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儒学启蒙

(每日一题)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

(每日一题)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

又有淀粉来报喜了∽恭喜三寸光阴,李,昭昭,雪悦这几位淀粉们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来看看最近的活动吧~

Hello,各位淀粉晚上好!在开始今天的文章前,我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秦朝是郡县制的首创者吗?

“三教合一”是佛、道、儒合为一体吗?

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了吗?

明代内阁对皇权有约束作用吗?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开始于《马关条约》吗?

人文主义思想是古希腊主流思想吗?

西、葡两国通过殖民掠夺得来的财富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吗?

……

你能准确回答出来上面的这些问题吗?有些答案可能会跟你想的天差地别!本文小历将为大家分享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这些在上学时期有的同学都拿捏不准,更别说在假期了。如果你在看到上面几个问题时,脑袋空空~那你可要好好的把这篇文章阅读下啦!

Ps:篇幅有限,文末有获取完整版的自动回复哦~

1.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诸侯独立性过强限制了权力的集中。分封制下,诸侯爵位世袭,在自已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税等。

(2)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可能会逐渐疏远,诸侯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对其的控制力就会减弱,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2.百家争鸣中也有“共鸣”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派主张虽然各有不同,但也存在共同之处。如各学派都为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治理国家、重整社会秩序的治国方案;具有强烈的托古心态,以古老的传统、先圣先贤的名号,增强本派学说的权威性;主张立君为民、天下为公等。

3.秦朝并不是郡县制的首创者

郡县制广泛推行是在秦朝,但起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郡的位比县低,郡、县之间并无统属关系。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随着边防设郡之地逐渐繁荣,加之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形成。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的朝代。

4.儒学独尊≠儒学独存

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的思想就此消亡。董仲舒新儒学就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某些思想,例如,“君道无为”是对道家学说的借鉴,“德主刑辅”是对法家学说的借鉴,“天人感应”是对阴阳五行家学说的借鉴,等等。唐朝时,道家学说一度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百姓渴望统一,统一为民心所向。(2)各政权的统治者为维系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3)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4)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他们与迁入地的居民通婚,各民族间联系更加密切,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局面,为统一奠定了民族和文化基础。(5)曾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前秦、北魏、北周等。这是走向统一的重要步骤。(6)儒家文化重视大一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倾向于用儒家文化治国,受到大一统意识的影响,形成了文化认同。

6.九品中正制在初创时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1)以“九品”论人才,官吏的任用与升降有了较为客观的标准。(2)改变了东汉后期察举制下士族朋党操纵举荐的旧状,有利于选拔人才。(3)将选官权收归中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7.“三教合一”并非佛、道、儒合为一体

(每日一题)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

“三教合一”并不是说佛、道、儒三教合为一体,而是说三教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借鉴。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早期启蒙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态度,有了新的发展,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8.募兵制的影响是双重的

(1)募兵制下,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助于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2)募兵制下,出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率一支军队,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募兵的军器衣粮由国家供给,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进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税役负担。

9.唐代藩镇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

唐朝中后期,中央势力衰微,藩镇林立,中央无力消除藩镇,但藩镇之间、藩镇内部矛盾重重,并没有强大到对中央形成绝对压制,林立的藩镇和中央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唐王朝在这种现实下,也不断调整对藩镇的政策,如对节度使进行笼络等,其统治也在藩镇林立的情况下延续了上百年。

10.唐朝科举制下世家子弟仍具有入仕优势

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但在唐代,科举制度尚处于初创时期,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早期启蒙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士族仍可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步人仕途。当时“公荐”“通榜”十分流行,且得到国家的认可。在正式考试之前,公卿大臣可以公开推荐举人,这对世家子弟十分有利。

11.宋代商业环境宽松,但重农抑商政策仍是主导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但重农抑商作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12.元代行省制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行省制度源于魏晋的行台制度。金朝已有行省之称,元朝行省制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它的建立巩固了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才转变为常设的地方行政区划,掌管辖内军政要务,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13.明代内阁有一定权力,且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内阁在运作过程中,会对皇权产生一定的约束。明朝后期,很多时候内阁都在履行宰相职权。内阁在诏敕的起草、奏章的票拟批答、诏敕的下发等环节中均发挥着审查约束的作用,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这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1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不是反儒家思想,而是儒家思想的趋时更新。政治上,三大思想家从儒家民本理念出发,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他们主张发展工商业;思想文化上,心学空疏,他们从传统儒学中汲取营养,发扬经世致用的实学。

(每日一题)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

1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粮食不能自给是因为经济结构的变化

江南地区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供应区,但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这是由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减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16.清代主流社会思想仍然是理学

理学在清代处于主流地位,是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封建家族制度、宗法社会制度的支撑,为普通民众所尊奉。纲常学说及教条化的理学已渗人民众生活的各方面。文化教育、道德伦理、风俗礼仪、乡规民约、族谱家祠等都未摆脱理学的印迹。

17.军机处并非只处理军务

最初,军机处不过是西北用兵时筹办军务的临时机构,后来其职责几乎无所不包,如帮助皇帝撰写上谕、处理奏折,审核内阁、翰林院所拟诏旨,议大政、谳大狱,为皇帝准备政事的参考资料早期启蒙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参与科举考试,等等。军机处的职权使它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18.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并非与市场毫无关联

虽然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但其并非与商经济毫无关系,实际上官营手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行业中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虽然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的需要,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19.古代中国的户籍制度不只是服务于赋役征收

古代政府管理户籍主要是为了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但户籍制度不只是服务于赋役征收,还是政府用来控制人口、限制人口迁移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就在这里结束了,小历给在这里放了休息区,看累了的同学们可以休息一下。

休息区

同学A(迷茫):这些东西太容易搞错啦,毕竟老师整天强调着“内阁就是为了加强皇权才设置的”,而且“三教合一”本来就容易望文生义。

同学B:害,学历史可不能一根筋哇。我看你天天拿着《精推笔记》背背背,怎么不见成效?

同学A:你不知道《精推笔记》讲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嘛,哪有这些历史误区?

(每日一题)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

同学B(摇头):你果然是一根筋,定哥是说精推笔记主要背主体部分,可是他真的有“历史误区”,而且每一课都超级详细,就在“定哥说史”部分,你看(指着“定哥说史”)

同学A:啊?我平常都没把它当重点看。

同学B(略表震撼):你以为定哥花那么大的篇幅是搞着玩的?那你至少知道熊猫电台有“定哥说史”吧?最近新来了那么多主播小姐姐,这事儿都惊动不了你?!

小历有话说:“定哥说史”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很多淀粉以为我们的笔记书仅仅是背诵基础知识用的。那你可太小瞧他的价值了!“大事年表”“八股金句”“每一课的整理知识点”,还有“六大专题”,这些固然亮眼,可是真正把这本书发挥到极致的人,不会错过每一个细节,仔细阅读“定哥说史”这一部分,你会发现还有特别多需要强调的大家都会犯的错误,也轻而易举的可以成为选择题的突破口。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部分哦~

(每日一题)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

休息结束,我们继续。

20.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

从地域上看,中国内陆地区自然经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有限。从经济结构上看,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

2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中国传统手工业并非都停滞不前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多数传统手工业日益衰败的同时,部分传统手工业反而出现了新的生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如家庭棉纺织业、印刷业等。还有一些传统手工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以制造铁锅为主的冶坊业受到的影响很小,因为外国企业无法包揽广大中国人民所需的铁制农具和铁制日常用品。一些传统工艺手工业因具有民族特色而得以继续发展,如珐琅业等。一些能适应外国资本主义需的手工业也获得较快发展,如制茶业、丝织业等。

22.洋务运动失败不等于洋务企业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表明,洋务派自强、求富的目标并未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洋务企业的破产。事实上,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原有的洋务企业还有新的发展。

23.“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近代化有推动作用

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学”,打出“自强”和“求富”的口号,这冲击了传统观念,对中国近代的工业、军事、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4.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

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对外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签订后,资本输出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25.辛亥革命推翻的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辛亥革命后,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每日一题)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封建思想在国民意识中依旧根深蒂固。

26.一战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双重影响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纺织、面粉、卷烟、火柴等轻工业发展较快。由于当时中国重工业刚刚起步,大量金属原料和机械设备依赖进口。一战爆发后,西方国家的生产受损,且生产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出口减少,这使中国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金属原料和机械设备进口日益困难,制约了中国本土工业的发

展。

27.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新文化运动中的全盘西化只是部分思想家提倡的,还有一些思想家对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如一些知识分子对儒家论述的“德”持赞成、认可的态度。

28.新中国成立并非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这一时期的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一边倒”不等于放弃独立自主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西方国家外交孤立的一种策略。但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西方国家交往(每日一题)高中历史全阶段的误区总结!,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它的实行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30.“包产到户”在1978年以前就存在

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要注意,“包产到户”不等同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地区也曾尝试“包产到户”。如1956年5月,中共永嘉县委在雄溪乡燎原社开始了“包产到户”试验,在中国首创“包产到户”。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世界史部分在微信公众号 历史老师定哥 后回复“误区之世界史”,即可免费获取完整版哦~

最后,你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记得点赞收藏给自己,想找的时候不迷路哦~

想要【猜题押题】快速提分选历史高考热点,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历史1000题》,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新教材精推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新教材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历史概念】选定哥复习笔记。更多考试复习资料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哦(o'-'o)文案:初级编辑小莹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68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