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诸子百家 > 法家思想

诸子百家皆出于道,你所不知道的古代起源

诸子百家皆出于道,你所不知道的古代起源

做为一个整天在网上冲浪且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看各路网友辩经吵架是本人的一大乐趣。

不过看网上吵了这么久,尤其是广大年轻人聚集的b站,关于诸子百家的争论就从没停过。但个人发现一个盲点,无论是专家教授讲课还是个人说书,在传播历史学这块,关于诸子百家的具体起源很少提及,可以说几乎是没有的。无论是历史上的各类士大夫辩经吵架还是网上的各种争论,都和诸子百家学说起源不明有关系,尤其是儒法之争,从古吵到今,基本上都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结论。

很多事情,只要搞清楚起源之因,就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所以本人决定以自己的浅薄之学稍微讲讲诸子百家中道儒法墨这四个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学说的具体起源,并粗略的过一下这几家的古代发展史以及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讲为什么古代没有率先完成工业化这个事,个人之见,看个乐呵就行。

所谓诸子百家皆出于道,而我们今天主流所认知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身份便是周朝太史,我们现在一般戏称为国家图书馆管理员。

在周朝,史官的地位比后世的太史令高的多,摘录一段《周礼》关于太史的职能:

“ 太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凡辩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以贰六官,六官之所登。若约剂乱则辟法;不信者刑之。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大祭祀,与执事卜日。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辨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大会同朝觐,以书协礼事。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大迁国抱法以前。大丧,执法以莅劝防;遣之日,读诔。凡丧事考焉。小丧,赐谥。凡射事,饰中,舍算,执其礼事。”

从上段可知太史的基本职能为:

一、文献保管。治国大典、官府及都鄙法则、国家和民事的各种契约的副本。

二、仲裁。太史是判断国法、盟约的权威,他可以处罚破坏国法和盟约者,也可以惩罚违背礼制者。

三、参与并规范礼制活动。制定历法并颁布给各国,主持祭祀参加者的位次,规范会同、朝觐,主持君臣丧礼程序,负责大射礼的成绩计算等。

四、军事职能。为军队提供天文信息。

看完上面的职能,再去看先秦的道家典籍,你会发现他们基本上围绕天地宇宙的变化来论述治国之道,为什么?因为管理研究天文历法指导人间的事情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没有准确的天文历法是种不了地的,所以他们的地位在以前很高。

为什么孔子会向老子求学呢?因为老子自己就是宗伯礼官,还是负责管理典籍的礼官,可以说当时没人比老子更懂周礼,韩愈等儒家士大夫说老庄不懂周礼就是在扯犊子。

当周礼礼崩乐坏,老子灰心骑牛出函谷关归隐于世后,孔子办私学继承他所学之周礼弘扬于世。而孔子所继承的,是司徒之学。

《汉书.文艺志》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周礼.地官.大司徒》曰:“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

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窍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荚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臝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

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法家思想起源文献,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

简单概括一下,司徒的职能是:

一、统计天下山川河泽地产人口之数。

二、指导农业生产,对百姓施行礼乐教化。

三、统计收税与财政拨款支出。

后世负责此类事务与工作的,我们称之为户部尚书与礼部尚书。孔孟荀三位先秦顶级大儒因为政途坎坷不平,很少任大官要职,所以基本上以礼部尚书的形象流传于后世。

孔子克己复礼,周游列国失败,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己制矣’哀叹魂归帝乡后,天下开始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而这个时代是法士崛起,逐鹿天下的时代,其中最杰出有名者,当属商鞅。

法家学说,又称刑名之术,周礼六官中谁负责刑典呢?司寇。

《周礼.秋官.大司寇》曰:“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商鞅之法为什么冷酷无情呢?因为他吸收了之前各国变法经验,尤其是吴起的经验。提起吴起,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将军。法兵一体,才是秦晋学派的特点与精髓。武经七书也是佐证法家思想起源的证明。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是为了什么?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从古至今最有组织执行力的组织是什么?军队。

郡县制的实质,就是军队架构管理国家化,君主乃一军之将,集权是必然的。和一个将军说治军要讲仁义道德,你觉得那个将军会用什么眼神看你?这就是儒法之间分歧的原由。

法家除了我们熟知的以商鞅为代表的秦晋派外,还有一派不太为人所知,这一派就是以管仲范蠡为代表的齐稷学派。

这一派一般归类为道家分支,其特点与精髓是工商一体集群生产与盐铁专营,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出了名的富裕国度。

管仲的思路并不是自己灵光一闪突然就搞出来的,他是学习借鉴于姜太公。《六韬.六守》有云: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姜太公那是什么地位?兵家鼻祖,李悝商鞅韩非子要烧香磕头的存在。

齐稷派与秦晋派,便是法家的一体两面,也是工业化理论的最早起源。

最后便是在现在人气颇高的墨家了,墨家的学问同样继承于周礼,只不过继承的部分刚好与儒家相反。

《汉书.文艺志》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而在周礼中,负责与清庙鬼神打交道的是宗伯祝官。

从流传于世的《墨子》来看,墨家除开继承于周礼宗伯祝官之学外,应该还继承了六官中的司空之学。

诸子百家皆出于道,你所不知道的古代起源

《周礼》关于司空的部分不知为何丢了,而在《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条下,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后汉书》这段记述,是符合先秦流传下来《考工记》的记载的,也解释了为什么墨家擅长营造与攻城器械制造。

既擅长机械营造又有鬼神崇拜,用现在比较调侃的语气来说就是,墨家是古代版本的机械神教,而秦墨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征战的重要助力。

统一天下后,问题就出现了。按照马克思的唯生产论,郡县制,应该是在进入工业时代后才会出现的制度,因为农业经济不足以支持郡县制的长期存在,而当时进入铁器农具时代也才几百年。这就形成了一个在中国特别突显的奇特矛盾:落后的生产经济模式与超越时代的先进制度之间的矛盾。

荀子预见到了这个矛盾与未来,他给出的方案是儒法并用,化性起伪。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外儒内法便逐渐成为上层主流的思想。按古代的命名习惯与方式,中国在此时算是正式进入了农郡制时代,而用现在马列的语汇体系,一般称之为,农业资本主义社会。

其实按理来说,齐稷派的理论才是和平时期的郡县制天然配套,桑弘羊虽然对此进行一定发展,但限于时代生产力水平与儒家士大夫们的阻挠,也只能做为财政开源的辅助手段。

与儒家逐渐宣扬于四海不同,墨家在天下统一后便一直遭到强力打击,这些古代版机械神教的技术大师们肯定不愿意自家先人所积累的宝贵知识就这样在皇权的打击下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前往淮南王的地盘开始与寄居于此的道家中人辩经论战,共同建立了淮南九易学派,开始了道墨合流的进程。而道墨合流的成果,便是太平道,也就是我们后人所熟知的黄巾起义。

在东汉末混战成三国的后期,司马懿指着洛水放了个屁,司马昭派人当街刺杀皇帝之后,由两汉发展衍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便完全崩盘了,农郡制也发展到了必然出现的阶段:士族门阀逐渐垄断所有的社会资源导致阶级固化,换成马列的词汇体系,便是农业资本家通过权力垄断社会资源,导致阶级固化。

思想崩盘,阶级固化,最终导致了五乱乱华与几百年的乱世,也导致了新一轮的文化大论战。

由于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存在,无论是齐稷还是秦晋法家都难以施行变法与改革,也导致了权臣篡位的不断发生。

道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大致分成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派与嵇康陶渊明为代表的逍遥隐士派,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聊胜于无,成了地主的公子哥们消遣快活的理由与借口。

由道墨合流加汉儒讳谶之学与方仙术等旁门诞生的道教在扩张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分裂成几派,比较著名的便是天师道、上清、灵宝三派。

做为在中国农郡时代与七成以上造反起义有关的牌面存在,从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从著名的孙恩卢弦起义到打着救世主李弘名号的李弘起义,道教在与士家大族的物理对线上从未消停,但是效果并不好,两边谁也奈何不了谁。

既然两边谁都干不过谁,那就谈判合作吧。于是北天师道的寇谦之与上清派的陆修静代表道教与北魏太武帝与南朝宋明帝谈判,以放弃教区与基层治理为条件换取官方扶持,道教进行了改革,宫观制度因此诞生。自此之后,道教丧失了主动大规模组织农民起义的能力,但依旧保有自卫武装,变成了我们熟知的深山修士。

在隋统一天下后,沉寂己久的法家拂士终于又有了崭露锋芒的时候,科举制便是他们在吸收前人经验在皇权支持下诞生的产物,不过由于士族门阀的盘根错节与深厚实力,科举制的完善发展比较缓慢。

诸子百家皆出于道,你所不知道的古代起源

由于隋炀帝杨广的好大喜功与穷兵黩武法家思想起源文献,原本稳定平和的局面硬生生被他搞到民不聊生法家思想起源文献,国破家亡。

然后便来到了煌煌大唐的时代诸子百家皆出于道,你所不知道的古代起源,唐朝的事迹不必多言,这是农郡时代的巅峰。道教迎来蓬勃发展,军队征战四方武德充沛,对外商贸也是繁荣昌盛。原本的士族门阀也遭到打压抑制,如果唐玄宗是一个深受法家影响的帝王的话,那么在唐朝,中国可能就会开始进入工业时代。

这是为什么呢?科技生产力的第一推动力是战争,第二推动力是繁荣的工商贸易,唐朝恰好两个都不缺。

但很可惜,唐玄宗站在了官陇贵族一侧,而且他活得太长,他没有魄力也没有能力迈出进入工业时代的政治改革那一步,于是一直被打压的河东士族门阀与失地流民拥护胡人将领安禄山发动了中古最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安史之乱,毁灭了唐朝从农郡制迈向工郡制的希望。

而中国在安史之乱后又进入了新的礼崩乐坏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循环,这一次站出来复兴儒学礼法的,是韩愈。他提出了道统论与古文运动,把道家与道教混淆后一并打成异端学说。

这是一次文化大倒退,韩愈否定了自荀子始发展衍生出的儒家经学与伦理观,还否定了道家学说,而理学便是韩愈道统论影响指导下的产物。

否定道家学说,基本上等于否定了天道存在。于是二程通过河图洛书与易经的阐述搞出了天理这个东西代替天道,因为宋朝算是儒家独大,故而儒家版的诸子论战以围绕理学为主。

理学分为以程朱为代表的伊洛之学,张载的关学,苏轼的蜀学,以及王安石的新学。分别代表墨儒、道儒、释儒以及法儒。

程朱理学借鉴吸收道教与佛教的东西,认为世间存在恒古不变的天理,认为即使天崩地裂,日月湮灭天理依旧巍然不动。并认为天理与人欲不可共存,人为分裂了自然与人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宗教。而宋朝工商贸易发达,程朱理学家们的格物致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道教是道墨合流的产物,这叫什么?这叫墨家正统在程朱。

张载的关学师承庄子的唯气论,并融合易孟之学发展出气本论,同时又吸收继承了荀子关于人性与修身的理论,在保留了韩愈之前的儒家经学的精髓上进行了拓展与补充。可惜在张载去世后关学便逐渐衰落并被边缘化,直至明末也未能再次与程朱理学进行抗争。

苏轼的蜀学,主张道儒释三教合一,也就是吕不韦杂学的儒家版本,这个没啥好说的,看苏轼被贬到各地游山玩水就明白其他几派对蜀学什么态度了。

最后便是王安石的新学了,他在理气二元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法家通权达变的思想,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政治改革,这是法家理论最后一次大的发展。但可惜王安石并没有商鞅韩非那样的绝世之才,他的对手们的势力也不是甘龙杜挚能比的,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也被列祸国殃民的奸臣,法家一脉自此陷入沉寂之中。

在程朱理学为主流的宋明两代,中国的科技生产力也得到大幅发展与提高,但为什么始终无法迈出关键一步进行政治改革呢?

前面说了,儒家的起源,是周礼地官司徒之学,人家的本职工作就是管农业经济与礼乐教育。程朱理学之魂是孟子,而孟子是支持恢复周朝井田制的大儒,你觉得他是会对努力发展军工的商鞅表示赞赏还是大力工商贸易的管仲表示认同呢?心学便是针对理学天人分裂,为了进一步完成工业化而提出的学问。

工业革命的前提是政治革命,从农郡制迈向工郡制,一样需要大刀阔斧的政治革命,明朝己经具备了工业化的部分经济基础,而负责这项历史使命的,是陆王心学的门生张居正。

很可惜,张居正虽然也算是天纵奇才之人,但面对庞大的乡绅地主阶层势力,自家内部互指异端打得热火朝天,他自己也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与决心的情况下,他的变法终究是浅尝辄止,虽缓解了矛盾,但终究是饮鸠止渴。

而心学造成的道德伦理崩坏导致了大量的明末士大夫遇闯降闯,遇清降清,中国由此迎来第二次神州陆沉。

至于道教,在南宋灭亡蒙古人南下后,道教遭遇了第一次毁灭性打击诸子百家皆出于道,你所不知道的古代起源,无数珍贵的典籍被蒙古人付之一炬,而满清入关带来了第二次毁灭性打击,道教自此一蹶不振,中国进入工郡制之路的大门也彻底关闭了。

中国从来不缺反思与总结经验的人,负责反思第二次神州陆沉的代表是明末三儒,而其中最杰出的便是王夫之。

王夫之主要师从张载的气本论,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进行批判与清算,提出了知行相资的实践主张与理势合一的发展观。

满清入关两百年后,白戎入侵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再次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而王夫之船山遗书的重现于世受到了左宗棠与曾国藩等湖南士大夫的重视并宣扬于四海。近代无论是变法维新还是革命党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船山学的影响。

而其中一位深受船山之学影响的革命者将中国文化与从西方传来的新时代墨学有机结合,与他的同伴们带领老百姓建立了新中国,他就是毛主席。

共和国面临的历史使命是艰巨而沉重的:从农郡制转型为工郡制,重新成为天下共主,并构建一套适合工郡制时代的礼法体系。

第一个阶段毛主席那一代人进行了全面政治改革,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完成了中国从农郡制到工郡制的转型。

第二个阶段,通过西方白戎们的经贸合作,我们完成了全产业链,进化成了完全体,虽然出现了各种问题,但在物质力量上超越西方白戎并重新成为天下共主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第三个阶段,讲工业时代的礼乐秩序,肯定绕不过法家,秦晋派在工业时代会是什么发展,北边的苏联己经展示了结果。所以工郡制的礼法秩序,得以齐稷派为核心框架进行构建。

然而要构建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工业时代礼乐秩序,马克思与列宁的词汇体系是个比较让人纠结的问题。虽然我们秉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理念,但做为未来的天下共主,以后依然用着西方人创造的词汇体系传播我们自己的道统与文化,总感觉有点别扭。当然了,这只是个人看法,非要上纲上线的话你对。

我们今天讨论诸子百家,究竟是在讨论什么呢?答案是借古喻今,讨论各自的价值观念。从个体角度看待世界,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诸子百家探讨理论,是为了统一天下,我们今天探讨诸子百家,是为了修身养性。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历史己经给出了答案。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zhuzibaijia/41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