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民俗生活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来源 吴冠中

2020年刚刚开始,春节也不远了。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却受到了冲击。

现在哪怕是春节,年味儿都淡了。有人吐槽说,现在中国的民俗,好像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以前的逛庙会、赏花灯,都已经慢慢消失了。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隆福寺庙会

其实,消失的何止是民俗呢?最重要的,是那份特属于中国人的,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冯骥才先生曾说,“我们一直没有用文化的眼光来看待民间文化,这是最要害的一条。中国人的民族性情中国民俗生活,不表现在颐和园和故宫上,而是深邃而鲜明地体现在春节的民俗之中。”

不过好在中国民俗生活,一百年前民国的一位画师,已经将中国的传统民俗,悉数画下来了。收录这些民俗传统的书籍,是一本叫《北京风俗图谱》的书。老舍、陈平原、冯骥才、扬之水等大家都读过,并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比如扬之水老师说:“以图谱的形式详细介绍北京风俗,我所知道这是唯一一部。”

100年前,别样“夜店”

当时,北京即有“夜店”了——但和今日“夜店”的概念不同,彼时的夜店是市民们晚饭后散步时驻足游览的地方。夜店相连,便形成夜市。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北京风俗图谱》夜市摆摊儿小卖

书中也介绍到,在白天,也常常有小贩沿街叫卖,卖细花、卖耍货、卖鸡毛掸子、卖切糕(是的,那个时候就有切糕了),各种名目应有尽有。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北京风俗图谱》卖荷花灯(局部)

别样运动

溜冰是北京人非常喜爱的运动。每到冬天,什刹海就会充满溜冰人群的欢乐笑声。不过,《图谱》中介绍的却是一项在溜冰盛行之前的运动:拖冰床。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拖床冰嬉

书中记载:“简单的冰床是在床脚钉上横木,再在横木底部钉上铁板,然后系上结实的绳子,由纤夫来拉。滑动起来后,纤夫也跳坐在床边,快要停下来不滑动的时候,纤夫就跳下来再拉。贵族们则在宫中的冰上滑冰床玩。”

在故宫所藏的清代的《冰嬉图卷》中,就出现了皇帝“乘坐”的冰床。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清)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冰嬉图卷》(局部)

别样节日礼俗

《图谱》详细地介绍到很多今已丢失的节日礼俗。比如,现在提到端午节,我们记得的只有吃粽子、赛龙舟、屈原,再知道多一点就是挂艾草。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北京风俗图谱》彩丝系虎(局部)

实际上,当时的讲究非常多。比如男子要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王”字以避五毒,女子要将碎布做的小虎或葫芦、樱桃等悬于钗头,或者系到儿童的胸前。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明 佚名 《春景货郎图》(局部)

讲到七夕乞巧节时,《图谱》提到了“丢针儿”乞巧的传统活动:妇女将水倒在碗里放在窗边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把针扔到水里。若针漂浮在水上,映在水底的影子像花一样散开,就证明此妇人是女红好手。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北京风俗图谱》闺女丢针

明清之际,此类活动无论是在宫廷还是民间都非常盛行。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清 任颐 《乞巧图册》(局部)

在清宫剧《延禧攻略》里中国民俗生活,女主角魏璎珞就和一群宫女玩过这样的游戏。因此,要看懂清宫剧,了解一些传统习俗,也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延禧攻略》第25集,魏璎珞正在丢针

别样服饰

除此之外,《图谱》还记述了清末民初人民的穿衣打扮。男性与女性、满人与汉人、朝服与便服、鞋履与帽子……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北京风俗图谱》清末老照片和汉装女子对比图

比如在讲到女子发式的时候,书中就提到圆头、架子头、两板头、鹊尾头、抓髻头、苏州撅、扇面头、平三套、双圆头……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清俗纪闻》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北京风俗图谱》之炮羊肚、卖切糕、卖馄饨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什刹赏莲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闺女丢针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市井小贩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隆福寺庙会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腊月卖年画的画棚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春联门神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各式各样的幌子

过去的商店讲究幌子。有些是最朴素的实物招牌,大剪刀店前挂着大剪刀,棉絮店挂着绕成一团的棉絮。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北京夜市

糖炒栗子、磨刀、剃头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傀儡戏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皮影戏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元莲灯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厂甸年节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芥子园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中国人眼中的民俗,只剩下了给晚辈发红包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minsushenghuo/60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