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道家思想 > 道家故事

人文视野哲学·宗教道家经典的神化寓言及其哲学境界

人文视野哲学·宗教道家经典的神化寓言及其哲学境界

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人文视野哲学·宗教道家经典的神化寓言及其哲学境界阳清(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摘要:以《老》、《庄》、《列》、《文》等为代表,道家经典具备“陈述”与“寓言”两种哲学表达模式。道家经典中的神化寓言,不仅客观追述了上古时代流传的神话传说,而且描绘和塑造出了“神人”、“真人”、“至人”等神圣意象,甚而通过神异叙事,直接涉及人神遇合的文化主题。尽管如此,定位于史学叙事与文学叙事之间,神化寓言超越了传统的历史记录,在昭示出道家哲学境界的同时,指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演绎。关键词:道家经典;神化寓言;哲学境界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0)05-0097-03一、陈述与寓言:道家经典的两种哲学表达模式则十言而信九矣;鸿蒙云将,肩吾连叔之类,皆寓言耳。”可见《汉书·艺文志》虽存录“道家者流”37家,但其中部分著 《庄》、《:列》文本中的“寓言”,多指哲学家间接表达的寄托性 作已旁涉法家和黄老学派,因此,先秦时代真正阐述道家哲言论道家经典小故事,它与中国古代寓言必须具备的两条基本要素,亦即所 学的著作实为有限。如果说《老子》为道家之根,可谓道家之枝叶。

《老》、《庄》、例》、《文> 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然,先秦诸子以至于《:庄>、例》文本 四书,于不同时代形成了传统道家的经典序列。当中,依然存在着少量完整的“虚构性的故事”,这正是道家道家经典具备“陈述”和“寓言”这两种哲学表达模式。先“寓言”后来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徐克谦先生认为,“庄子所谓 看“陈述”。“陈述”指道家较为直接性的说教。这种方式常以‘寓言’本来并非指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也没有一类Ⅱq做‘寓 “某某日”开头,有时候甚至省略“某某日”,以便开门见山地言’的东西。拿西方文学中寓言的标准来看先秦古籍中的故 论述道家之旨。譬如《老子》“在文体上属于‘箴”,【1】文本大 事性文章(或小说),则只有不太多的一部分可以算作寓言。” 都以“老子日”的形式引起下文,每个章节均由著者来自陈哲硝御’这种说法可谓不刊之论。 理,这是“陈述”表达的典型形态。《庄子》以及其他的道家经道家经典的“神化寓言”,亦即《庄子·寓言》所谓“鸿蒙云 典,虽曾在表达模式上呈现出不一致性,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将,肩吾连叔之类”,借他人叙述的带有神异色彩的寄托性言 少直接性的阐述。从总体上看,“陈述”式的哲学表达,虽然较论。

人文视野哲学·宗教道家经典的神化寓言及其哲学境界

据笔者研究,这种寓言主要集中于《庄>、l:歹0》两种文本之 少涉及神异叙事,但是以《庄》、《列》为代表,部分“陈述”还是中。《庄子》一书,“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意出尘外,怪生弊 追忆了神话传说的吉光片羽,这不仅为道家哲学增添不少浪端”,它之所以能产生“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州 漫主义神韵,而且与道家经典中的“神化寓言”形成辉映之(F60-61)的阅读效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归之于“神化寓言”的融 势。入和使用;而《列》之袭《庄>,可谓“世所熟知”,其“命意谴词,再看“寓言”的表达模式。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均出《庄子>,捉置一处,便见源流”,一—卿其寓言之用,不仅有 庄子“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司马贞《索隐》日:“其所自创,而且直接引用、扩充、杂糅《庄子》同类故事约三十 书十馀万言,率皆立主客,使之相对语,故云‘偶言’。又音寓,余。嘲正因为如此,《庄》、《列》文本中的“神化寓言”,共同构 寓,寄也。故《:另0录》云‘作人姓名人文视野哲学·宗教道家经典的神化寓言及其哲学境界,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成道家哲学另一种重要的表达模式。 故庄子有寓言篇。”无独有偶,郭象注《庄子·寓言:}“寓言十二、寓言主题性:神话、神圣意象以及人神遇合 九”亦日:“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九见信。

”郭庆藩《疏》云:“寓,道家“神化寓言”具有鲜明的主题性,这主要表现在对神 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间道己说,则起猜疑,寄之他人,话传说的追记,对神圣意象的描绘和塑造,对以人神遇合为作者简介:阳清(197户),男,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基金项目:本文受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97· 万方数据 主题的神异叙事的直接涉及等三个方面。神游天际,中黄帝神游“入水不溺、入火不热”首先,借助“神化寓言”式的哲学表达,以、为代 的华胥氏之国等等。毋庸置疑道家经典小故事,“神化寓言”成为了、 表的道家经典,部分追记了上古时代流传的神话传说。且不构设神圣意象的典型范式。 说《庄子>“天地”、“应帝王”、“让王”、“大宗师”诸篇,或涉及再次,某些道家经典中的“神化寓言”,甚而关涉到以“人 黄帝、尧、舜等许多神性的人物,或连缀起与混沌、冯夷、肩神遇合”阴为主题或内容的神异叙事。曾假托 问>为最,原文假托殷汤与夏革的对话,一方面记载了“女娲 神巫季成与列子、壶子对话,所载黄帝问道于广 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诸多成子,时,或谓“飘渺 的一方为历史人物,一方或为得道之人,或为领受神命的神 奇变,乃如风行水上。

自然成文”,一—¨o或谓“创为不必有之 巫,或成为后来仙话传说中的神仙。这一重要特征,遂使道家 人,设为不必有之物,造为天下所必无之事”。“固千万世诙谐经典具有寄托性质的“神化寓言”,不同程度地展示出人神遇 小说之祖”,喊谓“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合的文化内涵。 辟阖,仪态万方”,晦剐据此探究《列子·汤问》中的神话叙事,不仅如此,‘庄>、为代 病,数日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日:‘公则自伤,鬼恶能伤 表的道家经典,描绘并塑造出了所谓“神人”、“至人”、“真人”公!夫忿溶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 等神圣意象。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据《庄子·逍遥游》叙述:“肩吾问于连叔日:‘吾闻言于接公日:‘然则有鬼乎?’日:‘有。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 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螫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 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日:‘其言谓何哉?’日:‘藐姑射之 洪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宰,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 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卓约若处子;不食五谷人文视野哲学·宗教道家经典的神化寓言及其哲学境界,吸风饮公日:‘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日:‘委蛇,其大如毂,其长 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如辕,紫衣而朱冠。

其为物也,恶闻霄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 年谷熟。是以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同书《达生》篇载:“肩吾见之者殆乎霸。’桓公冁然而笑日:‘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 问于孙叔敖日:‘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子之用心独奈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而《列子·天瑞> 何?’孙叔敖日:‘吾何以过人哉……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记载:“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仍燔林,扇赫百里,有 仲尼闻之日:‘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 劫,伏曦、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 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 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人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日:‘奚物而谓 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而《列子·黄帝》亦言:“列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日:‘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 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空。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者,火也。’其人日:‘不知也。”’原文分别假托皇子告敖和神 栗,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日:‘是纯气之守也……圣人藏于 人之口,或以诠释道家对鬼神信仰的态度,或以演绎道家对 天,故物莫之能伤也。

”以上三种,道家经典假托肩吾与连“齐物”哲学的独特见解,实际上成为了后来“人鬼遇合”、“人 叔、列子与关尹的对话和孔子所闻来展开哲学表述,并借肩仙遇合”的雏形。自《左传》伊始,以梦遇为媒介的人鬼沟通在 吾、列子和孔子之口,描摹并塑造出了藐姑射之山神人、至人文化传承中逐渐演化。最终成为了六朝志怪文本的重要主 以及真人的形象。题,而人与隐逸之仙的邂逅,亦不失为两汉以来仙传文本的事实上,《庄子·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神人”,《列子·叙事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庄>、文本中的“神化寓 黄帝》亦曾以“陈述”的表达方式论及;《列子·黄帝>所载关尹 言”,不仅是我国神秘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为后来志怪叙事 论“至人”,亦上承《庄子·达生》的寄托性言论。不仅如此,《庄的日益繁荣创造了条件。 子·田子方:》、、例》为代表的“神化参考文献: 寓言”,往往谈及神性之物,叙述神话传说,记载以人神遇合为【1】韩国良.从《老子》到《论语》:先秦诸子文体辩议田. 主题内容的神异叙事,而“神化寓言”主题、内容、主观意图,既济南大学学报,2006,(4). 非传统史学叙事的时代抒写,亦即类似“左氏记贤人君子之言【2】陈浦清.中国古代寓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 鬼神,即所以垂戒劝”,¨亦非后来的人为宗教造神运动那样,社.1983. “从现实之需要更从理想之需要去赋予它功用”,明而是以哲学【3】徐克谦.先秦思想文化论札[M】.北京:中华书局, 境界为旨归,亦即借他人之口述道家之意,借神秘之事踵事增2007. 华,促进道家哲学的有力传播。

【4】刘熙栽.艺概【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从神秘文化的流变和战国士人的思维程度来看,道家“神【5】钱钟书.管锥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化寓言”虽然出现了不少有关远古神话传说的叙述,实质上却【6】杨漪柳.论《列子》对《庄子》寓言应用Ⅱ】.四川师范大 是借用之利用之,著者站在哲学思辨的高度来认识此类叙事,学学报.2004,(4). 从而超越了早期史书某些基于“巫传统的迁诞”、“思想知识的阴黄震.黄氏日抄(卷五十五)【M】.北京:文渊阁四库 局限’'【l啪神异记载。鸟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与自然存在 全书本. 着三种力量对比的关系。从屈从自然到与自然对等到征服自【8】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然,历史总是彰显着人类无限发展的潜能。如果说在“神灵”观2006. 念诞生之初,人类尚且处于屈从自然的地位,“泛神论”以及由【9】阳清.人神遇合及其文化探源田.兰州学刊,2009, 此而致的淫祀活动成为^类凶然的历史选择,它为神话时代的(3). 导入和原始宗教的发展奠定着文明基础。那么神话和原始宗教【10】闻一多.神话与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蓬勃发展之后,人类对神灵的多有诉求,最终因为主体审视并2006. 改造自然和客观世界的努力,逐渐变为人类与自然和神灵对[11】袁珂.庄子的神话与寓言Ⅱ】.中华文化论坛,1995,等道家经典小故事,“人神混同”的局面亦因“绝地天通”而改变,“人神异业”的(3). ’ 时代已经来临。

与远古时代乃至春秋社会比较,战国处于人类【121张文.-g.论《庄子》寓言对神话思维的超越U】,哈尔 思维相对发展的历史阶段,人类的理性意识增强,他们在较为滨学院学报,2003,(7). 清醒的状态下,既能与神灵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能合理适当地【13】章学诚.文吏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 幻构、利用神秘世界的力量为己所用,以《庄》、《列》为代表的【14】钱钟书.管锥编(一)【M】.上海:三联书店,2001. “神化寓言”,因其哲学思辨的当下性和合理性,折射出士人思【14】陈忠.中国的神话、宗教与神U].社会科学战线, 维水平的进步。这就是说,道家经典之前,《诗经》与《左传》中的2000。(3). 神秘文化,尚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人类的感性意识较强,主体还 在迷失自我的状态中寻求神灵的庇护甚至与其同化为—体,而【15】潘万木.《左传》叙述模式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 战国“百家争鸣”时代的到来,彰显着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学出版社,2004.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daojiasixiang/15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