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儒家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强调的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宇宙观,还是一种生态观。它提出人的生命与万物是统一的,要求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的社会秩序圆融无碍。“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大河言哉!”(《论语这实际上在告诫人们,要尊重和关心这个生命共同体,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无与伦比,人类不能忘乎所以,应该对自然有敬畏之心;与此同时,人类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要有限度地向自然索取,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家园。首先,人在自然系统中具有主体地位,是与天时地利相并列的一个要素。其次,人类不要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而要“制天命而用之”。第三,对待人和物要有宽广的胸怀。“尊重生命,仁民爱物”,儒家把尊重一切生命价值、爱护一切自然万物作为人类的崇高道德职责儒家的人生智慧论文1500字,人类与自然万物有相同的价值尊严。其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有好生之德”。万物与人都是天地自然化育的结果,这是天地生生之理的体现,也是天地伟大“仁”德的集中体现。“由人及物,关爱有序”,将仁爱的规范延伸到爱物的领域,把爱护自然万物提高到君子的道德职责的地位,主张宇宙万物与人类和谐发展。儒家生态思想一,是儒家遵循的基本原则。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既能为人类转变近代以来征服自然的思想,重新塑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能为当前我国建设现代的生态文明提供思想资源。《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语文阅读答案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邵和平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人类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延续生存而开创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是其中的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儒家关于天的解说,是一种生命哲学,天的根本意义是“生’’,是万物和人类生命之源。正是在充分肯定天(自然界)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和谐共处,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彰显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儒家认为,在自然界,天、地、人、物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峙的系统,而是不同差异的统一,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这个统一体中,各安其位,各遂其性,各得其所。儒家“天人合一’’学说,给了我们诸多启示。要以自然界为“本”,不能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天地之间“人为贵”,但不能以此强调人类中心论,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主宰自然界。人之所以为贵,贵就贵在人有社会性和主体性,有思虑忧患意识,而不是贵在对自然界实行为所欲为的任意宰割和索取。否则,将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要对自然界科学地开发利用,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可持续发展。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并不是否定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而是在遵循自然界为生命之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如荀子强调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要“适时”而“有节”,决不能违背自然界的生命规律,乱砍、乱伐、乱采,无节制地、掠夺性地开发利用。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环境保护国策,可持续发展,仍具有借鉴启迪的意义。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闪烁着生态文明智慧的光芒。除儒家“天人合一”学说外儒家的人生智慧论文1500字,道家强调人们的行动、作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倡导“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佛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表现出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

因此,一些西方生态学家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蕴含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实现可持续发展。北省文化研究会论文精选》有删改)6.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文化伦理形态。B.生态文明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C.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延续生存的文明形态,包含着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哲学问题。态文明是蕴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古文化形态。7.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与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A.“天人合一”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仁爱之心是万物和人类生命的根源。

B.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C.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界的生命规律,适时、有节地开发利用自然界,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D.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弘扬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肯定“天”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彰显人文精神。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儒家“天人合一”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成就。B.儒家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C.西方生态学家奈斯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从孔子那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重建生态智慧。D.科学发展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科学开发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参考答案: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儒家思想“敬畏天命”、“取物以时”、“节资保源”的生态伦理观出发,进行了明确扼要的阐述,并结合我国目前生态危机的状况,提出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和建议。让人们在使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的美好关系。

力求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儒家生态思想关键词:儒家思想生态问题敬畏天命天人合一和谐可持续发展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民族心中,在儒家思想中曾多处涉及了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问题,如“敬天畏命”、“知天达命”的生态伦理认知,和“仁人恤物”、“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感,以及“取物以时”、“节资护源”的生态伦理实践。探析这些古老而素朴的生态伦理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当今解决耕地锐减、植被萎缩、物种频亡、沙漠狂扩、空气污染、淡水危机等世界性难题,具有一定的 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对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观谈一下笔者粗浅的看法。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的孔子曾经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中“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短短八个字,却准确的描述出了天地万物自 然变化的规律。孔子还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 子把“知命畏天”看作是君子才具备的美德,强调贤明的君子不违背时宿,不逆日 月而行,不依靠卜筮来掌握吉凶,应该遵循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这才是孔子”知 天命”的真谛所在,体现了孔子的伦理精神,这些不仅贯穿了其人生之道,也贯穿 了其天命之道,正是孔子生态伦理意识的自然流露。

儒家生态伦理意识主要体现在“知天命”和“畏天命”上,这也是孔子所提出的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其最主要的就是要求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 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特殊关系。现在社会也理应学习孔子敬畏天命的思想,从中汲取营养,并将其理论精髓运用到治理现代生态危机的状况上来。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但生态环境却愈来愈差。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物居全世界第一;旱灾涝灾频繁发生;在有些地区垃圾山随处可见;土地 荒漠化严重;生物多样性破害严重;滥捕乱杀野生动物现象,屡禁不止;难降解持 久性有机物污染泛滥。此外,温室效应严重,海平面上升,势必会对我国三角洲及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可想象的巨大影响。以上的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的生态 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怎样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但是,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却万不可盲目行事。如果只注重形式,只顾及眼前的蝇头小利,暂时性的乱治理,还不如不治。笔者认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 必须要秉承一种思想理念。那么这种思想理念可以从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观中去 提取,从生态环境现状的源头出发,建立起可实施性的生态合理机制,这样才对我 国目前恶劣的生态环境状况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

儒家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天人合一。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意思无外乎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故须“使民以时”、 不浪费资源。孔子还具有保护动物的生态道德观,以自然山水寄托人的仁德智慧。 《论语述而》记述:“子钓而不纲: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弋不射宿。”孔子还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儒家经典《中庸》亦提出“赞天地之化 育”的思想,主张掌握人、物之性,行事不违人性、物性,以参与自然的生化发育 过程。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儒家的人生智慧论文1500字,人与万物一齐生长发育,和睦相处,各得其宜,而 人不加害于自然。孟子提出把人类之爱施之于万物的思想,他说:“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朱熹对此解释说:“物,谓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把动植物都包括在爱物的范围内,强调按时间季节,并有节制地获取。荀子亦主张 保护自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制度加以强调, 同时还应以经济法令为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管理。 儒家的上述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采取的措施和保护生物资源的生态道德,体现着把人与自然摆在同等地位,主张融合物我,打破主客、内外界限,把对人类 之爱推广到爱一切自然之物,倡天人合一。这种将社会经济生活与自然生态环境联 系起来加以考虑的睿智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在开采资源的同时,是不是也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73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