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中折射出我们民族生产生活、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化智慧等各方面内容。其三,人生习俗主要指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从一种社会地位转变成为另一种社会地位时所举行的民俗仪式,包括诞生、成丁、结婚、生子、丧葬等重大时刻的礼俗活动。其四,家族习俗它提倡父(母)慈子(女)孝、家庭和睦,以约束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关系,增强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约束孩子的行为中国民俗礼仪文化,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五,民俗钱币作为一种趋吉避凶的载体,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另外,中国的风水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主张和学说,是择吉避凶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传统文化。经过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这样的事实:旅游开发导致弱势民俗传统文化受到经济实力较强民族文化的冲击,浓厚的商业文化对传统朴实的民俗文化造成冲击,以及一些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旅游开发下陷入了同化、衰微,甚至消亡的危险。

许多民俗文化历经岁月的侵蚀已变得千疮百孔,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其与主流社会文化的距离被不断拉大中国民俗礼仪文化,只能以自为的形式散乱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边缘。民俗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献的发展与传承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球化浪潮中的人类各民族的灵魂赖以栖息的居所,必须在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督下,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本书由喻本伐任主编,万华中任副主编。全书由万华中审校统稿,喻本伐总纂定稿。编者的具体分工如下(按章节排序):第一章 喻本伐 万华中第二章 杨 美 万华中第三章 杨 美 万华中第四章 董 帅 徐 佳第五章 喻本伐 邓玉梅 第六章 喻本伐 唐 文本书以整理编纂为主,借鉴并引用了同仁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谢意。由于编者学识浅薄,时间仓促,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赐教,以匡不逮。

more >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minsushenghuo/76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