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孔子思想

(知识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80耕耘与收获耕耘与收获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起了其他任何思想学说所难以比拟匹敌的巨大作用。”孔子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的奠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孔子的思想源流即儒家思想来分析其理论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哲学、政治、心理学三个方面。1、哲学理论依据儒家思想是孔子的主要思想,也是他教育的思想基础。“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说文解字》)柔,温和,软弱,驯顺之意,这也就是孔子的中庸思想,也就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依的根本思想是“时中”,“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2、政治理论依据灭其族,亦不绝其祀。其中一部分人集中到周,成为奴隶,被封给其诸侯国,但这些殷奴隶在文化上没有弃商从周,而是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但他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这个时期,礼乐文化崩溃,于是孔子提出了德治论,主张“为政以德”,反对“为政以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局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他的政治理论依据。3、心理学理论依据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的认知思想具有二重性,唯心,唯物。“天生德于予”是他唯心主义的表现,而“性相近,习相远”则是他的唯物主义表现,承认人的后天培养孔子教学思想概述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1、因材施教孔子创造性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81教”这个概念。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之说。孔子充分践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他往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教学。《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故退之。”同样一个问题,而孔子的回答却因人而异,其原因就在于孔子认为两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所给的回答也就完全相反。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孔子非常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用精准的语言概括出学生本身的地发展地看待自己的学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知识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也就是说,看一个学生,既要看他现实的表现,也要看他的过去和将来。这样,教育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应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孔子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互相学习。2、启发诱导孔子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启发诱导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适时地予以诱导、启发,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教学思想中的“导”是既掌握时机又注重方法的导。一个好的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学生是否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学中注意难易程度适当,防止过难或过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善于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之者。”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并使之成为一种日趋完善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奠基人当之无愧应该是孔子。

(知识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启发诱导原则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教学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师与生之间根本上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教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这和孔子的启发诱导原则是一致的。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秉公认为“学导式”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指导、引导和激励等措施孔子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吸引学生主动投入教学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互动,依靠师生共同努力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并展开教学过程中的修身过程,实现特定的教学目82耕耘与收获、学思并重孔子辩证地看待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学思并重”解决了学与思、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孔子以自己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强调了学习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即使废寝忘食地思考其效果也不如学习。可见孔子已意识到“思”是建立在“学”这个基础之上的。

(知识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孔子在强调学的重要性时,又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他说:难,见得思义。”凡事都应该认真思考,极力反对那些“饱食终日(知识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无所用心”的人;极力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正是孔子教学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论语子罕》记载: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段话意思是“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来问我,我一无所知,我就从他提出的那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始终、本末)去分析、去探求,然后尽力替他解释清楚。”[5]新课程改革关于思考探究的理论,可以说和孔子的教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既借鉴了西方的学习理论,也继承和吸取了孔子的学思结合的思想。探究的中心是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获得新知。4、学行结合孔子在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这三个原则之后,又主张“学行结合”。孔子认为,学不能离行,学行统一。他所说的行有两个含义:一是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温故而知新”。二是对所学知识的力行过程。[6]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知识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讲学,他边讲课,边给学生见习,联系政治实际,“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哪怕在陈绝粮,也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孔子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的“学行结合”主张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要学以致用。孔子认为“诵《诗》完成不了任务,出国又不能同对方谈判,取得圆满的结果,则诵《诗》虽多,也没有多大用处。[7]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重知识而轻能力的状况,课程设置体现出了较大的综合性、自主性, 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了较为紧 密的联系。教师在运用新课程时,课堂上 要善于抓住预设内容之外的生成性的教 学资源,让学生的学习走向生活,走向社 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孔子的“学 行结合”为目前广泛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提 供了事实支撑,对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借鉴 作用。 孔子教学思想对现代教学的启 孔子伟大的地方之一,在于他第一个考虑了教育的方式,并且为我们今天教育 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这些在今天来 看,仍然是先进、有效的。 1、教育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吾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强调思维不能离 开学习,离开学习活动进行思考,犹如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解决问题。从认 知学说来理解,就是必须要先建立认知 结构,才能开始接受外部信息,否则无法 获得正确的认知能力。 2、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知识点)孔子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就 83 很好的说明,一个人要从小立志,只有在 小时候打好基础,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才 能很好的发展下去。在今天,尤其在这个 信息膨胀的社会,每天都不断的接受很多 新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有好有坏。如何 正确的去分辨。所以提早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无疑对人是有帮助 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这也 应该是每个老师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敬 爱的周总理就从小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之志。虽然现在国富民强,但是从小 立志依旧必不可少。因为这可以影响一个 人一生的命运。 3、教学注重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 重要贡献。“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 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于不同的人,要 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以小班授课为主。在中国漫长的教育 史上,主要还是小班形式的教学。很明显 的一个现象就是大量的私塾。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古代,只有家境殷 实的人才读书。在现代,由于人口数量增 加,以及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走 进了学校。而且迫于升学的压力,都拼命 往好学校挤,很多学校出现80—100人的 超大班。老师缺乏足够的时间来了解每一 个学生,并且制定一对一的教学计划。因 材施教完全是空谈。近几年部分地区小 班上课已经开始普及,同时国家也在不断 采取措施,平衡各地区师资力量。我们相 信不久的将来,每个老师有可能只有20 —30个学生,到那个时候。因材施教是完 全可以实施起来的。 4、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认为, 教育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诚然,教育 工作也是一种正人的工作,正所谓: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眼里看来, 他的一言一行无疑都是正确的。学生都会 去认真的学习。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每天 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老师的一言一行 都将成为学生所模仿的对象。有人形容老 师是辛勤的园丁,园丁的任务就是修剪和 培育好花朵。

老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好学 生,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5、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有批判意识 “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对书本上 的东西敢于怀疑,勇于批判。要培养学生 用于批判的态度,勇于怀疑的精神,不仅 仅要敢于批评书本,也要敢于批评教师。 对于学到的东西,要不断的去实践,在实 践过程中要不断的去思考。不断的产生 疑问,再想办法解决疑问。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怀疑精神。这在现代教育中是很缺 乏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创新能力的不断下 降。年轻人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想法也是 最多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 的去鼓励学生向书本上和教师教出的观 点提出疑问,提出批判。这样才会不断有 新的知识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 孔子认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 重视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当立 足于严,如发现学生的缺点,必须直接指 出,毫不留情。在批评的同时,孔子也把 爱人的理论放在这里,鼓励学生改正缺 点。当然在这里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 应当有度,教师应当对学生有一种积极的 爱,从而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会使学 生接受。孔子主张教师要“毋意,毋必,毋 固,毋我”,就是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 不能专断,自以为是,要充分发扬民主,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综上所述,孔子的这些教育思想是以 他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的,在一定程度上与 认识过程的某些规律相吻合。让学生学会 认知方法和求得解决的手段,可说是为学 生在今后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继续学习和 提高提供了方法支撑。可惜的是,目前有 很多教师仍未能摆脱只教知识不教方法 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 知识的做法,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致使 一部分学生一旦离开教师就手足无措。因 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注意教给学 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应 该从中受到有益的启发和教育。对学生充 分尊重和信任是激励学生发展的重要力 量。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 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促进 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山西省朔州市农业学校)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18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