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儒学启蒙

:金庸武侠可以成为经典吗?|?

:金庸武侠可以成为经典吗?|?

作为一名当代文学的研究者,我长期从事于网络文学的研究。当代中国的网络文学,这似乎是一个离大众所认知的“文学经典”格外遥远的领域,但网络文学研究界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持续性的话题儒学复兴与当代启蒙网课答案2020,那就是网络文学能否经典化、网络文学中是否能诞生文学经典?类似的问题在20世纪末港台新武侠风靡大陆的年代也曾被提出——金庸武侠可以成为经典吗?这样的问题被反复提出,提示着我们,文学经典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序列,经典作品也并非被束之高阁、与人们的现世生活相隔遥远的古董奇珍。甚至恰恰相反,文学经典——无论诞生于何时——正因其与我们的当下生活息息相关,才成其为经典。

猫腻的网络文学作品《将夜》中有一间书院:金庸武侠可以成为经典吗?|?,书院二层楼众人群像取材于《论语》,夫子是孔子,大师兄是安贫乐道的颜回,二师兄是刚直尚武的子路,小师叔则是一身浩然之气的孟子。相比于教科书里几乎被截取成一堆名言警句的《论语十则》,《将夜》中的书院二层楼反而更得《论语》本味。《论语》是有人情味的,师徒诸人各有性格面目。孔子被困在匡地的时候,颜回掉队后至,孔子对他说:“我还以为你已经死了。”颜回说:“您还在世,我怎么能死?”面对师长儒学复兴与当代启蒙网课答案2020,颜回之语多少显得有点“没大没小”,但恰恰是因为颜回视孔子如父,才会有那种将为孔子养老送终视作自己的责任的理所当然的态度。孔子对颜回的欣赏与爱护亦是溢于言表,《论语》中凡是孔子提到颜回:金庸武侠可以成为经典吗?|?,没有一处不是夸奖。颜回死后,孔子“哭之恸”,曰“天丧予”。孔子与子路的相处就是另外一番模样,子路的“直”既是孔子欣赏的地方,大概也没少让孔子气得牙痒痒。孔子见南子,只有子路敢面露不悦,孔子被逼得赌咒发誓:“我要是做了错事,老天爷都厌弃我!”将《论语》中的孔门师徒首先理解为一群活生生的人,才能够意识到《论语》中的孔子有言,大抵并非在讲什么万世不易的真理,而是对着具体的人、具体的事,言说当时当地的所思所想。所以,或许《论语》对于我们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将那些耳熟能详的“金句”摘录出来,当做金科玉律,而在于回看这样一群生逢乱世又不肯与世沉沦的师徒,如何在政治、文化巨变的时代中思考、行动,求索一条通向理想自我与理想天下的道路。

在《将夜》中,孔门师徒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极为生动的呈现,同时,猫腻毫不吝啬地在他们身上赋予了理想主义的光辉,这种光辉融合了儒家的君子之道与西方的启蒙传统。书院二层楼众人不畏神亦不畏权贵,虽千万人吾往矣,守护充满烟火气的、人本的现世人间。这种来源于《论语》又融合了启蒙价值的儒家式英雄主义,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当代读者。今天的时代固然与孔子的时代千差万别,但也同样是一个文化巨变的时代,是一个人们迫切地需要为自己树立理解世界与构想未来的能力与勇气的时代。在这一意义上,《论语》所记录的孔门诸人的命运与行动仍能给予我们感动与启迪,《论语》仍具有毋庸置疑的当代价值,值得被重读、被唤醒。

做网络文学研究给我的一个启示是,属于当下的文学经典应该是“好看”的。这个“好看”不意味着叙述晓畅、情节精彩、人物丰满,而意味着作品中的内容与它的读者切身相关,读者能够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爱与怕、理想与焦虑,能够与作品所提出的问题共鸣。网络文学是当代作者的创作,其中的优秀之作必然包裹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情感和社会思潮,与时代同频共振,这不难理解,这些作品或许有机会成为未来的文学经典。有趣的是,当我们阅读许多过去的文学经典时,也常常能够感受到它们与我们的切身相关,作品与读者可以达成跨越时代与地域的共鸣。这是因为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包蕴着属于它的诞生年代的饱满信息儒学复兴与当代启蒙网课答案2020,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潜力:它或许具有“超前性”,以文学的逻辑预言了文明的未来;或许具有“永恒性”,能够穿透社会发展的漫长时段,回应某些纵贯文明的重大问题。

今日的科幻文学,仍无法绕过《美丽新世界》所提出的问题;习惯于电子游戏叙事的读者或许才更能理解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叉的花园》中以线性的文学所构想的多线叙事;剧本杀的游戏方式奇妙地回应着《罗生门》的戏剧结构;相比于《祝福》或《故乡》,当下的学生往往对《故事新编》有着更天然的亲切感,它的“后现代”特性在互联网空间中获得广泛共鸣;恰恰是在全球新冠疫情之中,人们更容易理解卡夫卡《城堡》与《审判》中恐怖与荒诞;在消费时代拥有无数种选择却也面临信仰缺失的青年一代不约而同地回到尼采那里寻找答案……媒介之变、文化之变、社会之变,总能让一代读者重新在经典之河的长流中重新打捞出一批作品,它们在新的现实中获得了新的阐释角度,引起新的兴趣与认同。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

:金庸武侠可以成为经典吗?|?

“对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或者在于她能提出迫使你回答的问题,就像底比斯通过斯芬克司之口提问一样。”

文学经典大约也应如是观。经典不在于它获得了多少奖项,被精装校印、摆在图书馆里,而在于今天的读者翻阅它时,仍能得到新鲜的感动与启迪,在于它仍能回答读者的困惑,或者让读者直面无法回避的问题;文学经典的意义,不在于无数专家学者给出权威的分析与阐述,而在于每一次阅读之中,它都能变得更加丰富。

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知人论世,也即回到经典作品诞生的时刻,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但对于阅读而言,或许更重要的反而是在我们自己的时代阅读经典,带着我们自己的经验与困惑投入书页之中,去发现那些真正属于当下的,属于每个读者自身的经典之作。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38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