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诸子百家 > 兵家思想

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2005-02-03

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2005-02-03

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 2005-02-03 23:29:18 兵家分明都是治国的道理啊,我们的祖先怎么会忽略了呢?为什么把孔子奉为万世 师表?要是 历代统治者都把孙子兵法作为治国典籍,只怕中国早就统一世界了,就不说别的, 单单是这一 条‘智、信、仁、勇、严’,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做人的标准中国人又怎么会变成今 天这幅德行 现在中国的思想一直在弱势,其实兵家思想很好,可以仔细研究,主要由于他藐视君主权威(将 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讲究利益分配上下一致(吴起:同甘共苦,无往不利),没有对 君主的忠诚 (知识物者为俊杰),要争取民众,结果被封建君主放弃。 吴国以兵家治国,一举灭楚,开小国灭大国的先河,兵家治国厉害。然而,兵家不 是军国主意 ,司马子说的很清楚,好战必亡,忘武必危;说的就是吴国四处开战,结果亡国。 孙武这个老 狐狸,发现吴国已经远离兵家,就赶紧跑回家开孙子兵法学校去了。 我的资料还不充分,希望大家来讨论 兵家上五度 前五个可以看成总指导思想,后面5个是实现时的手段。 利:就是利益,一部孙子,上面的利字多的很。兵家的利益其实不是商人眼中的利 益,是复杂 的利益阵,有很多利益组成,兵家要审时度势,舍弃小利,求得大利。

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2005-02-03

以兵家思想来看文天祥: 在文天祥那个时候,南宋已事不可为,这一点必须承认,兵家作分析的时候客观是 极重要的一 条标准,那么文天祥的宁死不降有哪些利弊呢?中国被蒙古人占领之后,我们汉人 的利益蒙受 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人分四等所以还要一直损失下去,可是只要我们不是真心 屈服了我们 就还有机会把这些利益夺回来,而文天祥的宁死不降恰恰激励了这种精神,最后实 现了我们民 族的大利,兵家言利只有大小之分没有高低之别,也就是说公利不一定就高过私利, 像这种为 了其他人的大利放弃个人的小利的人我称其为高尚,为了其他人的小利而放弃自己 的大利的人 我称其为愚蠢 以兵家思想来看吴三桂 从后人的眼光来看满清入主中原的确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满人不论是早 期的开疆拓 土的欲望还是晚期对关外的控制力都比汉人要强,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最后一个王朝 是汉人政权 的话是保不住那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一点我承认,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满人入关打 断了中国的 资本主义进程才使得中国近代积弱,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一厢情愿,毕竟除了欧洲 还没有哪个 地方是独立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更何况自明以来中国一直以保守著称。但是是不是 因此吴三桂 就可以翻案了呢兵家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不是,为什么?兵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因素是不可以列入计算的, 运气就是 其中之一,投降作为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被人接受除了因为其要牺牲巨大的利益 以外,还有 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投降实际上是一场赌博,而且胜率完全无法确定,有投降 成功的例子 ,比如说勾践,但也有失败的例子比如说章邯,但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命运都不在 你手中了, 我曾经说过‘用错误的方法打了胜仗比打了败仗还糟糕’,如果因为一次运气好投 降以后反而 落了好处就把汉奸当英雄看待,从此投降主义盛行,那这个民族就真的里灭亡不远 了。

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2005-02-03

所以从 兵家的观点来看吴三桂还是汉奸。 姜子牙是信史最早的兵家 孙子云:将有五德,智、信、仁、勇、严也,凡为将者,以智为先。吕公辅佐 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创周天下八百年之基业,入则相,出则将,又有《六韬》 六十篇传世,以智而论,后世无出其右者,单是这一点,便足以为武圣。而且 他五德皆备,不负文王之托,辅武王成大业,堪称为‘信’;以有道伐无道, 救民于水火,堪称为‘仁’;亲率六军,冒敌矢石,自可当‘勇’;至于‘严’ 字,《尚书》有《牧誓》篇,虽出于武王之口,然当时军令,皆出于吕太公, 亦不能瞒了他的功劳。 当年文王问治道于太公,太公回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 人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就是所谓的上溢而 下漏’,太公到了齐国后,精简礼仪,重视工商兵家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以利字言仁义. 从姜子牙治国上面看,我们兵家治国注重普通人的利益兵家学派的思想核心是,在兵家看来,人本来 是没有善恶的;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利益,才有了善恶,所以以 合适的做法。利益不应该只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次要的、补充性的因素 ,而应该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失去利益维系和推动作用的、被强权或法 律维系的、由人 的道德推动的人类社会是无法消除不断涌现的问题和矛盾的。

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2005-02-03

利益阵上的利益那么多,怎么才能分的出大小,所以兵家提出要有度,就是评 价利益大小的标 准。首先做事情一定是有利可图的,可以增加利益阵上的某一项; 然后看是否符合天下大势,顺应时势,在兵家看来,即不是时势造英雄,也不 是英雄造时势, 而是早有准备的人借着大势脱颖而出,兵家讲究借助而不是等待待运气,冒险 而不是涉险。 再看是否有大义名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名分要考虑好。 刑法就是看现有的规律中对你做的事情有什么奖惩,你要获得利益阵上的一个 利益,可能会受 到什么刑罚,损失什么利益;也要考虑得到什么法度规定的奖赏,附带增加了 什么利益。 最后总结一下,看评价的结果是什么;就可以决断了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2005-02-03,兵家的谋定而后动,就 是如此。 举简单的例子,有一笔钱,去贩鸦片还是开网站;兵家会这样分析,贩鸦片赚 的钱多,但是现 在没有英国帮你打鸦片战争了,名声也不好听,国内外都会罚没你家产,还会 网站国家会抽你税,对有科技含量的国家有资金扶住。这样比较起来,贩鸦片是涉险,做网站 是小利,就可以选择一个了。 历史上最接近兵家理想的一次是刘秀时期,我们通过观察这段历史可以理解兵家对下克上, 臣代主,以及叛乱的认识;兵家认为合理的政府组织应该是怎样的。

(另外几个时期是李世 民时期,朱隶时期,当代邓成祖)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 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允冠百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庙号世祖,溢号光武帝 的刘秀名气显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几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国之君。但在作为方面丝毫不逊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王莽篡汉后,他和哥哥刘縯在家乡组织舂陵军,欲恢复刘氏统治。兄弟两人加入了更始政权。刘秀在昆阳以 少胜多打败了王莽的四十余万大军。刘縯因为功高震主,被更始帝杀害。善于韬晦的刘秀亲 自向更始皇帝请罪,平息了这次危机。在消灭王莽后,刘秀自请出定河北,借机脱离了更始。 刘秀在河北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在建武元年,30 岁时称帝,采用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 用13 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王朝。建国后,又轻徭薄赋,解放奴裨,恢复经济, 发展生产。又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历史上的皇帝中,汉高心黑,魏武残忍,唐宗好色,宋祖贪杯,明祖嗜杀。而光武身上 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特色东西。 一说开国皇帝,大家就想到杀功臣,刘秀封了28 云台,都是善终,最差的是马援,领军在 外死在越南,都比当代毛高祖的功臣好多了。

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2005-02-03

为什么说刘秀当时的做法接近兵家,首先刘秀本人是兵家。 其次,当时的治国采用武将,36 个是刘秀亲戚,有云台的功绩,没有称号),72功臣, 封候过百,满朝的决策者都是兵家。 怎么说刘秀是兵家呢,看具备兵家五德智、信、仁、勇、严;有大智慧,不聪明早被杀掉了, 刘秀曾经是太学学生,了解了新朝的情况以后认为新朝不能持久,回家种田,等待时机出山, 是大智慧;讲信誉,昆阳被围,他突围带回来3000 援军,手下柴太保说,人太少,解不了 围,刘秀认为要讲信誉,坚决回去解围。 仁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看他杀了那个功臣没有?没有。另外还有很多小事,有次汉兵小 败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 元以手捴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单车定河北,大智大勇;3000 军马解昆阳之围,带头冲锋,怎一个猛字了得。 说到严,刘秀的军队纪律很好,同时期的无法比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的王朝只有后汉没有出现过瓶颈时期,其他王朝在开国皇帝后 总会遇到外戚或者权臣或者接班人不好带来的问题,搞的不好就象秦隋一样完蛋了。 下面我们慢慢分析兵家治国的制衡。 “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

老子曾 经说过“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的内涵用一般的语言是难以表述清 楚的。因此,这个“道”字,对外国人来说是非常难翻译的。许多外国的《孙 子兵法》译著,将“道”注音译为“tao”,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译法,虽 然尊重了原义,但语言障碍没有排除,外国人还是无法理解其中深刻的涵义。 根据中国古人对“道”的解释,它不仅内涵深刻,而且还包括有多种意思。 “道”是万物之本,这是属于哲学本体论方面的一个含义,即“道”是构成万 物并决定万物变化的最本原的东西。正如中国古人所说:“夫道者,无为之理体, 玄妙之本宗,自然之母,虚无之祖。高乎盖天,深乎包地。与天地为元,与万 物为本。”从哲学本体论方面来看,“道”体现在一个“大”字上,它具有无 所不包、无边无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无限性。如果从战略上理解这个“大” 字,就是一种高远的战略意境,就是一种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战略胸怀。“道” 是一种恒常不变的东西。“道”就是“道”,它不为其他因素所左右,不为任 何条件所制约。它自身不变,却引发周围一切事物的变化,并且决定周围一切 事物变化的形态和方向。按照现代哲学理论来理解兵家思想简介(泣血请求讨论)2005-02-03,“道”就是一种以不变致 万变的“绝对的存在”。

对战略来说,理解“道”的这层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道”,战略才能够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高深境界。“道”作 为万物之本,是一种“无”,是一种无形、无声、无臭的存在物。它不具有万 物所具有的任一特性,却能产生万物所有的特性;它不会有万物任一固定的形 态,却能产生万物所有的形态。老子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 子四十章》)真正的“无形”体现在“有形”之中,它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一种 不固定、无常形的客观存在。这就是老子所讲的“道法自然”。“道”的存在, 是自然而然的自在。这就是说,在刻意寻求“无”的意境中,不能得“道”, 只有在顺其自然的和谐意境中,才能得“道”。讲到本体,人们常用“一”来 作形象的描述。现代哲学概念中也有“本一”的说法。同样,中国许多古人用 “一”来解释“道”的涵义。就战略而言,知一者,无一不知,不知一者,无 一能知。正如中国古代哲学家程颐所说:“天下之理一也,余虽殊而其归则同, 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明白 “道生一”的道理,就是要着眼事物最本原的“道”,善于捕捉事物的最本质 的东西,善于从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出发,对周围复杂的现象进行缜密的符合逻 辑的思考。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领会老子说过的一句话,即“‘道’ 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无为”讲的是“道”不专为,而 “无不为”讲的是“道”无所不为。只有把握“道”,把握事物本质,才能够 关照到事物的方方面面,才能够“无不为”。但是,这种关照,又不是事无巨 细,又不是直接具体,这叫做“无为”。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zhuzibaijia/40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