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儒家哲学

儒家人生哲学: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

儒家人生哲学: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主要受到儒、释、道三家影响,而以儒家人生哲学影响最大。儒家人生哲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恪守仁义的道德原则儒家的处世哲学,推崇中庸之道的处世方法,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强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封建社会,它为中国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提供了现实路径。仁义为本的道德原则人何以为人?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这是任何一种人生哲学都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儒家人生哲学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道德。道德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而道德的根本在于仁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子张向孔子问什么是“仁”时,孔子说:“能行五行者于天下为仁矣。”[1]p183所谓“五行”,即“恭、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p183勇、恭、宽、信、敏、惠等德目,其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p2孝悌是仁的基础。而孟子把“仁义”当做一个人安身立命之荀子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3]p134把人具有“义”的道德理性看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

在回答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3]p134而牛马却为人所用的问题时,荀以能行,曰以义”。[3]p134人的本质在于“群分”,而“群分”的基础是因为有“义”的道德规范。但“群”与“分”不同:群者,合群互助也;分者,划分等级层次也。后来董仲舒把“仁义”的内涵扩充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之中,成为中国伦理道德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这些都表明儒家把“仁义”看成是道德总纲,而其他道德规范都是由“仁义”衍生。从本质上来说,“仁义”是儒家圣贤观念的现实化和伦理化。对个人而言,仁义道德极为重要,它们根本上确立了儒家对生命的态度,涵盖做人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无论性善还是性恶,通过教化之后,具备有仁义道德的人,才会把自己心中的道德善性向外扩展,推己及人,做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p65儒家人生哲学及其现代反思(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南宁邮编:)要:儒家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仁义为本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处世方法;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儒家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儒家人生哲学进行梳理反思儒家的处世哲学,挖掘其现代价值,摒弃其思想糟粕,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大的意义。关键词:儒家人生哲学仁义中庸之道理想人格自强不息反思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11)01-0052-04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NO.1,2011(.111)在与他人交往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p16互理解,相互尊重,在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将心比心,宽容忍让,以此来消除世利纷争的烦恼,最终“行义以达其道”。[]p177对于君王而言儒家的处世哲学,要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王道,只需带头实行“仁义”就可以了。因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2]p13可见君王是否具有仁义德性对一个国家稳定最为关键,孔子也认为“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p37一个具有仁义之德的君主,施行仁义之治,那么“一正君而国定矣”,[]p13国家自然安稳,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自然而然的能够实现。儒家认为一个人一旦具备仁义的德性,就可以做到“仁者不忧”。即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困苦,可以做到不忧愁、不困惑。他们恪守仁义为本的道德原则,光明磊落的做事、问心无愧的做人。

甚至为了践仁行义,不惜“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1]p13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p05儒家强调作为生命个体必须修善自己的道德,“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实质就要求人潜修道德的根本———仁义,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始至终的恪守,始终做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p3中庸之道的处世之法人生在世,如何生存处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儒家推崇中庸之道的处世方法。子程子曰: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它要求不偏不倚,拿捏精准,恰到好处,使内在要求在现有的外在环境与条件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它追求中常之道,与时偕行,通权达变,内外协调,天人合一,保持平衡,而不走极端,防止因为急于冒进或拘谨退缩出现的过失,始终保持在无过无不及的理想状态。儒家认为为人处世,要明白“近之则不逊,远[]p4的情况,因此要保持恰当的距离,给自己和他人留下一定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际关系的最佳状态。要学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p59并能折中致和,“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以此来充实自己内心的道德精神世界,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p434同时,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把握事物的度,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引起质变,过而不及。即使是才华横溢也不可锋芒太露,否则就会招致人的嫉妒甚至暗算。魏晋时期的杨修之死儒家人生哲学: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红楼梦》里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的悲惨下场,他们的悲剧人生从反面衬托了儒家中庸之道的精妙。儒家这种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根据矛盾变化,辩证权衡,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的中庸之道处世方法,连孔子都认为“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能够准确把握并合理运用中庸之道是非常困难。这也说明儒家人生哲学蕴含玄妙、深邃、睿智的人生哲理。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人的一生要做怎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人生的理想境界或理想人格?儒家把理想人格分为士、君、圣三个层级,儒家认为士的标准是最低层次,而“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p73圣人的境界难以达到,唯有君子标准可以去追寻,由此“君子”是儒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看来,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有以下品质。第一,节欲尚志,心怀天下。

儒家认为个人必须节制自己的物质欲望,它既反对“以满足生理本能需要,无限度地追求个人物质生活享乐为人生目的的纵欲主义;也反对那种完全无视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否定人的物质利益,以追求虚幻的来世幸福为目的的绝对禁欲主义人生观。”同时,君子志存高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p95并把这种崇高的志向转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当仁不让,敢于担当,“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p8承担起平治天下的责任。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体现在“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中,关注人民的福祉,表现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行为上。无论 何时何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p434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们人生的社会责任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p434-435他们人生的社会理想就是“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p12 第二,不忧不惧,安贫乐道。他们不关注自己 的私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 [1]p38不被物质利益所左右,不计较个人的荣 辱得失,追求内心的快乐,精神的充实,乐以忘忧。

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p70-71 颜回“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1]p59总之“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 [1]p168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p105 达到“仁者 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p155 的境界。 第三,勤奋好学,格物致知。儒家认为人生是 非常短暂的,要抓住短暂的时光,去建功立业,实 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学习对一个人的成功 与成才非常重要,“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 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 [1]p184所以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 把读书学习看成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真理的唯 一途径,通过学习诗、书、礼、数、射、御等科目,学 思结合,知行合一,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提高自 己的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可以“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p1 通过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做到“文质彬彬”,然后在从政时,“志 [1]p67最终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践道笃行,反求诸己。

儒家把人生道德 化,把人生所有的问题归结为道德问题,强调道德 至上,通过反求诸己、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谦虚谨 慎、正心意诚、慎独克己的方法,坚持自我教育、自 我监督、自我约束,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自我,最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在现实生活 中,重视道德践履,自觉、自愿、自发的用内在的道 德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一切。人如果具有很 高的道德修养,那么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实践中能 够转化为巨大的道德能力,并在实现人生价值中 起决定作用。 君子是儒家追求的崇高理想人格,是人生追 求的道德情操和完美境界,具有这种理想人格的 人,拥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他们通过追求社会整体价值,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以无限的精神价值作为有限的肉体生命 的载体,实现人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名垂 青史,永存世间。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的一生应该怎么样度过,是看破红尘、遁入 空门,还是修己安人、济世救民?是放浪形骸、及时 行乐,还是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是清心寡欲、隐逸 山林,还是建功立业、积极入世?显然儒家都是选 择后者。这说明儒家具有脚踏实地、力戒空谈的实 干精神,它既不逃避在世俗世界之外,也不隐匿于 心灵世界之中,而是敢于正视现实世界,珍视生命 短暂的历程,肯定生命重大的意义,追求生命永恒 的价值,主张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来面对人生。

第一,对人的主体性的充分肯定。儒家自强不 息的奋斗精神源于他们对人的主体性认识,人是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体,“万物皆备于我矣” [2]p234 表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认为人最为天下 贵,作为万物之灵、宇宙之精华的人,具有自由意 志、理性思维与是非判断能力,能够主宰自己的命 运。通读儒家的经典,都能感受到儒家对人的能动 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充分肯定,即使在生产力 不发达的古代社会,面对变化无常、频频发难 的大自然,儒家坚信人定胜天,主张“制天命而用 [3]p303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 役使万物。 第二,愈挫愈勇,奋发图强。儒家认为,人的一 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面对人生道路上的 各种艰难困苦,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 心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敢于同困难做斗 争,正所谓“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6]p272 要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的精神,克服人生道路各种艰难险阻。要以“不用 扬鞭自奋蹄”的紧迫感,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奋 第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儒家认为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 男。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p231 应该把 克服困难的过程当做磨练自己的机会,以圣贤为 榜样,“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 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 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 之所为作也”。[6]p167 不怕挫折打击,不怨天尤人, 在身处人生逆境时,更要激发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就一番伟业。 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历练,人生才能从容淡 定、坚毅顽强,更加充实精彩。集立德、立言、立功 “三不朽”于一身的曾国藩“屡败屡战”的故事;一 代伟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诗句, 深刻体现儒家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这种奋斗精 神是构成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自强不 息的民族精神的脊梁,它使得中华民族虽历经劫 难,仍生生不息,屹立不倒。它是激励中华儿女不 断前进、开拓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 动力源泉。 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反思首先,肯定儒家人生哲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儒 家强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与我们今天提出的加强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内在的 契合性。

这说明儒家人生哲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它合理的内核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辉,具有永恒 与普遍的意义,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 极导向作用。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坚持道德原则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一个有道德、讲诚 信、负责任、行道义的人,会不断加强个人品德的 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世界,向往和追求真、善、 美,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并 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热衷名利儒家人生哲学: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不迷恋 金钱,不贪图享乐。他们会脚踏实地的工作,心安 理得的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做出自己的 贡献,创造自我的价值。同时儒家人生哲学告诉我 们,儒家所推崇的中庸之道是一种充分体现辩证思 维、矛盾思想的方法论。现代人应该对它进行正确 的解读,不能把它和折中主义、调和论相等同,并能 合理的运用。这就要求现代人不能做明哲保身、没 有立场、缺乏原则的“好好先生”,而是追求儒家理 想人格的君子,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身处顺境 时,则要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戒骄戒躁;在处 于逆境时,更需发愤图强,始终迎难而上,努力拼 搏。无论人生处于何种境况,都要保持开拓进取、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彰显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其次,正视儒家人生哲学的思想局限性。我们 尤其要批判儒家把人生道德化、伦理化的思想。人 具有七情六欲,人的一生也应该丰富多彩,道德并 不能够完全解决人生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对道德 精神价值的追求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道德修 身对实现人生价值也不起决定作用。过多苛责自 己的内心,过分强调道德的力量,当人生的美好理 想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产生激烈碰撞时,人有时会 感受到伦理道德的苍白无力,进而内心焦灼,产生 迷茫困惑,在痛苦煎熬中,使得身心疲惫。人是社 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有机统一,在强调人内在的 道德精神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人外在的物质需求, 成功、幸福、完美的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充实和外 在的丰富,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总之,儒家的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 成和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之进 行辩证的分析,既要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也要批 判摒弃其思想糟粕,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论语译注[M].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孟子译注[M].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3]蒋南华.荀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2008. [4]王媛,徐阳鸿.大学中庸译注[M].广州: 广州出版社,2001.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78. [6]李梦生,史良昭.古文观止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李斌.儒家的人生哲学与理想人格[J].宁 夏大学学报,2004(6). [8]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320. 作者简介: 梁文宏(1986-),男,壮族,广西隆安人,广西 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2009 级研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39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