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诸子百家 > 法家思想

司马光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之一,你知道吗?

司马光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之一,你知道吗?

如果您看过《资治通鉴》,那就应该记得,司马光老先生给皇帝写的这本书,是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件事开始写的,而韩、赵、魏三家就是曾经在晋国掌权的卿大夫,他们因为瓜分了晋国而立国。故此,宋末元初历史学家胡三省认为,天下大乱都是从三家分晋这儿发端的。

韩、赵、魏三家分晋象征着历时258年的春秋历史的结束,而形成韩、赵、魏三家在晋国国内三足鼎立政治格局的晋阳之战,则开启了各诸侯国以武力争霸中原战争的序幕,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被后世评说为曾经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之一。

(图)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中国法家思想的开创者,“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我们先来简要的回顾一下发生在晋阳城的这场战争。

春秋晚期,当时的中原地区除过吴越两国在争斗外,其他诸侯国之间因为“向戌弭兵”换来了暂时的和平。

不过,各诸侯国内部的战争却接连不断,主要原因是,各诸侯国公室的衰落,导致绝大多数诸侯国国君的权力被本国国内的权臣们架空了,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战争也被各国内部卿大夫之间争权夺利的兼并战争暂时的取代了。

晋国也发生了国内卿大夫之间兼并这类事情,有势力的卿大夫从最初的十几个减到了六个,公元前458年,晋国以赵氏为首的智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之间发生了第一场以晋阳城为主战场的兼并战争,智韩魏赵四家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以智氏为首的晋国新一代掌权势力形成。

公元前457年,这四家竟然联合起来还将老大晋出公赶走,重新拥立了一个傀儡老大晋哀公。

欲望的无法满足必然会引发新的冲突,势力的均衡总是由强者来打破,如果用和平演变的方式能够实现的话那最好,否则那就用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战争来解决。这四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发生在这四家之间的争权战争在公元前455年拉开了帷幕,这次的主战场依然在晋阳城(我们应将其称为第二次晋阳之战,这就是我将要在下面重点述说的那场晋阳之战)。

实力最强大的智氏向另外三家伸出了手,韩、魏两家屈服了,赵氏拒绝了。以智氏为首的三家联军打上门来了,赵氏只能且战且退,最后死守晋阳。在固若金汤的晋阳城下,赵军依托城防工事,坚守三月,联军始终未能攻克。智氏见强攻无效,便改用围困及水攻的战术,双方僵持了二年多。

晋阳城内虽然已经到了“沉灶产蛙,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的境地,但民无叛意。公元前453年,赵襄子家臣张孟谈冒险出城,成功说服韩康子、魏桓子倒向赵氏。在赵氏的成功策反下,韩、魏两家掘堤反淹智氏军营,智军大败,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并实际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

五十年后,这三家又彻底的分了晋国,让这个曾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过重大影响的老牌霸主大国晋国,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段记忆。

(图)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455年,这场发生在永济市境内的古晋阳城之战,依然能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01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被水淹战法攻破的城池,晋阳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固若金汤。面对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时任晋国卿大夫的赵简子(赵鞅),想建一座城池作为自己的战略据点,于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家臣董安于。

这个董安于不简单,他不仅兼建筑家、战略家和政治家于一身,还多次挽救赵氏与危难之际。在修建晋阳城过程中,他不惜钱财司马光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之一,你知道吗?,不仅将城墙修的高大厚,还创造性地将城里宫殿的大柱用铜柱代替了木柱,其他主体部分也改用荆木搭建,对武器原材料进行了战略储备。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忠肝义胆的臣子,却不得不冤死在自己主人的手里;这样一个深谋远虑的贤士,却暴尸于自己精心建造、全力守护的晋阳城中。

不过中国法家思想的开创者,让人庆幸的是,他临死之前推荐的尹铎,忠实地执行了他的建城计划,无论多么艰难,他都只认准了固若金汤这一个终极目标,不仅建城聚集人,还减赋收民心。

这座付诸了董安于、尹铎心血的晋阳城,在赵氏存亡的关键时刻,经受住了战火和汾水的考验,他们建的城池不仅能防住冷兵器条件下的持续进攻,还防住了人为借助自然灾害能力的进攻,在近两年时间的河水浸泡下,城墙依然没有倒塌,能将城防工事的防御能力提升到这种程度,即使是今人也很难能够做到!

写到这里时,我想扩展一下,即使是那个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楚国,始终都没有修建出堪比晋国大夫赵氏晋阳城坚固的城池,国都郢都曾经就被逃亡吴国的楚臣伍子胥以及后来的秦将白起率兵攻破,楚国陪都鄢城就曾被白起用水淹的战法攻破。难怪临死前的赵鞅,叮嘱继位的赵襄子(无恤)最重要的那句话就是:若有事可退守晋阳!

赵简子(?-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法家思想的开创者,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02

曾说过,中国历史因为晋而分,又因为晋而合。这场战争发生的背景是,当时四家卿大夫之间的牵制局面已经形成,不论那一家再想发展壮大,唯一的途径只能是战争。而作为执行削弱地方势力的中央代表智瑶,干的原本就是一个类似于“削藩”的事情,难度比较大,不过可供选择的方法也比较多,可以侵吞、蚕食、调整或者重新分配司马光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之一,你知道吗?,也可以各个击破或者挑动三家互斗,自己最后来收拾残局,最正常的结果应该是按常规逻辑走到“四家归智”。

不知道智瑶是不是过于心急,过于自信,或者是对形势的误判,导致智氏过早的暴露了自己吞并的野心,以至于前功尽弃?在这场战事最关键的时刻,也曾多次出现过谋臣的身影,可惜的是智瑶都没有虚心的接受,导致了他的失败。如:

应当说,智氏之亡不是因为运气差,不是因为实力弱,更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智瑶个人领导的失误,尤其是在盟友有背弃行为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让个人的一错再错导致了智氏宗族的灭亡,这或许就是天意!

因此说,在这次晋阳之战中,智韩魏三家联军原本有很多次取胜的机会,但却因为统帅智瑶的个人失误,将一次可能会发生类似于田氏代齐的智氏代晋事件,演变成了一场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又连锁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分裂、大混战,中国的战国时代来临了。

(图)晋阳之战,春秋末期(公元前455—前453年),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城邑攻守战,晋国赵氏军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智氏、韩氏、魏氏联军进行的城邑攻守战。

03

处于弱势的赵氏的胜出,是利益需要重新进行分配所产生的结果。在此次战争发生之前的几十年前,吴国的孙武曾就从民心依附的角度,对晋国未来的形势发展向吴王作过一个准确的预测,他得出了赵氏在最后终将胜出的结论。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料,从晋国卿士起家的赵氏最终能够立国,是因为推行“仁政”并采取了正确的军事外交路线,获得了人心的依附。

冷兵器时代的晋阳城简直就是一个无法攻破的神话堡垒,将近三年围攻都没奏效,让双方进入持久消耗的境地,赵氏政权已经走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智氏的牺牲估计也不小,不仅自己没有了进攻能力,更可能丧失了对韩魏两家的实质威胁。

这时的智瑶已经骑虎难下了,他心里即使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装糊涂,强打起精神,狐假虎威地希望通过困守来早点结束这场战争。智赵两家的争斗,很自然的将胜利的砝码交到了善变的韩魏两家手里,当他们认为自己谁也无法一家独大的时候,肯定会去做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情,灭强智而存弱赵。

04

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小老百姓之间的交往有着类似相通的地方。

当韩、赵、魏三方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时,我感到,当时社会的现状,这些所谓的国家之间大事,也类似于法律缺失状态下我们常人之间的交往那样,你想占有别人家的东西,那怎么办,忍住了只是在脑子里想想表面上还是和平相处的,忍不住非要得到那就会在背后使尽坑蒙拐骗等多种手段,实在不行那就撕破脸皮明目张胆的去抢。

抢成功了,你就是英雄,人人恭维;失败了,你就是叛臣逆子,人人踏你。

对于智瑶这个失败者来讲,历代史家更多的是用成王败寇的观念来评价他,大多看到的只是他性格方面的缺陷,而对韩、魏临阵反水的行为却视为义举,对于韩赵魏瓜分晋国的逆行却赞赏有加,实在令人费解?

应当说,智瑶在当时实力并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地去削弱另外三家的势力,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预见到了晋国未来将会被他们瓜分的情况?他自己难道不知道等自己实力超越后,再名正言顺的一挑三或者一家一家地去单挑,干吗还要急着拉上两上并不同心的帮手?

如果说智瑶这个人没有能力,那他为什么在东征西讨中能想出那么多的奇谋怪计,凭什么让韩魏这两个滑头跟着他打了赵氏将近三年?我们为什么就没有看到智氏对晋阳城所进行的分化瓦解?

如果说智瑶这个人肚量小,那他为什么还能容忍那个以更改祖宗姓氏作为实际行动来反对他上台的智果?我不相信赵氏完全收服了晋阳城的民心,我只相信赵氏对晋阳城局面的控制。

因为,民众的固守,或许就是一种无奈,投降肯定当即就会被赵氏所杀,不投降又可能会命丧智氏,只不过另一种危险不是眼前的罢了。

(图)水灌晋阳

05

强胜弱是规律,弱胜强那是意外,正因为意外很少,才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不可避免的战争中,在没有外部威胁的双方对峙情况下,强者兼并弱者的丛林法则有时并不一定有效,弱者也可能打败强者,只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通常多发生在强者的指挥出现了问题或者强者内部的联合协调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弱弱结合使得弱者变强,更甚的还可能有超自然方面的意外配合等情况下,很多时候还是有运气方面的成份,晋阳之战就是这类情况的典型代表。权力争夺的彻底解决方式就是战争以及战争最后的攻坚,智氏要想灭赵吞韩魏,晋阳城是他必须攻克的堡垒!

在这场晋国国内通过武力征讨来进行权力重组的兼并战争中,智瑶虽然失败了,但失败的他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结束了春秋这个时代的同时也拉开了战国的帷幕。

应当说,智瑶算得上是春秋末期晋国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也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位统帅级人物,只是因为上天没有给让他继续表现的机会,才让他在即将胜利的那一刻,成为了让人唏嘘不已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06

作为一场曾经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战争,其军事方面的意义依然有挖潜的空间。

从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晋阳之战中,我们不能只看到韩赵魏三家的胜出,而忽视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忽视了这场战争中也有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的地面进攻作战以及使用颠覆性的手段取得战场优势那种很超前的作战理念和战法。未来军事科技的发展,必然引发作战样式的变化,但几千年前的作战思想依然不会过时,这场在当时条件下具有超前意识的战争,对于喜欢研究军事的朋友们来讲,无疑地还会有更多的启示意义,值得朋友们去继续探讨。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木林随笔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zhuzibaijia/75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