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道家思想 > 道家哲学

《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解密》

蔡志忠认为道家与佛学是相通的,道家所提倡的“忘我”与禅宗的“无我”几乎完全一样;道家重视不言之教,没有严格的组织和师承关系儒家和道家的哲学观点对后代文化生活的影响,跟禅宗老师在丛林以身作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很像;对于不为外物所役使,身、心、外物三者皆空,才能获得真正逍遥的精神自由,说法也大致相同。│

道家老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唯一能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的伟大学说。儒家崇尚“仁义”,道家思想的精华是“道德”。孔子把智者和仁者相提并论,但是两者有很大不同,道家智者的最高境界是开悟者,儒家仁者的最高境界是圣人。道家智者有如天生,观念和思考和凡人很不像,自在悠然得令人羡慕;而儒家学者要一生修养自己,以达到仁者的境界。

蔡志忠的偶像是老子,他自认为自己最像庄子,非常认同庄子的思想和观念,一生生活简单,逍遥自在。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去体验的哲学。《庄子》全书33篇,《逍遥游》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以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1. 作者认为《庄子》一书的重要观点主要是以下六点:

(1)道家的宇宙观

道,是宇宙本原,是万物的变化规律和同一性。道是气的抽象化,无形无象,不可捉摸。万物都是道的变化,无贵贱之分。道使物有盈虚、始终、聚散,自身却没有盈虚、始终、聚散。

《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这就叫作道。

庄子的道是天道,直接师法自然,而不以人为刻意行仁义或委曲求全。

(2)反对人为的刻意

天地日月依时运行变化而不居功,任何人为刻意都违反自然,不是出自内心本性的仁义也是刻意的,行为要出自于自然,顺乎于道。世俗所依赖的意志、仁义、功名被认为是修身立业之道,但是对于明白道的人来说,这些都是累赘,都是枷锁。

(3)施法天地、顺应自然

道家并不是听任自然,听天由命,而是依循自然而为《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不染物性,不为物累。让人变得淳朴自然,不做恶事,让人自化自得富足。

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是宇宙时空的一小尘埃、一小刹那。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既然生死是气聚气散,因而死生齐一,即超脱生死,置生死于度外,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4)无用之用

凡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道家则会以反面思考。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一种想法不通之后,变通为另一种便显出了妙用,这就叫作无用之用。

(5)忘我忘身

《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我们短暂的一生没有一刻是相同的,同样的我们所面对的当下也随时变化,智者于任何当下都能无我地融入于变化的时空之中。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忘身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6)道存则隐,道废则现

很多人误以为道家“守弱、无为、无用、居下”,是鼓励消极退世,无所作为。其实恰恰相反,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循道而作,师法天地而为。无为是不为一己的目的而为,无为才是有为的极致。

儒家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而道家主张“道存则隐,道废则现”,即当天下有道则隐,天下混乱则出来维持正义,天下太平之后,功成弗居,不为物累,超然隐退。不以一己的利益为考量儒家和道家的哲学观点对后代文化生活的影响,而是以全天下的利益为利益。孙武、范蠡、张良等人则是功成身退的典范。

2. 人生的两张藏宝图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拥有两张藏宝图,一张是完成内在的梦想,另一张是追求外在的名利。如果依第一张宝藏图慢慢往上前进,抵达到高处,虽然不见得会得到名利,但会看到不同的世间美景。若是依第二张宝藏图往下深挖,或许真的会挖到宝藏,但自己再也无法爬出名利地底。名利的宝藏图只指出了找到宝藏的路径,而没有注明如何从名利中脱困的方法。

3. 学习要跟对老师,尤其是思想观念的部分。

4. 人活一世应如何行为处事

儒家的观点是:先了解人生不同地位的五伦关系,通过学习修养自己成为有为君子,学而优则仕,然后到社会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要做到孝悌忠信义,在人生不同阶段达成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

道家的观点是:先了解人与天地宇宙的关系,然后往内观想,审核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师法自然,顺应天地做最好的自己。以自己的兴趣为职业,便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5. 人生的问题很简单,首先要完全了解自己,然后做到以下三个步骤:

(1)选择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然后把它做到极致;

(2)当我们做事的效率比自己期待的还快,就会更快。效果比期待的还好,就会更好。如此便能越做越快,越做越好。

(3)于是所完成的东西便能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品质最好。

如能做到以上三点,无论我们从事哪一行,同行之中便再也找不到竞争者了。

6. 一个人无论一生看多少书,听过多少圣贤话语,不管真正懂得多少,最关键的重点在于:从此清楚自己该怎么走,知道这辈子该怎么做。

《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解密》

整部《论语》都是孔子教导人们为人处世之道,孔子教导学生要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法则,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次第过程分内外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内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修身、齐家;另一方面是对外如何与别人相处,乃至治国、平天下。

以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1. 孔子一生的思想

蔡志忠认为孔子一生的思想就是“忠恕”二字。整部《论语》“忠”出现十八次,“恕”字,用得最少,然而却是最重要的核心。

忠: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恰如其分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其位谋其政,确实做好自己所担任的职责。

恕:即同理心,当我们跟别人相处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规范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也即熟人之间的关系;“恕”规范了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即要有同理心、要学会换位思考,所以“忠恕”规范了人与人之间的“六伦”关系。李录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中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只规范了熟人之间的五伦关系,而没有规范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由此看来应该是他理解地不够深刻,而且中国人自己理解地也不够深刻,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只在熟人之间注重礼、信、义等,与陌生人相处时却缺乏同理心、诚信等优良品质,尤其在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是如此。

2. 如果一个人做自己做到了“忠”,跟别人相处达到了“恕”,就可以称为“仁”了,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与别人互动往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观点对后代文化生活的影响《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礼是人的外在形式,仁是礼的真实内涵。

3.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广其治国理念,不受重用的两个原因是:

(1)各国当权者害怕孔子的到来,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因为孔子想到列国执政取代他们原本的政策与地位。

(2)孔子极为崇拜尧舜,意图恢复五百多年前文王、周公以礼教化人民的治国理念,但是儒家倡导的繁琐礼仪与当时各国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相抵触。

4. 孔子最伟大的成就是打破教育垄断,主张不分贵贱国界,只要有心向学,任何平民都能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解密蔡志忠》和《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

5. 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时时刻刻要修养自己,从一个平凡的庸人逐渐进步成为士、君子、贤人、圣人。虽然标准定得很高,但至少也要做到具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生八德的士君子才行。

6. 孔子教导学生会因材施教,根据弟子资质和个性的不同,而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导。给别人意见时,也会因问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7. 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的一生,所以孔子常鼓励学生及早立定志向。孔子很小便立志向学,想有所作为,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

8. 孔子虽然极力推崇尧舜之道和周礼,但却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老学究,而是多才多艺,他精通礼乐,会射箭,会骑马,会驾车,会弹琴,会创作音乐、爱唱歌,会讲古代的雅言,言谈也很风趣。

9. 智者与仁者

智者是道家修行所追求的目标,仁者是孔子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

人生有如两个橘子,一个大而酸,一个小而甜。

庸人拿到大的抱怨酸,拿到甜的抱怨小。

智者拿到酸的感谢大,拿到小的感谢甜。

仁者无论拿到小的、酸的,他都心怀感恩,无所谓大、小、酸、甜。

10. 蔡志忠认为文化思想是一个民族的根,儒家和道家更是中国思想的根本,孔子、老子、孙子等先贤的言论成为2500年来人们生活行为的指导原则和恒久不变的普世价值。在全球化和物欲狂潮下,如何能做到不迷失自己?他认为应该珍视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坚定自己的心志,脚踏实地走向未来,成为立足于世界的厉害角色。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daojiasixiang/55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