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道家思想 > 道家哲学

中国智慧——思想篇壹贰百家的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智慧——思想篇壹贰百家的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智慧——思想篇壹贰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目录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时期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兵家、杂家、阴阳家等学派。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壹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领略其精神内涵。明确传承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素 质 目 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领会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精髓,运用诸子百家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哲学修养文化讲堂“诸子”是指我国先秦时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思想代表人物,如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百家”是指学派林立的现象。在诸子百家中,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兵家、杂家、阴阳家等学派。这些学派的思想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下面主要介绍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的思想。一、儒家 儒家是一个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自身修养的思想流派。

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代表作品有《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荀子》等。 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强调道德感化,主张以“仁”“礼”治国。其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其中,最核心的是“仁”“义”“礼”“智”“信”。孔子、孟子、荀子“仁”是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中的重要标准,它不仅奠定了整个社会道德关系的基础,而且为人们标示了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仁”的思想内容十分宽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仁仁者,人也爱自己仁者,爱人尊重他人、爱他人忠、恕爱朋友、宽容友爱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主张以“仁”治国,施行“德政”,以德服人。同时,还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应该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进行教育,使人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才是最彻底、最根本和积极的治国方法。孔子认为,“仁”虽然高尚,但并不难做到。孔子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弟子给出了不同的方法,并指出“仁”就是要自我约束、谦恭谨慎、友善互助、关爱他人、诚信质朴、遵守礼法。怎样做到“仁颜渊问仁【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中国智慧——思想篇壹贰百家的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语和行动都符合礼制(克己复礼),这就是仁。一旦一个人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他有仁德。要做到仁,就必须靠自己,而不能靠别人。”颜渊又问:“请指点一些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乎礼的画面不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言,不合乎礼的事不做。”贰仲弓问仁【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仲弓问孔子怎样处世才合乎“仁”。孔子说:“出门办事时,应该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管理百姓时,应该像参加祭祀活动一样严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壹子贡问仁【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子贡问:“如果一个人广泛地给百姓以好处和救济,这个人怎么样呢?可以说他有仁德吗?”孔子说:“岂止是仁德!他必定是个圣人!尧、舜恐怕也难以做到呢!有仁德的人中国智慧——思想篇壹贰百家的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自己想有建树,也会帮助别人建树;自己想要做到的,也会帮助别人做到。

凡事能由己而及人,这就是实行仁德的方法。”肆司马牛问仁【原文】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译文】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的言语谨慎。”司马牛又问:“言语谨慎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一件事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言外之意是,说话要谨慎,学会少说话多行动,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叁详见教材P3-P4“义”指公正、合理、合宜。儒家把“义”作为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标准之一,并将“义”与“仁”并用,提出了“仁义道德”“仁尽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这里的“义”要求人们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是朋友来换取自己的生存和利益。“义”涵盖了恩谊之谊、友情之善、亲情之纯,成为中华民族道德崇高的表现。(二)义“礼”属于政治与伦理的范畴,是指调节贵贱、尊卑、长幼关系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治理方面,儒家主张“礼治”。儒家认为,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是否稳定,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状态。民众如果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在某种程度上说,儒家的“礼治”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其实是一种法的形式。(三)礼“智”通“知”,指聪明、智慧、有才能、有智谋等。儒家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其有利,进而去实行“仁”,无智的人不可能成为“仁人”,认为要想将“仁”“义”“信”联系起来,就需要将“智”贯穿其中。(四)智“信”指待人处事要诚实不欺、言行一致。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他认为,就个体而言,“信”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只有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就治国而言,只有统治者讲信用,百姓才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五)信墨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代表著作有《墨子》。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其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刃,以自苦励志。其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墨家学派的纪律严明,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等问题;后期重视逻辑学,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家思想主要包括十大主张,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和节葬。二、墨家墨翟(一)尚贤尚贤是墨家政治思想的基础。主张君主选贤事能时要做到不避贫富、亲疏、远近,唯义是举。

中国智慧——思想篇壹贰百家的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

墨家的尚贤观点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使贵无常贵、贱无常贱,在当时属于比较激进的思想。(二)尚同尚同的实质就是统一社会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言行与思想,使政令、言论出一,从而实现天下无纷争的目标。墨家认为,天子应当以尚贤为政,确保所有的官员都是遴选出的仁人如果天子之义不能同于天,天就会降下惩罚,以矫正天子之义。(三)兼爱兼爱即爱人如己,主张完全的、不分彼此的、无差别的博爱。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口号。(四)非攻非攻是“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的必然结论。墨家反对不义之战,认为战争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道家以“道”为核心,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慎到、杨朱等,代表著作有《道德经》《庄子》《列子》《黄帝四经》等。道家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两个方面。三、道家老子庄子(一)道法自然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的规律。道法自然是道家的价值取向。道家认为,“道”是人生的真谛,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同时也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只有自然运行,天地才可以运化万千,宇宙才可以和谐,人类社会才可以协调有序,六畜才可以兴旺,万木才可以常青。

魏晋学者王弼总结,道法自然就是“在圆法圆,在方法方”。意思是说,人们应当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无为而治”的思想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即顺其自然。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不必尝试改变现实中的事物,干预自然的运行,即无为;同时,人也必须遵循自然逻辑,做该做的事,即无不为。需要注意的是,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二)无为而治文化溯源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和杨朱派三派。老庄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还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以实现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他们认为现实中充满了束缚和限制,大至鲲鹏,小至蜩鸠(tiáo jiū),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外部力量才能活动,即它们都是“有所恃”的。为了摆脱所有的束缚,获得完全“无所恃”的精神自由,就需要“齐物”“逍遥”的生活态度。黄老派的代表人物有慎到、田骈、环渊等。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提出了因循天性、顺势而为、宽刑简政、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主张,追求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杨朱派的代表人物有杨朱和子华子等。杨朱派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道家三派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简述儒家道家法家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即以法治国。其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战国初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战国末期的韩非等。《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法家著作有217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隋书·经籍志》也列出了诸多法家经典,如《管子》十九卷、《商君书》五卷、《申子》三卷、《慎子》十卷、《韩非子》二十卷、《法论》十卷等。法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四、法家管仲韩非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的世袭特权、主张土地私有化,按功劳与才能授予官职等要求是公平的、正确的维护贵族世袭特权的传统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一)反对礼制(二)强调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不可替代。法律的第一个作用是定分止争,即明确物的所有权。法律的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劝解百姓行善积德,表彰有功的人与事。镇压和威慑妄图犯法和摧毁政权的人与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三)“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人都有“好利恶害”“就利避害”的本性。

法家的人性论观念是对荀子人性恶思想的承续是当时社会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为法家的法治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四)持有“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五)倡导“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了“时移而治不易者乱”的观点,并主张锐意改革。商鞅、慎到、申不害为代表,重法、重势、重术的治国方略。韩非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者。构成了一个“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韩非认为,法、术、势“不可一无”,且应“以法为本”。其理论核心是加强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从而结束诸侯分权的政治局面。这种思想体系是后来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兵家是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思想学派,其实践活动与理论包含了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思想影响广泛,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孙武、司马穣苴( ráng jū ),战国时期的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

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 《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 《尉缭子》等。五、兵家孙武孙膑兵家思想主张运用武力、谋略达成目的。兵家思想是对战争决策、指挥、统筹及其规律等方面的理性认识。把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中国智慧——思想篇壹贰百家的哲学思想中华传统美德,并将这些条件看成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由此创造出一系列有效的战法。兵家思想的创始人孙武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观点,即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认识和掌握战争客观规律,才能克敌制胜。孙武强调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等策略。一、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共同构建品味文化二、墨家的兼爱——相爱相利,共建和谐三、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大智若愚“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道德价值的根本。儒家的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无不围绕着“仁”展开。(详见教材 )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详见教材)榜样人物:大爱无疆——一位感动中国的老人(详见教材)白方礼老人纪念碑(一)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水作为生命万物之本源,最接近于“道”。

他所提出的处世哲学彰显了道家的生命智慧。(二)大智若愚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的最高道行。(详见教材)品味文化四、法家的法治——以法治国,任法而治五、兵家的谋略——知己知彼,布局长远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国”和“任法而治”。不因小利而失大节。(详见教材)兵家思想中关于计谋(战略)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例:马陵之战。(详见教材)一、《论语》(一)作品介绍《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现存20篇,共492章。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方面,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思想,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派思想的主要文献之一。书香满溢一、《论语》(二)名句精选(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书香满溢【解读】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误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证明我在道德上有修养吗?”孔子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即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乐趣,即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即人不知我,我也不会因此而生气。(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wǎng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书香满溢【解读】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是辩证的关系,两者皆不可偏废。一、《论语》(二)名句精选(3)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论语·为政》书香满溢【解读】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女”为通假字,通“汝”)。孔子意思是要言行谨慎,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能不懂装懂,也不能随意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一、《论语》(二)名句精选(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书香满溢【解读】孔子说:“遇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请教和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并改正。”孔子认为以人为鉴,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并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一、《论语》(二)名句精选(5)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书香满溢【解读】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一、《论语》(二)名句精选(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书香满溢【解读】孔子说:“财富与地位是人人都渴望拥有的,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君子是不能安享的;贫困与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君子无法安然处之。”孔子不反对追求财富和地位,他承认人们追求财富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论语》(二)名句精选二、《孙子兵法》(一)作品介绍《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它主要研究战争取胜的原理,系统、全面地归纳了战争准备、策略运用、作战部署、敌情研判等取胜因素,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被誉为“兵学圣典”“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现存13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2 000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兵家思想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书中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也成为中国军人一直尊崇的“武德”。

书香满溢名句精选【解读】用兵打仗是一种诡术,所以能打应装作不能打,要打应装作不打,向近处打赢装作向远处打,向远处打应装作向近处打。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常言道:“兵不厌诈。”战阵之间,必须进行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做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由此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达到预期目的。(1)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始计篇》(2)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始计篇》【解读】将帅之才,必须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谨五种品质。(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解读】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可称得上用兵如神了。这句话说明用兵或做其他事情时应学会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中华传统美德仁爱、孝悌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贰知识目标了解仁爱孝悌、勤劳节俭、明礼诚信、修己慎独、浩然之气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并领悟其思想精髓。

领会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素 质 目 标领会古人话语中的深层智慧,运用中华传统美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简述儒家道家法家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简述儒家道家法家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修身立德,践行“君子之道”,提升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涵养时代新风,树立文化自信。仁爱孝悌仁爱、孝悌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仁”的核心是“爱人”例:冯谖客孟尝君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例如,虞舜至德孝亲(详见教材)贰勤劳节俭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从古到今崇尚的传统美德。勤劳与治国安邦联系紧密自强不息是勤劳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含义。吃苦耐劳与勤劳的关系更加贴切中华民族不仅有勤劳的优秀品质,而且有尚俭的传统。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节俭美德的思想,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俭以立德,俭持家治国,不奢不吝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详见教材)壹明礼诚信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主要是指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主要是指讲信用、守承诺。

诚信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准则(详见教材)肆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骨气和节操。在新的历史时期,浩然之气有了更广的含义:爱国爱党、爱岗敬业是浩然之气;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浩然之气;与人为善、尊老爱幼是浩然之气……弘扬、光大民族的浩然之气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详见教材)叁伍桐城六尺巷修己慎独“修己”就是要提高自我修养,修身养性。“慎独”就是要自律,看重的是个人品行。所谓“修己慎独”,就是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自重自爱。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命运的荣辱沉浮、人生的成败得失,只有守得住自己的内心,管得住自身的言行,不逾矩,不放纵,才是真正自强的人。 (详见教材)壹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人在万物及人神关系中的中心地位。贰德性文化德性指人的道德品性,是人自然至诚的本性,是人生而具有的向善本性。中华民族的爱国思想已经植根于国人的心灵深处,是我们的民族之魂,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叁爱国思想(一)作品介绍一、《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由清代康熙年间的秀才、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在宋代朱熹《童蒙须知》的基础上,选取《论语》《孟子》《礼记》《孝经》等内容,根据传统教育对童蒙的要求和自身的教育实践改编而成的。

后经清代中期的儒生贾存仁修订,最终改名为《弟子规》。(二)名句解析(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生活规范。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为人处事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再次,与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多向有仁德的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情。此外,还应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六艺及其他有益的学问。(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应,不要慵懒迟缓;父母交办之事,要躬身力行,不可拖延推辞。父母对我们的教诲,应恭敬聆听;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育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失望伤心。详见教材(一)作品介绍二、《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代末期的程登吉,后又经明代邱睿,清代邹圣脉,民国时期的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增补而成。骈体文,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其内容广博,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此书中也有一些封建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青年学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阅读。

(二)名句解析(1)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幼学琼林·天文》【解读】优势容易消尽,就像阳光照耀冰山一样。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很大,就像天地一样。(2)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幼学琼林·人事》【解读】有智慧的人要能够外圆内方,胆量越大做的事情就要越仔细。详见教材(3)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用其除,志士正宜待旦。——《幼学琼林·岁时》【解读】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应当珍惜光阴。日月光阴流逝,有志气的人们应当努力前行。谢谢观看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daojiasixiang/77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