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诸子百家 > 墨家思想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把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这段时间合起来称为我国学术思想上的"全盛时代"。认为诸子百家的勃兴,不仅是我国"学界"之大观,也是"世界学史之伟迹"。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梁启超

在诸子百家中,墨家和儒家被并称为当时的"显学",墨学被认为是那时候唯一能够与儒家抗衡的学派。但是,曾经如此强大的墨家,却在汉代之后就迅速在我国历史上"失声"了,直到清代,考据学兴起,才被孙诒让等学者从故纸堆里巴拉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墨家有哪些主张?

想要了解墨家的思想,就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儒家的思想主张对照着看,因为墨家的主张,都是针对儒家提出的。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首先,墨家思想的核心,是针对儒家的"仁爱"而提出的"兼爱"。众所周知,儒家提出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亲亲"基础上的有等差的爱。而在墨家看来,战国时代的诸多战争,使得人们流离失所,都正是因为这种"有差别的爱"引起的对他人的攻击性所导致的。因此,墨家提倡无等差的"兼爱"。如果每个人都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那么每个人都能同时获得其他所有人的爱,也就不会产生嫉妒、仇恨和争夺乃至战争了。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

在此基础上,墨家又提出"非攻"来保证兼爱的实施,也就是取消战争。因为在墨家看来,战争是那些贵族为了争夺利益而挑起的,却无辜牵涉进了大量平民百姓,是非正义的。因此,要终止战争,就必须取消贵族的身份。当所有人的身份相同时,人们也就不会为了上下等级之间的身份差异所带来的利益差别而产生矛盾,因此墨家提出"非攻"的同时,提倡"尚同",也就是取消礼乐的规定所带来的各方面的不平等。

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墨子·非攻中》

同样以儒家思想为参照,凡是儒家提倡的,墨家都坚决反对。比如儒家讲"天命",墨家便提出"非命";儒家提倡以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操,墨家则认为音乐是奢侈且不必要的东西,因此"非乐";儒家认为人死后要厚葬,墨家则站在平民角度指出,"节用"、"节葬"显然比"厚葬"更有利于活着的人,有利于生产活动……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墨子·节用上》

说到底,儒家传承西周以来的王官学传统,致力于以积极的作为,恢复西周曾经行之有效的封建秩序,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墨家则从社会底层庶民的视角出发,希望能够彻底消灭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也就是与宗法制相配套的礼乐制度。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够在儒、墨之间闻到浓浓的火药味。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墨家思想在历史上为什么神秘消失了?

墨家在战国时期曾经显耀一时,然而,不但在战国时期,墨家和儒家一样没有获得统治者层面的有力支持,到了汉代儒家被定为一尊之后,墨家竟然从此在我国历史上沉寂了一千多年。没有人读他们留下来的著作《墨子》,更没有人了解他们的思想。究其原因,主要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墨家思想完全站在统治阶级的对立面,因此统治者不会也不可能将其作为"治国良方"予以采纳。尽管墨家被现代人称为"功利主义者",但他们的功利,是站在平民的角度,去衡量如何能够使整个社会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他们的主张,无论是兼爱、非攻,还是节用、节葬,甚至尚贤、尚同,其宗旨都是彻底抛弃封建制度,无一不对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和通过发动战争所能获得的巨利构成严重威胁。试想,假如一个平民对一个贵族说,我要消灭所有贵族,这个贵族敢出手帮助他吗?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其次,这与我国战国中期文风的演变有关。墨家产生之初,是一个带有秘密的、宗教性质的团体组织。其非贵族的立场,曾经吸引了很多平民加入,他们奉墨子为"巨子",用实际行动到各个地方奔走,去阻止战争,散播公平和正义。《墨子》一书相传最早就是在墨家团体内部成员之间流传,主要是为了帮助成员建立"兼爱"的信念,而不是像《论语》、《孟子》那样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儒家思想,同时说服国君采纳之。

到了战国中期,西周以来旧的制度遗产更是摇摇欲坠试论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对立,百家争鸣愈发激烈,在各种反对王官学遗存的声音中,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双双表现出色,才有可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因此,《孟子》、《荀子》中通篇的"辩"取代了《论语》中的"论",成了战国时代人们表达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墨家也不得不跳入这股时代的洪流,从幕后走向台前,从秘密走向公开化。在散布更广的同时,为了经受住更多的批评,墨家不得不发展自己的辩术,这也是《墨经》的来历。

处于论辩需要而形成的《墨经》,虽然也是为了阐发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墨家思想,但其中诸如"白马非马"、"离坚白"等原本异常严谨的讨论,由于其辩论的方式挑战常识,又被不明就里的人读出了刻意"作秀"的意味,以至于后来被名家把这些辩论与墨家的实际主张相剥离,成为被称作"诡辩"的纯粹的文字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墨家距离它原始的生存土壤——平民阶层也就越来越远了。

最后,强大的竞争对手,以及他们所撬动的政治力量,加速了不受待见的墨家的隐匿。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竞争中,显然是法家获得了最大的胜利。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成功,推动秦国在列国竞争中一步步如日中天,最终如巨蛇吞象一般,把其余六强收入囊中,使历史上的中华民族首次获得了真正的大一统。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秦灭六国顺序图

法家在大一统过程中虽然功不可没,但秦王朝的迅速覆灭,也宣告了法家理论的荣耀就此打住。经过统治者的考量,有大量民间教育机构作为依托的儒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此,"罢黜百家试论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对立,独尊儒术"成了我国上千年君主集权专制统治社会的总基调。

在这个过程中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儒家自然不会邀请曾经与它势同水火的墨家分享君主的"恩宠"。加上墨家对成员本身的道德和行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能够完全按照墨家要求去做的人,始终只有少数,而且随着社会逐步恢复稳定,民众生活也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能够继续执行墨家禁欲一般苦行生活的人,就更少了。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反观它的"死对头"儒家,从创始人孔子时就广收门徒成立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民间教育机构",号称弟子三千,汉武帝"独尊儒术"更被看作是民间教育机构的胜利。儒家子弟广泛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自然会对儒家的强大发挥积极作用。于是,在战国之后,墨家再也没有能力,更没有机会与独享尊荣的儒家抗衡了。

综合来看试论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对立,上不受统治阶级待见,下逐渐失去原有的"行动"作派而不小心陷入"诡辩"泥潭,进而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平民阶层,又时运不济地在诸子竞争中失势,还被死对头占了上峰,各方面似乎都预示着墨家命运的黯淡。

墨家思想在今天

好在,尽管被埋没了上千年,墨家思想最终还是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并获得了它应有的评价。它不但回到了诸子百家的"主角"之一的位置,而且《墨子》中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思想、突破性的逻辑推理方法、甚至后世被称为"科学"思想的萌芽等,都首次受到重视和研究。两千多年来,人们从未与墨家如此接近。

墨子出身平民,甚至可能是刑余之人,他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的一套思想,却为当时社会中深陷战争泥淖的普通民众指明了一种有效自保的方式。由于眼界的局限,墨家思想的格局被认为没有儒家及道家那般宏阔,但人们在《墨子》的行文中,读到了与儒家和其他各家截然不同的、对普通民众最为深刻的现实关怀,被梁启超称为是"不完满中的完美者。"

梁启超:儒家的思想主张,不得不与它的死对头

时至今日,墨家思想已被看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上流传的一首以墨家为主题的歌曲,或许能再现两千多年前"墨者"为胸中的信念劳心劳力奔波的情景。

墨染春秋

群雄纷争战国战国绵延烽火烽火多少民生消磨

百家争鸣错落错落纸上谈说谈说纵横儒道法墨

纵鬓发斑驳何妨衣衫破落眉目间澎湃胆魄

曾许我高堂安坐唯愿风尘奔波胸怀中波澜壮阔

任尔辗转或纵横重关反将一心证

道兼相爱交相利远志不负有心人

公输大展抱负云梯攻城披十日夜仆仆风尘

拥文轩求敝舆何人智者一战解带为城九攻防来往制衡

莫道天下皆付一身多少墨者甘负重任

赴汤蹈火侠义从仁百家客争于明我治于神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zhuzibaijia/75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