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诸子百家 > 墨家思想

墨家哲学思想评价 2012年第7期毕节学院学报NO.144期

墨家哲学思想评价 2012年第7期毕节学院学报NO.144期

2012年第7期毕 节 学 院 学 报NO.7,2012 第30卷 OF BIJIE .30 (总第144期) No.144墨家语言哲学思想概论关兴丽 7 HH(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墨家哲学思想评价,天津 )摘 要:语言在中国先秦时期是哲学家探讨的中心话语和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儒、道、墨、名等各 家在名实关系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诸家之中,墨家表现出极端重言的特点。其积极成果就是墨 家语言哲学思想的研究:指称论思想、言语行为思想、语境思想和隐喻思想。纵观研究先秦诸子语言哲 学的文献,可以看出,墨家与儒家、道家和名家的语言哲学研究相比明显逊色。墨家的语言哲学思想至 今并未得到专门的、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期望学界改变墨家语言哲学研究滞后的状况。从而丰富先秦 语言哲学研究的内容。关键词:语言:语言哲学:墨家中图分类号:B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059(2012)07-0060-04在历史长河中,语言现象一直是哲学家努力思考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严肃命题。语言哲学作为 一 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语言分析墨家哲学思想评价 2012年第7期毕节学院学报NO.144期,澄清语词和语句的意义,使我们能 以适当、准确的方式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表达思想。

语言在中国先秦时期是哲学家探讨的中心话语和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的 剧烈变动造成 “语言表达世界”和 “现实世界” (名与实)关系破裂,以致名与实的关系问题变成 各家各派关注的重要问题,儒、道、墨、名等各家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语言能否真切地描述和 反映世界?语言的现实作用是什么?在诸家之中,墨家表现出极端重言的特点。墨子认为言足以起 行,起天下人之行者,必待于言,因而上说下教,崇尚谈辩,表现出对自己之言的极端自信,如墨 子在 《鲁问》中说:“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墨子极端崇尚语言的精神所带来的一个积极成果就是墨家对语言本身的研究。 “墨辩”就是他 们对语言本身进行研究的理论结晶。墨家名辩学以其内容之博大和思想之缜密,成为先秦语言哲学 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 、 墨家的指称论思想语言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2O世纪。但在语言哲学问世之前。众多的哲学家承担了探 寻意义问题的重任。藉此而言。以语言为对象的哲学思考乃是哲学与生俱来的内在问题,这对中国 哲学来说亦不例外。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语言哲学所面临的第一个最基本的 问题。

这是因为,与语言相关的一切活动,无一例外的都在与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打交道。无论是使 用语言,还是研究语言,首先都得弄清楚: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什么?语言哲学家们对于语言的意 义给出了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行为论、语义论、意向论等等不同的答案。其中指称论是流传 收稿日期:2012—05—2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墨家推理方法研究——符号学视角”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YJ作者简介:关兴丽(1964一),女,吉林乾安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逻辑史。 · 6O· 甚广、影响极大的一种意义理论。指称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指称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事实而获得 的.也就是说名称的意义在于其所指示或指称的对象,或者说名称与对象之间存在相应关系。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 “名实”之辩也涉及到指称论问题。其中,墨家在对语言 (名)的论述中, 主张 “取实予名”, “以名举实”。无论是礼仪制度之名,还是言物之名,它们的 “名”并非来自先 验的象,而是来自实际的需要,它们不是孔子的 “以名正实”,而是 “取实予名”,墨子认为名要符 实。研究语言 (名)本身及其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即以名与实关系的探索为主,体现出指称论思想。

二、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言语行为理论是西方语言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伴随着对语言研究的深入,不同的哲学流派 也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奥斯汀、塞尔、格赖斯不同于弗雷格、罗素和早期的维特根斯坦,他 们更多地讨论语言的使用问题,把语言看作人类行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言语行为理论。以往哲 学家认为语言的首要乃至唯一功能就是 “描述”。奥斯汀纠正了这种简单化观点,揭示了语言的多功 能性,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观点——言语行为理论,即认为语言的主要作用是 完成各种言语行为,描述事实或者陈述思想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言语行为。奥斯汀将语言分为三种行 为:以言表意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奥斯汀认为三种行为中最重要的第二种即以言行事行为。但是,墨家与之不同,墨家比较重视 第三种。即以言取效行为,特别是其对于 “言”和 “行”的论述,这是墨家思想特色所在。以言取 效行为就是语言能够对他人的感情、思想或行为产生某种作用。墨家是要人们接受并实行他的理论 和学说。让言语起到劝导、教诲的作用。有学者指出: “但他们 (墨家)绝不愿意停留在这种思想 或理论,而是--N不停地要将言见诸于行。”【 】所以,墨家十分注重 “言”和 “行”统一的问题。

如果 以 “言语行为理论”来衡量墨家思想,可以看出墨家十分重视语效问题。墨家在整个辩学中,为了达到推广自己的学说,说服对方,使对方实行他的理论,充分运用语 言的力量。墨家一方面相信 “言”的力量,另一方面更相信由 “言”而产生的 “行”的力量。三、墨家的语境思想近年来西方语言哲学家特别重视对语境的研究,有些哲学家甚至认为语言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 种语境论转向。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墨家哲学思想评价 2012年第7期毕节学院学报NO.144期,因此,语境 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墨家辩学不会使用 “语境”这个 术语.也没有建立系统的语境理论.但是墨家辩学中却有丰富的语境思想。墨家创立辩学是为了反驳其他学派的主张,同时宣传其 “兼爱”、 “非攻”、 “尚同”、 “尚贤” 等十大政治、伦理学说。墨家辩学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必须选用恰当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 以使其它学派凭借交谈能准确地理解墨家话语的意义。为了使话语在言谈中得到恰当的表达和准确 的理解,所以有必要了解影响话语意义的因素。第一,墨家认为 “时机”、 “场合”、 “对象”和 “风俗习惯”等对话语意义表达和理解有重要影响。

第二,墨家认为言语表达也要注意 “场合”。 “场合”不同,言语表达的主题就不同,语词的意义也不同。墨家认为场合不同采取不同的表达主 题,即 “择物而从事焉”。第三,墨家认为谈话对象不同,谈话方式也不同,即谈话要考虑 “谈话 对象”。第四,墨家也注意到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对话语有制约作用。这实质上论及了语境的诸方 面问题。四、墨家的适当性思想“适当性”问题由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奥斯汀提出。奥斯汀从 “言语行为”角度来研究语言意 义的。他通过研究语言的使用而达到他的 “施事话语”概念,施事话语就是语言的一种使用。他认 为施事话语实际上根本不陈述任何东西墨家哲学思想评价,因此是无真假的。如何评价施事话语?奥斯汀提出了 “是 否适当”概念。奥斯汀的 “适当性”概念的提出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传统的评 价话语的 “真假”标准之外,奥斯汀引入了 “适当与否”这一新的评价维度,这就为伦理价值领域 的特殊 “话语”制定了标准,即对这类特殊的 “话语”的意义标准可用 “适当与否”来评价。而不· 61 . 可僵硬地使用真假概念。中国逻辑史界许多学者将墨家的逻辑同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相对照,同时认为 “当”就是 “真”。

亚里士多德对真假的看法是:“真假的问题依事物对象的是否联合或分离而定,若对象相合者 认为相合,相离者认为相离就得其真实。”【2】l嘶“凡以不是为是、是为不是者这就是假的,凡以是为 是、以假为假者这就是真的。” 例RI:I:“并不因为我说你脸白,所以你脸才白;只因为你脸是白,所 以我这样说才算说得对。”I2】】掰亚里士多德是从命题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上定义真假的,命题是对客观事 物的陈述,一个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与所陈述的事实相符合。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对真假的 论述只是针对客观事实描述的陈述句。即只面对事实世界的那些语言。而墨家的语言更多的是反映 政治、伦理世界的,所以对墨家语言的评估不能简单地、僵硬地用真假这一标准,而 “适当性”更 适合评估它。五、墨家的隐喻思想隐喻问题在当代语言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因为隐喻直接涉及到语言的使用,而且因为 隐喻被视为构成我们说话的一个基本条件。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把隐喻视为 “以一个观念迂回地表述另一个观念的方法”,他对隐喻作了这样 的界定:有意识地以彼思想内容的名称指代此思想内容。只要彼思想内容在某个方面相似于此思想 内容,或多少与之类似。在这种情况下,隐喻即是真正的 “移译”或 “翻译”。

它介于其间的那两个 概念是固定的和互不依赖的意义。在作为给定的始端和终端的这两个意义之间发生了概念过程,导 致从一端向另一端的转化,从而使一端得以在语义上替代另一端。网隐喻的本质特征是:它基于相似 性或类似性,在不同的经验世界或观念世界之间建立对照关系或对应关系。隐喻的实质在于,我们 用一种熟知的对象和境况的语词隐喻地去谈论另一种不熟知的东西的图像,为的是把握它和理解它。中国早期没有隐喻的专门概念,作为一种修辞理论,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是泛指比喻的 “辟”、 “譬”、 “比”、 “依”等词语。这些词语的概念的意义涵盖面很广,相当于今天一些学者认为的隐喻 概念,即用另一间接有关的事物说明此事物,其共同特征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包括类比、明喻、 象征和寓言等,所以统称为 “隐喻的方式”。与其他学派相比,墨家有更为自觉的隐喻理论。墨子在 《小取》篇中说: “论求群言之比…… 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这里墨子对 “隐喻”进行了定义:“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 也”。定义阐明了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举他物以明之”就是说在运用隐喻时,需要选择 (举)喻体 (他物)来说明 (明)本体 (之),即用另一间接有关的事物说明此事物,其共同特征是本体与喻体 的相似性。

同时墨家哲学思想评价,墨家也说明了隐喻的认识功能,指出了隐喻的价值就是借助已知事物 (喻体)来 说明未知事物 (本体)。在实践中墨家广泛运用 “辟”这种语言形式。下面看一个典型的例子: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日: “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 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 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为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墨子·贵义》)面对老朋友的劝告,墨子为了宣传自己努力 “为义”的观点,使老朋友了解为什么如此,举了 一 个浅显、生动、形象的例子:十个儿子,一人耕作,九人闲着不干,则耕作的一人必须加紧干, 因为 “食众耕寡”。今天下莫为义,我墨翟当然应更努力才是,你应当鼓励我而不应当阻止我。墨子 在这里反驳了老朋友的意见,引 “十人之中,一人耕而九人处,一人耕愈急”为喻,说明在 “天下 莫为义”的形势下,自己应该更加为义的道理。隐喻思想与中国人的 “比类取象”和 “援物比类” 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结语2O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的语言哲学开始大量地传人中国,中国哲学开始关注语言的问题。纵 观研究先秦诸子语言哲学的文献,可以看出,墨家与儒家、道家和名家的语言哲学研究相比明显逊 · 62- 色。

墨家的语言哲学思想至今并未得到专门的、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因此,深入发掘、系统整理 和有效阐释墨家的语言哲学思想,使其本有的理性光芒完全显现出来,是当代学者的学术使命。对 此.有学者已经指出:“这里还来不及研究先秦名辩学家的语言哲学观。先秦名辩学家往往是从形式 逻辑的角度来思考语言问题,值得认真研究。”I4】还有学者指出墨家研究中存在的偏颇,特别指出应该 关注墨家语言哲学研究.“以往学界讨论墨辩之学更多关注墨子所持的观念或立场,而没有考虑到墨 子也是在用语言讨论语言。‘墨经’……是中国式的 ‘解释学’或 ‘语言哲学”’。[51所以期望学界改变 墨家语言哲学研究滞后的状况,丰富先秦语言哲学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培育.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1:330.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于晓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105. [4]吴根友.《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探论——兼论儒、道、《易》的语言哲学思想之异同U].周易研究, 2003,(1):54. [5]尚杰.“墨经”新解[『】.清华大学学报,2008,(5):24.Study on Xing——li( of , of , 300 1 34,China): was the topic of the that the held in the pre-Qin .It WaS also the focus of the joint what all the paid.All the ,such as ,, and Ming ,held a on the of form and . paid of all the .Their is the form of — phy ,which are known , act , and .From the study on the of of the in the pre-Qin ,we can find that the study of is to that of , and Ming . We have not made a ,deep and study on the of SO far.,I hope that the would the of study SO that we could the study of the study in the pre-Qin .Key words:; ; (责编:任秀秀 责校:张永光)· 63 ·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zhuzibaijia/43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