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诸子百家 > 兵家思想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古籍守护人#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孙子兵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在汉朝,无论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还是各位文学家、史学家的倾心创作,都为《孙子兵法》在后来的传播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孙子兵法》也作用于汉朝的文学领域。从它的内容来看,《孙子兵法》也蕴含了一种蓬勃的军事文化精神。

一、《孙子兵法》为何盛行于汉朝?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军事学理论著作,它的作用在汉朝的军事方面,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大。就是因为汉朝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战争的阶段,而领兵打仗的将士们都要学习兵法和思想。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这个时候,《孙子兵法》就是一部人尽皆知的书籍。因此,为了适应当时战争打仗期间文化书籍的应用环境,很多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开始整理兵学方面有关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在汉代分布十分广泛,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学应用环境有关。

1.汉朝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孙子兵法》的分布影响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在汉朝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因为汉朝从上到下,从统治者到打仗的士兵,都在推崇《孙子兵法》这本书。

《后汉书》曾经这样记载,“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这里所说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中原的士兵杀气腾腾汉朝的兵家管理思想,驱除鞑虏,士气大振。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一名爱将,汉武帝就非常推荐霍去病学习《孙子兵法》,并想要尝试教他学习这本书的内容。

除了统治者对《孙子兵法》这本书非常的推崇以外,在汉朝的朝堂之上,一些不会武的文臣也对这本书有着极大的研究兴趣。《史记》中曾经说道,“主父偃劝汉武帝,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主父偃是当时的朝廷重臣,他虽然不会武功,也不会领兵打仗,但是他用来上谏汉武帝的文字是引用了《孙子兵法》的。

另外,许多汉代的文学家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过《孙子兵法》的具体内容。他们对于《孙子兵法》在汉朝传播甚广的局面,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2.汉代关于《孙子兵法》的典籍整理

在汉朝汉朝的兵家管理思想,除了自上而下的不同阶级的人们对于《孙子兵法》的推崇之外,《孙子兵法》这本书能够在汉朝有非常广的范围的传播,也和当时的书籍整理的政策有关系。

在一开始《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不对外宣传的。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原,命令他的亲信张良和韩信修订兵书,根据史料记载,“序次兵法,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兵书在那个时期,还属于非常宝贵的资源,只有皇帝的亲信和爱将能够看得见。在他们修订整理完《孙子兵法》之后,一律都收录到了皇家的书房里,不允许外人看到。

后来汉朝的统治渐渐稳固,文化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发展。汉武帝时进行了非常大的政策改革,在中央设立太学并广泛收集图书。等到了汉成帝的时候,任宏对《孙子兵法》的修订和整理,直接决定了这本书在后期传播中影响甚远。

任宏对《孙子兵法》不同的版本进行校正,统一排篇定名,便于人们的阅读。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在汉代分布如此的广泛,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人自发的书籍整理有关。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二、《孙子兵法》的精神内涵

1.“恤民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孙子兵法》虽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创作的,但对于他的作者孙子提出来的精神思想,确实是到了汉朝才被广泛的领悟和运用。其中《孙子兵法》体现的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恤民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是《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比较短,但是非常能够体现“恤民为本”的思想。什么是作为将军和士兵的宗旨?这句话给出的答案是汉朝的兵家管理思想,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就是将军和士兵在战场上的第一要义。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孙子兵法》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将军和士兵关心本国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同时也体现了在战场上对于敌军的“全胜”思想,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关注自身,也要关注对方的生命的权利。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句话体现了作为兵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全利益问题,而是放眼全局,对全体人类的生命安全权利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尊重。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不断的杀伐斗争,因此,《孙子兵法》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到了汉朝时期,人们的生活逐渐的安稳和繁荣,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于是在这个时候,《孙子兵法》的“恤民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就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和传播。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2.《孙子兵法》的开拓创新的先进思想

《孙子兵法》的第二个伟大的思想内涵就在于,它做到了将人性中功利的一面和道德的一面完美的结合起来。在汉朝的时候,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改革政策。巧合的是,儒家学说也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体系。

但是儒家学派的思想道德体系还是偏向于理想化,例如《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认为“天子有道为仁战,出自诸侯为不仁”,这样的思想还是有失偏颇,单纯的将天子的战争认为是有仁义的,而诸侯的战争就是没有仁义的。

《孙子兵法》就否定了这一思想。他主张的还是功利主义,因为作为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来说,孙子对于战争的看法还是出于一国的功利角度,就是因为在战争中只有最实用的思想和原则,才是对战争最有利的。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但是《孙子兵法》又不违背“仁义”,他十分的创新,将功利主义运用在战争的原则和技巧方面,在战争的目的方面又是以全体人类的生命安全为核心。可以说《孙子兵法》既含有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的影子,又对于兵家在战场上的实战准备了充分的经验,因此在汉朝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3.《孙子兵法》的现实主义功利精神

正所谓“胜,可为也”,《孙子兵法》既然作为兵家学派的代表作,其中真正的核心——功利主义依然是贯穿全书。

在《孙子兵法》中,功利主义代表的是理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在一场战争中,如何能够取得胜利,是兵家学派研究的主要目的。《孙子兵法》中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每一处都透露着理性和冷静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一名出色的将领领兵打仗的前提。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孙子兵法》主张的功利主义精神简单而且实用,“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就是《孙子兵法》认为的战争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扩张本国的版图,掠夺敌国的财物。《孙子兵法》的实战主义精神的立足点非常稳固,因为它没有过多的理想主义的美化,这种精密的逻辑思维是国家生存的根基《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是统治者和将领的胜利关键。

三、《孙子兵法》对汉朝文化的影响

1.对汉朝思想文化的影响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在汉代,许多文人学者在论述守国、安民的国策的时候,都会受到《孙子兵法》的精神思想的影响。例如,汉代著名文人王符写过一本《潜夫论》,在当时广为流传。如果仔细研读过这本著作,就会发现它的一些立意与《孙子兵法》别无二致。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潜夫论》认为,“孙子曰: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

由此可见,王符非常敬重《孙子兵法》中关于将领的看法,并且加上了自己的解释和观点,足以证明在汉朝,《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的引领者。

2.对汉朝历史文化的影响

汉代最出名的历史学家就是司马迁了,只因为司马迁耗尽半生心血著作了一本《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为孙武立传的史学家,足以见得孙子在史学家心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

除此之外,在《史记》中,可以看到许多《孙子兵法》的内容与思想的引用。这是因为,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很多史学家,都对《孙子兵法》中的军事理论和描述有着极大的认同。

“非兵不强《孙子兵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应用环境有关,非德不昌”是司马迁写在自传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和《孙子兵法》中的“兵者,国之大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人都认为兵家之事是国家大事,没有强悍的军队,只会沦落为时代的丧家之犬。

总结

《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名篇,它在汉代时就有了崇高的地位。

这个地位来源于汉朝自上而下的人民的高度认可和广泛传播,也因为《孙子兵法》中体现的精神内涵和当时的主流思想不谋而合,甚至文学家、史学家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引入《孙子兵法》的具体内容。由此可知,《孙子兵法》在汉代流布甚广,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zhuzibaijia/58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