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道家思想 > 道家哲学

道家主要哲学观点 道家的哲学是什么?

道家主要哲学观点 道家的哲学是什么?

一提到道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道教这个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让人联想到中国传说中银须白发的太上老君,以及清朝。作家蒲松龄笔下崂山道士,手拿拂尘,神通广大。他想起了那些祈求人斋祭、算命、求神疗伤、炼丹的玉衣祭司……

其实道家是先秦百家中的一个学派,道家是在汉末才兴起的。道家由先秦思想家老子(姓李明儿,字伯阳,号老旦,春秋末年,生卒年不详)创立。 286 BC)在那里继承和发展。后来,以老庄“道”学说为基础的学派统称为道家。

秦汉时期,有“黄老派”,用黄帝、老子之名来说明道教起源于黄帝,但只是一个幌子。就道家的基础而言,道家的创举只能是《老子》一书,它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深刻而独特的哲学经典。 《老子》一书只有五千字左右。它系统地阐述了老子围绕“道”和“德”的思想。后来,人们习惯称它为“道德经”或“老子五千经”。由于道家崇尚《老子》一书,西汉司马昙在《论六门要旨》、《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等中开始称他为“道德家”。舒·乙文志”正式称他为。对于道教,它被列为“九流”之一。由于道家思想的核心离不开以老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所以道家哲学的主要精神贯穿于道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道家以老子为宗师,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并将其《道德经》列为主要经典之一。因此,道教一般被归类为道教。

在老子之后,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的许多学者,如杨朱、宋洵、尹文、彭蒙、沈道、田片等。他们大多游历各个学派学习战国时期的思想。中心——齐国冀夏派,人们通常称其为“冀夏道教”或“黄老派”。而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最重要的道家人物。他是道家思想的顶峰,他的思想体现在珍本《庄子》中。他用非常生动生动的语言讨论和阐述了许多深刻的真理,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人生哲学道家主要哲学观点 道家的哲学是什么?,使道家思想更加完整。两千多年来,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人们也将道教称为“老庄之学”。

道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观点_道家主要哲学观点_道家主要观点是什么

1930年代,胡适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中世纪思想史》。

(一)自然变化的宇宙学,

(二)山生保持真实的人生观,

道家主要哲学观点_道家主要观点是什么_道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观点

(三)自由放任政治。

如果说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因玩世不恭而远离政治,专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静谧、无为、返朴归真,那么,汉初开始介入政治,并继续包容。取长补短,顺应自然,从无为中求为,博得了君主的尊重。

秦朝汉朝,社会衰败。秦二世灭亡后,法家主义声名狼藉;儒学因其繁复复杂,不为统治者所赏识;相比之下,道教正因为它静谧无为,简单易行,事半功倍,有利于人们的疗养;此外,以刘邦为代表的大汉帝国的开国者大多来自社会下层,简单易行的道家思想更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 ,这可能是汉初黄老之兴盛的直接原因。西汉初期,丞相曹参采用盖公黄老之术治国,受到君臣百姓的赞誉。文帝到了,也极力提倡黄老之说,提倡“静无为”和治国之道;因为窦太后也“爱黄老之言,不讲(越)儒学”,景帝和太子(即后的武帝)都不得这样做。不“读黄帝老子,敬其术”(《史记·外族》)。后人所谓的“文景治”的兴盛,与文景帝在位时的沉静无为不无关系。

汉武帝“弃百家,唯儒”后,道教没落。大致在东汉时期,道教开始分化。一方面,它向仙丹、玄学方向发展,形成了与佛教、道教相抗衡的中国本土宗教; ——魏晋玄学。

汉魏时期,社会动荡,各种思想活跃,道教也以魏晋玄学的形式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作为道家的另一个分支,道家也发展迅速,但在理论贡献上,远不及形而上学。魏晋玄学以老庄思想的复活取代了汉代的预言神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修、郭襄等。形而上学家称老子、庄子、周易为“三秘”,以对老子的理解来解读儒家经典和庄子,形成了儒道相结合的思想结构;同时,他们以一种从容自然的生活态度拯救了被儒家所压抑的人性,试图摆脱儒家所提倡的繁文缛节的束缚,追求超脱的生活。可以说,从诞生到魏晋,道教经历了无数的政局变迁和诸多考验,呈现出不惊不惧、临危不乱、人生从容的人生态度。

到了唐宋时期,统治者赋予道教更高的地位和荣誉。因为老子姓李,与唐朝皇室同姓,所以统治者自称是老子的后裔,以抬高自己的出身。首先,唐高祖确立了三教的秩序,将道教置于儒释之前。紧接着,唐高宗尊老子为“太上轩辕帝”,下令所有进贡的人也必须了解《道德经》。唐玄宗不遗余力。他直接将道士视为皇室之主。他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轩辕帝庙,先后尊崇道教名士、建道家、建立轩辕观、设弟子、学老庄。 ,并亲自批注《道德经》,并命百姓在家中留存一份,以弘扬道教,不断提高道教地位。唐武宗刚刚即位,将老子的生日定在2月15日为“降神节”。更何况,唐朝的许多皇帝都热衷于服用道士炼制的金丹,以求长生不老。最终,他们因金丹中毒而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唐太宗、唐武宗、唐玄宗等皇帝都是这样。宋朝的统治者也沿用历代的做法,千方百计与道教合力。宋徽宗甚至命僧尼换上道服。

正因为如此,唐宋成为道教尤其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家主导或主导的。即使在力图认定其祖先为道教的李唐时期,统治者仍实行儒、道、佛相结合的政策。宋代以后道家主要哲学观点,儒学的新形式,宋明理学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形成了儒学一统天下的思想格局。后来道家主要哲学观点,清朝统治者采取重佛镇道的政策,导致道教在皇室的地位逐渐下降。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体系中,道家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文化思想也有刚柔相济、明明暗暗之分,那么相比之下,儒家的强、主动、进取、入世的精神更为突出,而道家的精神则更为突出。顺从,无为,退却,隐藏的精神。人们常说秦汉以后没有“纯儒”,也可以说秦汉以后没有“纯道”。儒家与道家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它们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在2000多年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与道家是一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它们就像汽车的两个轮子和鸟的两个翅膀。即使在儒家统治世界的时期,道家也没有消失。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儒家和佛教中,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形中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潜质。

儒家与道家,一个是轰轰烈烈的活跃,一个是温顺的追随者;一个进取,一个隐退。这是他们实现沟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因此,许多中国古代文人都能够以儒家入世,以道家诞生于世间,或将儒道融为一炉,一起放松,进退自如。

道家主要观点是什么_道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观点_道家主要哲学观点

从历史渊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逐步解体,我国进入了一个大动荡大变局的时代。部分奴隶主贵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经济和政治特权地位,成为穷人或奴隶。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草当作小屋,一起耕种,隐居。 《论语》称他们为“易敏”或“隐士”。这些人表达了他们对弱者吃强者、混乱和苦难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一样,痛斥“天下无道”!在同一时代,儒家和道家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儒家面对社会现实,努力探索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哪怕是个人修养,最终也是为了治国治天下。孔子认为,他与散户和隐士的区别在于“一无所有”(《论语·维子》)。用孟子的话来解释就是:“孔子能做官,能停,能停,能久,能快。” 《论语·泰伯》)但实际上道家主要哲学观点,无论世间“有道”还是“无道”,他似乎都没有退缩的打算。为了改变这个“没办法”的世界,他虽然处处碰壁道家主要哲学观点 道家的哲学是什么?,却一往无前,骨子里依旧有着同样的能量:“明知不可能就去做。”在这方面,孟子并不逊于孔子。在他看来,无论你成功与否,无论你是在困境中,还是在你杰出的时候,你都不应该逃避这个世界;世间,今世,何人为我?”(《孟子·公孙丑下》)他连退休的打算都没有。

面对残酷的现实,道家深入人心,从自然中寻找自我救赎的生活方式。据《史记老庄神汉传》记载,老子是“隐士”。相传,他在周朝担任图书管理员。孔子曾问他“礼”。后来,他退休了,写了《老子》这本书。庄子曾在宋代当过漆园的管理员。辞职后,他说:“我不会一辈子做官,以提高我的野心。”魏王以高薪聘用,出任楚国丞相。从老子自然无为,少私少欲,高贵柔美,庄子无我的精神境界,无功无名,无拘无束的自由,无不说明了道家与儒家的区别。和无法消除的灾难,超越生活的困境和世俗的欲望,使人达到自由和圣洁的平静状态。老子和庄子都是隐士,但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隐士。退却,不仅是为了逃避一成不变的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不做虎头蛇尾,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道教才落入韩非子名士的行列。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大批隐士的真实生活,以及以老庄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亲身经历,是其涌现的社会基础。道教的。孔孟则远非隐士的人生经历,其思想过程必然与老庄不同。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总结了先秦诸家的思想。 ”,从而忽略了“人”,即以自然覆盖人。荀子进一步指出,要像庄子那样理解“道”,只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顺从。其实荀子只看到了一个问题的另一面,而问题的另一面恰恰是庄子遵循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对人的精神自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说是“藏在天上不知人”?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经常用“消极”、“厌世”等词语来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里有一些误解。只要深入道家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就不会乱用“消极”“厌世”等字眼。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daojiasixiang/4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