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儒家哲学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我们都知道,儒家并不是一直兴盛的,而是有盛有衰。

近的,便是从五四到现在一百年,是儒家最被批判的百年,是第二次低谷。

远的,自西晋八王之乱后,南北分治三百年,一直到北宋共计600年,这是儒家第一次的低谷期。

一门学说能够延续2500年而不倒,能从600年的低谷中再次走向兴盛,从近代100年的批判中再次回归。没有因分裂而消亡,也没有因自我批判而扼杀。这里面的深层次原理,绝不简单。

驳:这种说法太过简单化。南北朝时,道家在南朝处于统治地位,类似于汉代儒家的地位,怎不见道家一直统治至今?儒家能再次走到统治学说地位,道家为何不能?所以,这其实跟汉武帝独尊儒术没有关系。

驳:没有比法家更尊君的了。法家尊君,法律依附于皇权,皇帝便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反而儒家从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历代都在试图制衡皇权,这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

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便是以上天来制衡皇帝,这一点在此后历朝历代很有用;如明朝内阁的“封驳”制度,便是以内阁的“封驳”之权制衡君权。

由此可知,跟儒家尊君也没关系,其实只跟儒家自身的特性有关。

下面我将从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来进行简要阐述: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一、古代遗产的继承者

这一点没有谁能比得过儒家的“五经”。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儒家的“儒”字其实最早不限于后来的专指儒家,含义要更广一些。但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用来定义儒家后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儒”便成了特指儒家。

司马谈在他的“论六家要旨”中,第一次给先秦六大学派进行了定名分类: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接着便是刘向的儿子刘歆在他的《七略》中,给所有诸子百家分类,并系统地追溯了各家的起源。

儒、墨、法、道、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这便是后世说的十家。但刘歆认为十家中只有九家可观,认为“小说家”出自于街头巷尾,道听途说,上不得台面。这便是后来的“九流十家”的说法。

因为我们要追溯诸子百家的起源,明晰到底是谁继承了夏商周三代的遗产。

我们知道百家之学都起源于周朝王官之学。平王东迁后,王室丧失权力,官吏丧失职位,流落各地,于是纷纷以私人身份教授自己的专门知识。

儒家就是起源于司徒之官。他们有的学诗,有的学典章制度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有的学周礼,有的学音乐等等。到孔子时,便将所有的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是便有了“六经”。

注意:这里是“六经”,当时的《易经》地位其实远不如其他“五经”中国哲学体系中原始儒家的学派特征,孟子、荀子学说中就几乎很少提到《易经》。只是到汉代时,《乐经》失传,而《易经》地位也远超先秦,到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时,便形成了我们后世一直流传的“五经”。

所以,“五经”代表的是夏、商、周三代传承下来的整个华夏文明。

说白了,“五经”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华,是属于全体人所共有的,并不只是儒家的经典。只是因为孔子将其整理、编修并传授,而其他各家又多摒弃,于是便成了儒家专属的经典。而其实《论语》《孟子》《荀子》等才是儒家作为一个学派自己的学说。

至于其他诸子百家,同样源于王官之学,学问自然都发端于三代的“五经”。他们只是有所扬弃,各自继承发扬了自家的一派,又如何能类比整体的“五经”呢。

例如: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申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等,它们类同于孔孟荀的《论语》《孟子》《荀子》,是属于从“五经”中分支出来,或肯定或否定,并阐发出新意的新学问,都代表不了文明的源头。

也因此中国哲学体系中原始儒家的学派特征,拥有“五经”的儒家,从一开始便代表了传统文化的正统。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二、上下沟通的纽带

在孔子之前,还从来没有过不农、不工、不商、不仕的人。你一出生,就只有这四类可选。

而孔子开创了以职业讲学为生,而他讲学的目的是在于把学生培养成能为国家服务的人,而不是培养出某一家一派的专家学者。所以他不仅有教无类,而且教的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

例如:子路“可使治赋”,冉有“可使为宰”,公西华“可使与宾客言”,都能给大国做具体事务。其他的还有德行的颜回,文学的子游、子夏等。

正因为孔子开启了办私学的潮流,后来各家相继而起,于是便产生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士”的阶层。这便是后来文人官僚阶层的雏形。

这个阶层大多是平民子弟,他们通过学习知识进入国家体制做官做事。

从汉宣帝开始,“士”的阶层便在政府体制重壮大,到东汉时,官僚阶层已经全是“士人”。因为他们对知识的垄断,实质上形成了对官位的垄断,于是便有了世族门阀。

而到北宋儒学再兴时,士人阶层已经成为最强的一个阶层。

农民阶层,人数虽多,但没有地位;皇族虽有地位,但只有一家,人太少。最重要的是,宋代的天下不是一兵一卒打下来的,而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中国哲学体系中原始儒家的学派特征,他需要笼络“士人”来稳固皇权,使天下安定。

儒家学说啊。

统治者高高竖起孔子的大旗,投其所好,用儒家学说来笼络“士人”阶层,后来甚至还封了孔子后代为“衍圣公”,世袭罔替。其后元、明、清朝代更迭,都没有影响到“衍圣公”的传承,就是因为历代皇权笼络士人的必然。

而“士人”阶层呢,他们本身便是孔子开创了一个阶层,学习儒家学说完全没心理负担。而且还能进入体制做官,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民间私学大盛,最著名的就是“四大书院”。

于是上、下沟通,儒家便成了两端的文化纽带。

纵观历史,只要是大一统朝代,要想国家安定,就必须要用这条纽带,不仅沟通上下,也同时是上下制衡,否则必然面临动荡。

如唐代没有用,在盛唐之时发生“安史之乱”,就是因为武人割据,华夷杂居,而朝廷的思想中没有制衡的原因,这在其他所有大一统王朝中都没有出现过。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三、温和包容

儒家的包容,是其他各家所没有的。

诸子百家主要的有十家,而可观的只有九家。但真正涉及到治国思想的只有七家:儒、墨、法、道、阴阳、名、杂。

墨家“兼爱”“尚同”,它不适用于古代阶级等差的中央集权制社会。它反而有点类似于西方近代哲学,进行科学研究,崇尚平等兼爱(当然西方只是喊口号而已),还有信奉“天鬼”,有一点宗家化。

而中国的文化一直是世俗的,反对宗教进入政治。所以,其后两千年墨学几乎断绝,一直到清末民国受西方影响,墨学才再次兴起。

法家太刚,秦朝灭亡已经得到了证明。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道家“趋利避害”,是一种隐士哲学。所以只在汉初采用“无为”的理念,其后大一统王朝便不采用其作为主导思想。值得一说的是,每逢战乱分裂,道家都会兴起。

阴阳家合并入儒家,成为宋代理学的宇宙发生论。

名家“正名”,崇尚逻辑思维。与墨家类似,逻辑思维是西方哲学的基础方法论,反而我们哲学偏重直观科学与道德,而不重逻辑,所以名家衰亡。

杂家则推崇“禅让”,除了吕不韦,统治者谁会用这个。

所以综上,先秦最著名的七家,墨、名因不契合而衰亡,道家是出世之学,阴阳家被儒家合并了,法家太过刚硬、杂家遗弃。

只有儒家契合了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同时因为儒家的包容,它不会制各家学说于死命,别家也自然不会产生激烈反弹,所以大家都在儒家的招牌下敷衍维持。

比如,汉末时,“庄学”非常流行,而在南北朝时“新道家”又极为兴盛。可见即便汉代独尊儒术,道家依然活的很好。

宋元明清时,儒家理学最盛,而道家依然活得有滋有味,道教在明朝还成为了国教。

此外,法家也有它的生存之道。我们一直说的“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就是法家藏在儒家的“表”下面存活。

阴阳家则直接进入儒家体系为生,成为其一部分。

由此可见,儒家的包容,这是其他各家所不具备的。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南怀瑾老师:儒家文化的四个特点,你知道吗?

四、学习能力

这是儒家特有的能力,儒家最善于吸收学习别家的长处。

孔子就经常说“学而不思则罔”,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说要“劝学”。

儒家从一开始就在敦促士人学习。

特别是宋代科举制成熟,学习儒家学说与考试相互作用。儒家的学习作用于考试,而考试也反作用于学习。所以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学习和考试能力超强。

儒家也是通过学习,才走出了600年的低谷。

比如,宋代新儒家的理学,就是通过学习,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说给吸收了,成就了自己的宇宙发生论。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更是博采儒、释、道三家之大成。

学习能力早就刻入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中,成为了我们的天赋能力。

所以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能四十年便学会并学好了西方的科学知识体系。

无论多么丰富灿烂的文化,都有过时的时候。

唯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才能让你不断更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

回顾看

上一篇:都说孔子是“至圣先师”,那么孔子最突出的贡献又知道多少?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38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