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儒家智慧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

高校开展生命学与国学经典教育的思考

文/悟文

我在大学任教三十多年,工作非常努力进取,但在一番拼搏取得了教授职称、博士学位、院长职务和省级许多荣誉后,我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有安乐感。在貌似丰富光亮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不安的心,时常会感到空虚、焦虑,仿佛还缺少什么,但又不得而知,迷茫。学生们则更加迷茫,听到他们使用频率最多的词也即“迷茫”。我开始反省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为什么面对学生们的迷茫我却无力解决?我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吗?蓦然惊醒,一身冷汗,否也,我只是在授业而已。道在哪儿?如何传道?我开始寻师问道,苍天不负有心人,2018年春天我幸遇明师,走进生命科学,走进圣学,开启了新的人生。

几年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畅饮甘露,心有所依,阴霾扫除,内在的喜悦无以言表,不觉长叹,若是能早遇明师,早学圣学该多好啊!因此,我发愿努力弥补自己的缺失,传道、解惑。我放弃一些专业授课,开设公选课,探索生命学与国学在高校传授之路,思考分析当代大学生现状问题,以期学生们能少走弯路,心灯早燃,道统相续,圣学薪火相传。

大学生的“空心”之状

我们对普通本科大一、大二(涵盖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42%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交流;46%的学生不知道人生的价值意义;34%的学生认为读书是痛苦的;30%的学生不知道大学学什么;除课本之外,有10.4%的学生全年阅读量是零;86.2%的学生没有读过四书五经。许多学生处于所谓的“空心”状态,即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套用尼采的话就是“空心人”和“碎片化的人”。为了排遣空虚、无聊,一些学生盲目谈恋爱,一些上网打游戏,更有甚者出现心灵异化、扭曲、抑郁、自闭等,最该读书的人不喜欢读书,对国学、家族、家史也缺乏认知。这些现象迫切需要引起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关注,亟待解决。

大学生“空心”之因

不少大学生的精神与家族血脉失联,内在干涸,如断了线的风筝,如无根浮萍,漂泊游荡,心无所定。一些学生连自己的祖父母名字都不知道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对自己的家族渊源、家谱等更是一无所知,如此失去了家族血脉之根。更严重的是,学生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国学经典、文明精神缺乏认知和传承,如此又断掉了民族文化之根。因而他们的内心如沙漠般荒芜干涸,精神世界如灌木丛一样横生竖长,时时感到精神无依怙,无助、空荡和不自信。

人有三大成长需求:第一是生理成长需求,第二是心理成长需求,第三是心灵成长需求。哪一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都会生病。就大学生而言,他们衣食无忧,身体成长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心理需求(如情感需求、人际需求、尊重的需求等)难以随心所愿地被满足,很容易产生自恋、自闭、扭曲、焦虑等心理疾病;更多学生由于不知人有心灵成长需求,而出现了不安全感、无价值感、无意义感、无幸福感、空虚无聊等不良感受,这些不良感受统名曰“终级关怀缺失症”。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

文化传承失序,人心浮躁。一些大学生的“空心”问题,与整个社会浮躁有关。社会浮躁,有其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倾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此,几代人不学经典文化,不知传统礼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根断了,没有了根的社会自然就变得很浮躁。

西学东渐,道统遗失。现代的大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教育重在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人,而忽略了人内在的需求。大学按学科划分院系,按专业组织教学,教师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学生思想动态、日常管理由学生工作专门人员负责,以就业为导向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这基本上是“学统式”的职业教育。学统传承的是人类后天形成的经验知识,它是建立在名词、术语、概念、逻辑之上的文化系统,是一个逻辑思辨的学问,包括文史哲数理化等学科,西方现代科技就是典型的学统文化。其特点是,师生之间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传承,几乎没有心灵的交流和引导,教师授课结束就意味着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习了知识和技能,经过考试拿到学分,师生双方就各自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道统传承生命,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基础上的生命(智慧)传承。道统的基础是尊师重道,学生对老师有尊重和信任;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通过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渐渐地,学生的生命与老师的生命贯通融合,彼此精神融为一体。故道统是人格、思想、格局、境界、生命(智慧)的传承。

在现代大学,道统传承遗失了,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授业和对知识的解惑,传道和对生命的解惑使命缺失了,学生们岂能不“空心”。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

大学生“安心立命”之方

连根养根传统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薪火相传。大学生若要安心立命、心有所依,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根,并深深地扎根。一方面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家族血脉之中,与祖先、圣贤精神相连,祭祀先祖,铭记先祖,以祖先、圣贤为榜样,好好学习成长,将家训、家风世代相传;另一方面,大学生还要把根深植于中华文化(精神血脉)之中。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之精神的基因,心灵的胎记,生命的家园,人生的归宿,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所在和身份认同的标识。一个民族与它的文化之间,是血与肉的关系,是形与影的关系,故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相互间须臾不可离也。〔1〕

与经典相伴,时时熏染。经典出自圣贤,是圣贤证量之体现,是圣贤智慧之再现。中华经典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圣贤精神的传承,中华文化的传承传统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学统传承),更主要、更核心的是精神的传承、心灵的传承、生命的传承。精神传承、心灵传承和生命传承,这是道统传承。

学习和传承经典就是学习和传承圣贤的人格和智慧(生命),走进经典就是走进圣贤的生命(智慧)境界。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国学经典,学习圣学,学习圣贤的做人之道。

开展生命科学教育,就能够满足一个人心灵成长的需求。西方近几年也提出过所谓的“生命科学”概念,但他们所谓的“生命科学”,仍隶属于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等。事实上,生命科学跟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存在着本质的差别。西方所谓的“生命科学”(如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仍然将所研究的对象始终视作一个外在的对象,视作一个静态的、自然界的客体之物。而真正的生命科学所探索的是作为主体存在的意识内涵,研究的对象是拥有超越、反省、觉照、自在又自足,以及拥有极高能动性(即创造性)的主体存在(或曰存在主体)。故我们所言之生命科学,是源自于东方传统文化中大量的对生命内涵的深刻洞见与丰富实践所凝聚的智慧结晶与文明成果;故我们所言之生命科学,是以东方文化中对“生命”一词的定义为根据的。我们所讲的生命科学,是作为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并列的第三大类科学体系。我们所讲的生命科学是一门以探索人(同时也包括一切生物在内)的身心结构和存在属性,以及通过相应的实践而达到全面解放(即获得终极开悟和彻底地实现其内在自由)的科学,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审美观、宇宙观和生命观等生命哲学体系,以及生命医学、生命潜能学、养生学、生命美学、生命教育学、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体系与科学群。〔2〕

目前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生命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学习生命科学能够开启人本有的先验智慧。“先验智慧”是人与生俱来的智慧,不同的经典对此有不同的叫法,《大学》称之为“明德”,《论语》称之为“仁”,《道德经》称之为“道”,在《孟子》和《传习录》称之为“良知”等。先验智慧是人人本具的智慧,圣人因为彰显了先验智慧才成为圣人,而普通人的先验智慧是隐含状态,通过学习经典和修养身心就可以像炼金一样彰显它。圆满彰显了先验智慧就实现了人的内解放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也即满足了人之心理成长和心灵成长之需求,带给人喜悦与安定。(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代表的)经验智慧与(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先验智慧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于人而言二者缺一不可。现代社会重视(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代表的)经验智慧教育,忽视了(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先验智慧教育,才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的“空心”之状。为了有效改善大学生现状,提振其精气神,开展生命科学教育不可或缺。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

有益的尝试

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身心成长,我们尝试着在高校开设了《大学生修身礼仪》和《国学智慧》公选课,累计有一千多名学生选修。学习内容主要是国学经典和生命科学,首选《大学》。大学生如久旱逢甘霖,学习非常积极传统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他们成立了国学读书会,在认真阅读《大学》原著时,同时学习生命科学系列著作之《〈大学〉广义》,观看新国学经典视频课“东学西渐之《大学》”。大学生通过学习,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了自律性,能够做到每天线上读书打卡。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圣学,开启新的人生

经过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践行,学生们的身心发生了显著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内向自闭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怯懦的学生能够站在讲台上自信地侃侃而谈……不少学生在分享中说:“我知道了什么是大人(圣人),知道了如何成为大人(圣人),明白了我此生的价值和使命,懂得了经验智慧和先验智慧对人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有学生说:“通过学习,我找到了人生方向,消除了心中的迷茫。”有学生说:“‘富润屋’‘德润身’,我要努力彰显自己的德性,清楚自己的家庭与社会角色,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让人生幸福圆满。”

这虽然只是我们的一个初步探索,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大学开展生命科学和国学经典教育是医治大学生“空心”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期盼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共同推进生命科学走入校园,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注:

〔1〕参见潘麟:《〈大学〉广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第261页。

〔2〕参见潘麟:《以心传心》,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第213—214页。

近期全国课程资讯

关注“东方生命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的“新国学”——“阳明心要公益课”中查询全国各地的阳明心要公益课。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要全国课程信息

欢迎就近参加,欢迎推荐朋友参加!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31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